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废旧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
2020-11-06张瑶单娜娜
张瑶 单娜娜
摘 要: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残膜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疆作为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缓解残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污染防治,通过研究新疆地膜的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残膜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废旧地膜;成因;回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35
地膜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物质资料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开始兴起,并在日本、欧美等国家迅速普及,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被称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1]。自20世纪70年代地膜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防病抗虫和抑制杂草等作用,改变了作物生长的小环境,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2-5]。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中国粮食作物增产20%~30%,经济作物增产20%~60%,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6]。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绿洲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等使得农户对地膜使用的依赖性尤为严重。积极引导农户选用高标准地膜,重视废旧地膜回收和污染治理,是保障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 新疆地膜的使用及治理现状
1.1 地膜使用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后,已成为最大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国家之一,新疆地区覆膜技术普遍应用于棉花、玉米、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其中棉花覆膜使用率高达100%。新疆地区农户普遍使用0.008mm甚至更薄的地膜,此种地膜在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加上后期地膜回收力度不够,致使土壤表层的地膜在还田过程中翻至土壤深层,随着土地耕作年限增加,地膜的残留量随之增加,从而破坏土壤,对土壤结构、通透性产生影响,甚至阻碍土壤水分的运输,降低土壤肥力,造成作物产量减少。据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地膜残留量为全国水平的4~5倍,单位面积的残留量为253.2kg·hm-2,成为我国最大废旧地膜重度污染区。
1.2 废旧地膜治理
在法律规定方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废旧地膜回收使用,并针对加强地膜污染治理有序开展工作,自1993年国家首次提出清洁生产以来,颁布了《关于推广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我国已经连续17a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地膜回收的要求,其中《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地膜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部署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在2017年发布的《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到加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水平。新疆在2016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地方标准。
在废旧地膜治理技术方面,从农艺角度上讲,在水源较好的作物区实行无膜覆盖种植,对于棉花的种植在头水前,适当提前结膜,在秋季作物成熟后对地膜进行回收,这样可减少残留量;研究可降解地膜是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新疆正处于推广实验阶段,研究实验表明,可降解地膜前期与普通地膜保温保水的效果相同,但是由于价格偏贵,现阶段还未普及;地膜回收模式可采用机械回收和人工回收相结合的方式,新疆寒冷地区会采用双膜覆盖,地膜使用量较大,农田表层地膜可以人工方式进行揭膜,回收后地膜干净完整,第2层在秋后可以机械回收加人工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人工回收的速度相对来说较慢,而机械回收只适用于符合标准的地膜回收,效率高,成本也高。
2 废旧地膜污染的原因
2.1 农户对地膜回收意识不强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只知道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而对废旧地膜污染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忽视了废旧地膜会影响作物生长,降低土壤肥力的问题。大部分农户未科学使用地膜,加上利益的驱动,农户过分注重当下利益而未长远考虑,使得部分地区地膜回收响应低,难以展开回收工作,致使地膜回收率偏低。
2.2 使用超薄地膜
国家最新标准是使用0.01mm厚度以上的地膜,这类地膜厚度大、弹性大、易于回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户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偏薄地膜,农膜的厚度直接影响地膜回收的难易度,薄的地膜弹性小,后期易碎成小块,造成地膜不易回收,日益积累,导致土壤耕层废旧地膜残留量越来增多。
2.3 未制定相应废旧地膜回收鼓励政策
由于国家对废旧地膜没有相对补贴帮扶政策,大部分废品回收站不收废旧地膜,农户捡拾地膜成本高而获得利益偏低,使得广大农户回收地膜的积极性较低。另外,地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缺少国家给予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导致农户及地膜回收加工厂对废旧地膜的回收也是积极性偏低。只有國家制定相对的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才能使得农户和企业自觉参与其中,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有效开展。
2.4 政府不重视废旧地膜回收
国家对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致使农户只是简单对农田表层的地膜进行回收,甚至会采用搂扒的方式将地膜翻入土壤深层。同时,由于废旧地膜回收网点较少,大部分用户会选择将地膜堆放在地头或者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由于缺乏对生产不合格地膜生产商的监管和处罚手段,导致废旧地膜的回收未正式纳入政府环保工作中以加强管制。
2.5 废旧地膜回收效率有待提升
从当前回收情况看,回收技术虽有进步,但是机械作业可靠性差、杂质多,难以后期再利用。主要表现:由于秋后农田经过碾压造成地膜破损度加大,在经过机械回收后仍有大量废旧地膜碎片遗留于耕层中;回收过程中会掺杂许多田间杂物,企业回收后进行加工的成本高,农户也缺乏买卖的意愿,更多会采用搁置地头或者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地膜。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户地膜回收意识
大部分农户对废旧地膜造成污染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废旧地膜回收成本高,不愿意参与地膜回收行动,并且越是年长的农户越不重视废旧地膜的回收。农户作为废旧地膜造成污染的治理主体,国家需要加强对农户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建议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农膜污染,提高公众认知度。通过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大力宣传地膜生产、销售、使用法律法规,地膜残留对环境的危害,科学使用地膜技术等课程,提高农民防治地膜污染意识和防治参与意识。加深农户对废旧地膜污染危害的任性,培养农户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3.2 生产标准化地膜,遏制不合格地膜进入市场
从生产源头严格把关,生产标准化地膜,加大宣传国家新标准,规定使用厚度不低于0.01mm的地膜,耐候期须在180d以上,这样可保证地膜在作物生长周期内使用时不易破碎且利于回收。建议政府指导监督企业按标准生产地膜,杜绝生产超薄地膜,并对市场实行监管,严厉处罚销售不达标地膜的个人和商户,引导农户使用0.01mm以上的标准地膜,实现从源头控制残膜污染。
积极研发可降解地膜和新型地膜,从技术源头防治污染,研发耐候期长地膜,保证地膜厚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地膜的力学性能,有效抑制地膜残留增量。同时研发可降解地膜,使废旧地膜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降解为无害物质融入到农田中。从根本上消除废旧地膜造成的危害,是防治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制定地膜回收扶持优惠政策
废旧地膜回收成本高是农户不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益是农户行为决策的出发点,政府可制定废旧地膜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参与废旧地膜回收,提高其积极性。同时也需制定相应惩罚制度,强化农户使用标准地膜、回收废旧地膜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各地区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完善地膜回收网络,引导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等不同经营主体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对废旧地膜回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废旧地膜回收率。
3.4 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废旧地膜回收行动
要想使广大农户参与地膜回收并取得良好效果是项具有难度的工作。可以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参加合作社针对废旧地膜回收方面的技术培训,学习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提高废旧地膜回收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莉,张斌,田国强.农膜使用回收中的政府干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08):137-144.
[2]周明冬,王祥金,董合干,候洪,秦晓辉.不同厚度地膜覆盖棉花的经济效益和残膜回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0):121-125.
[3]严昌荣,刘恩科,舒帆,刘勤,刘爽,何文清.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02):95-102.
[4]董合干,王栋,王迎涛,童静,刘彤.新疆石河子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的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區资源与环境,2013,27(09):182-186.
[5]褚卫红,石亚辉.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42-143.
[6]尉元明,王静,乔艳君.化肥、农药和地膜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5(06):165-171.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08-31
作者简介:张瑶(1993-),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单娜娜(1976-),女,研究员。研究方向:面源污染、耕地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