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深刻之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020-11-06王学华
王学华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我们对待任何事物只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写作时怎样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呢?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写作时,选取的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如佳作《三生有幸遇上你》中,作者只選取了日常生活中与班主任有关的几件平凡事例加以描写,从外貌到服饰,从谈话到送物,从写信到送考,细节传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无比关爱,充分挖掘出了老师的本质内涵,讴歌了老师的崇高品德,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由表及里,入木三分
由表及里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是“表”,本质是“里”。议论文的思想要想深刻透彻,就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揭示事物内部的深层意蕴。如佳作《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看高考》中,作者将父辈们的高考与如今的高考进行对比,由表及里,阐明高考的重要性,同时也印证了不管是哪一时期的高考,都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情形,也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春天”,这样分析就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文章的思想就深刻起来了。
三、比较综合,善于类推
事物的现象是多变的,而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并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深度。
四、由实到虚,开掘本质
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挖掘出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五、探因问果,追本溯源
探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单从写作过程看,先要会“疑”,就是要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提出的观点提出疑问。一“疑”,就想得深入了。具体来说,有“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进一步想”就是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再往前想,想得再广阔一点,再深入一点。“换角度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事物、同一观点。还有“合起来想”,就是把前面想到的要素加以综合,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和评价。总之,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这是知其然,而知道了其原因,才算知其所以然,认识才会有深度,才会得出本质性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1月22日,网传“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庆香为躲避疫情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武汉市卫健委称,网传消息为不实谣言,请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事实上,刘庆香并没有女儿,自去年12月底以来,一直坚守在武汉市疫情防控一线,平均每天休息不足四个小时。3月3日,武汉市委组织部拟提拔刘庆香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2020年4月5日,作为武汉首对接种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夫妇,张晶和赵威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对这次成为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丈夫赵威笑着说:“难道你真不怕?万一我们俩都没……那就只剩小朋友一人了!”妻子张晶回复:“不怕,我相信祖国,相信陈薇院士的科研团队。”
在信与不信之间,既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也有人性与灵魂的拷问。请综合上述材料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写作;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