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及建设应用的再认识
2020-11-06刘红艳
刘红艳
摘 要:人们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和居住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规划面临着多种问题,影响城市化建设,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本文从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现状入手,分别提出了建设完善的水系统、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完善城市的道路规划、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促进海绵城市和城市规划融合几种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应用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城市规划和设计也获得了显著进步,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全方位地展现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心情和居住质量。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 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作“海绵”,通过高效循环利用水资源,建立雨水的开发和利用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其中包含净化、滞留和下渗等具体措施,从而增加城市的净化排放和渗透调蓄雨水的能力,保证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充足。海绵城市的理念凭借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构建控制雨水过程的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将水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利用,尤其是在处理雨水方面,采取自然处理,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雨水排放系统。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本质上并不复杂,例如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原有生态等等,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强保护城市当下已有的雨水滞纳区,像湿地、绿地、河网水系等,如果在城市设计规划中,水系统已经被破坏时,需要采取积极手段进行恢复,提升城市雨水的滞纳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增强其中影响相对较低的技术,包含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提升城市净化雨水的整体能力[1]。
3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措施
3.1 建设完善的水系统
在水资源系统中,例如湖泊和河流等实质上都是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所以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等城市雨水,进行天然净化的有效利用,促进建设完善的水系统,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湖海水系统进行有效保护,能够实现在自我净化的同时,做到高效处理城市中的雨水,也就是能够避免城市原有水系统中严重污染的水资源流入,防止自然净化系统进一步崩坏。在当下阶段,因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杂物等,使我国的城市水系统遭到一定的侵害,大力降低了自我净化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当地的管理部门针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恢复水资源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积极建设海绵城市,例如可以严格管理当地的附近居民用水和排污企业等,在根源上确保水系统能够进行良性循环。
3.2 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
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天然海绵体,其中一部分城市严重缺乏天然的海绵体,对于建设海绵城市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合理建设,可以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人工改造手段,提升城市的蓄洪排涝能力。也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设计中,建设海绵城市不一定完全依赖城市本来的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采用建设人工绿地和园林等,改善城市污染的现状,或者改造并构建完善的水系统,利用大型的水网生态系统,合理调节和改善城市的自然水体。另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更新工业区和传统居民区的建设模式,例如可以通过分散小规模的下沉绿地,来替代传统的集中式绿地,增强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要改造城市原有的绿色园林,提升绿地整体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3.3 完善城市的道路规划
因为城市水资源的污染和其他问题日益加剧,使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的径流污染超出负荷和雨水洪涝灾害,是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下阶段,道路的占水径流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比例相对较大,所以会对城市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是城市雨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道路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十分必要,是实现海绵城市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部分,不仅要保证路面能够畅通无阻,不对道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还要有效减少路面雨水的径流量和径流质量,最大程度提升水资源的整体质量。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海綿城市理念,以透水路面和LED树池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下凹式的道路绿化带将雨水汇入地下,实现雨水的贮存,在贮存的过程中进行自然渗透,从而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3.4 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生态系统建设,发挥出城市的海绵功能,例如可以建设城市湿地,进行预防城市的雨洪灾害,与此同时,在湿地内可以设计相应的雨水集中区域,能够高效地进行管理雨洪灾害,从而形成镶嵌式的海绵模式和结构。在建设海绵城市期间,要在整合和建立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的同时,为系统内的生物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促使原有的生态系统良好保存,为创造优质城市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水质的净化和地下水回雨,尤其是设置潜流功能,可以让净化的雨水流入湿地系统,促进地下水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强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力。
3.5 促进海绵城市和城市规划融合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期间,需要重视生态环境,还要有效落实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保护城市原有的自然资源,例如湖泊和河流等,加大力度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主要突出公众参与。成功创建海绵城市,能够提升城市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和雨洪灾害的利用能力,对于缺水和存在内涝风险的城市尤为重要。针对具有相对较大雨洪利用能力的城市,可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合理要求,加上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海绵城市的整体建设率。另外,还需要引导城市的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完善落实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政策,例如,可以对未建设的土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建设合格部分,对于未出让的土地要坚持以往的硬性指标,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2]。
4 结论
综合来看,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理念的提出能够直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贯彻学习发展理念,从根本上确保理念的发展和进步,然后再进行综合的城市整理建设工作,可以通过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和建设完善的城市水系统等,进一步确保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黄泽慧.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东莞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8):94~95.
[2] 邹萍秀,李发明.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8):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