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2020-11-06李明玺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植被实验课实践性

李明玺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实践力和思维力也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为地理的实践性特点,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推进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探索更多实践性的教学策略。本文探索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设计地理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现象的同时,以地理课程为突破口,掌握人地的关系,形成基础的区域认知观念,培养综合思维,进而达到全面认知地理环境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包括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扩宽地理学科认知的深度等四个角度。这就意味着教师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尽可能从高中生的学习实况出发,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实践力的培养同步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又考虑到高中地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教师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地理环境,让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

一、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发展实践课堂

(一)改革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基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地理知识。这种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并在课堂学习中锻炼其思维能力,但却无法体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针对此种情况,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突破封闭环境的限制,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开放、灵活的学习心态来对待地理知识,让其通过接触相关教学内容的实践表现,形成对地理知识点的实践性认知,从而在应用地理学习的对比法、观察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组建实践化地理课堂

考虑到高中学校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地理现象的机会是较为有限的。但是,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带出教室,让学生形成更加实践化的地理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必修一中的《植被与土壤》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植被和土壤资源,给学生提出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探索、观察、感受学校内的不同植物以及植被环境,从而在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观察对比的地理学习方法,养成从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学校中存在哪些植物,又有哪些构成了植被”来导入新课,从而结合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植被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学校会选择种植这些绿色植物的品种,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植物品种和植被”等问题,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此后,教师再开展不同植被环境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分析不同植被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学校内部分植物(如树木、操场草地)除去,对学校的植被环境会产生何种影响等,让学生掌握植被变化与地理现象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倡导动手操作

(一)丰富课堂学习模式

变革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模式与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充分地应用,在学校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感知地理现象,才能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各种领域当中。为了变革课堂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及时转变地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构建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不同地理知识,扩展知识面。为了丰富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对需要分析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情况进行自主研究,甚至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内容。

(二)设定动手操作实践化情境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引导和提问的方式,创设动手操作的实践化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不同农业景观发展特点和分布区域,大胆揣测和仔细判断农业区位形成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原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这种问题的回答主要包括了气温、地形、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而对市场销售、运输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表述频率较低。这反映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但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动态变化涉及较少。

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设定“虚拟化”的动手操作实践情境,让学生以“农业种植大户”的身份,结合常见的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变化情况等,在其选择的区域内,分析最佳的农业发展方案,并给出原因,从而让其有效掌握我国农业区位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原理,进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内容。

三、设计地理实验课,推动学生操作实践化

(一)地理实验课设计形式

一般而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地理实验,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地理实验仪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认知水平、拓宽其思维深度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地理实验课是基于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通过建立自然地理实验模型和社会地理实验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基本地理现象、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课设计方法

在开展地理实验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掌握某一地理现象的产生、演变和内在原因。考虑到高中学校地理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师在设计地理实验课时,可以主要利用多媒体资源、校园环境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这三种课程资源。

其中,对多媒体资源的实验应用在于通过构建地理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提高地理求学的实践力。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宇宙、太阳星系及地球的包含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所处位置。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让学生去发现地球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其形成对地球的统一认知。最后,为了回归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地球切割的方法,借助切割剖面由外到内分析地球的结构。

而校園环境教学法可以在《乡村和城镇》一单元的学习中得到应用。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力,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了解学校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此后,再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调查所在城市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功能变化,从具体的角度,如城市区域划分、内部空间结构、服务功能以及城区到城郊的状态等,让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城市变化,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是从高中地理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入手,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加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开展并组织这种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实践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伟,王向东,李洪影.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07).

[2]陈纲.高中地理智慧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

[3]周刚刚.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2020(04).

[4]李宏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转型思考[J].江西教育,2020(12).

[5]李岚,李晴,陈洁,王磊,林叶彬.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7).

猜你喜欢

植被实验课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