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态产业,打造金山银山
2020-11-06马晓媛
马晓媛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的晋源区,曾是人们眼中的最“农”城区,1998年建区时面积仅10平方公里,社区18个、村95个,是典型的“城小乡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晋源区迈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条腿”,通过分类施策补齐发展短板,走出了一条城乡共富共美的小康路。
针对突出的城中村问题,晋源区统筹政策,分批开展整村拆迁改造,目前已完成了20个村的改造,一个个破旧脏乱的“城中村”化身“城中景”。
走进北阜回迁小区,楼房栋栋,绿荫处处,健身、娱乐等设施俱全。64岁的郭庆生自从搬进回迁房,就多了个跳舞的爱好。“旧村现在成了晋阳湖公园,就在小区旁边,抬脚就到,环境也好,每天跳一跳,身体好心情也好。”
要安居,更要乐业。由于城中村改造腾退出生态空间和产业空间, 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晋源区便针对新市民们加大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年纪大些的能在家门口打工,年轻的能学个技术,都有奔头!”吴家堡社区居民覃梅莲说。
晋源区山川各半,广大平川村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又地处省会城市的城郊带,适合发展城郊农业。为此,晋源区根据各村产业条件,布局了花卉小镇、晋祠大米、设施蔬菜等产业带,已初具规模。
花塔村是晋祠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花塔村在区里支持下逐步恢复水稻种植,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科普教育、观光休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同样是种水稻,现在和以前可完全不一样。”村支书何建平掰着指头说,“我们的育秧基地给全区供秧,我们的大米比普通米价格高出几倍、十几倍,很多人带孩子来体验插秧,还会留下吃住,这些都能给村里带来就业和收入……”
寺底村从山上搬下后,旧村被纳入蒙山景区,通过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这里的人们分享到了生态红利。“现在景区每年给村里800万元分红,村民们还能到景区就近就业,还能开农家乐……”村民贾四柱说,“我们现在是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