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旅行基地活动设计研究

2020-11-06白扬易白稚萍

旅游纵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华夏民族研学旅行

白扬易 白稚萍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提出要将研学旅行作为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一系列国家层面政策及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作为集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机构,应抓住研学旅游发展契机,积极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发挥科研及教育优势,提高研学课程素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是湖南省内唯一一所高校3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校园内建筑民族特色突出,是一处以民族文化风情为特色的主题园区。同时,园内的航天航空科技馆也是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景区开放至今,接待了约20万散客入园观光。其中接待幼儿园、中小学生旅游参观团300余个。本文通过研究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尝试构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规划研学旅行路线,设计研学活动,以推动学院文化、校园景区和专业产学研建设。

一、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设计思路

研学课程也就是研学产品,需要依托研学旅行基地的旅游、教育、文化资源来进行开发设计。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作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校园景区,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形成了“一山(中华山)、一湖(望名湖)、一园(民族园)、二馆(体育馆、陈列馆)、五林、十雕、十二景点”的民族风情格局。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专科学校,校内共有8个院系,22个专业,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从3个方面对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设计进行思路分析。

(一)自然景观

校园内有樱花林、香樟林、银杏林、垂柳林、桂花林5个专业观赏园区和一处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的原始次森林。整个校园的绿化率达到了85%,是一所园林式、生态型的美丽校园。景区周边村落具有鲜明的洞庭湖平原农耕文化特色和江南丘陵特点。对此,学院可以设计开发植物观赏类的研学课程,让学生认识植物,进行小范围的农业生产劳动。

(二)人文景观

校园人文气息浓厚,现有微缩洞庭湖——望名湖,湖上有侗族的风雨桥,一旁是蒙古族风格的体育馆,和高端大气的省级科普基地航空航天科技馆。院内共有雕塑12座,有展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发展历程的“万卷乾坤”雕塑,有与巴陵广场后羿射巴蛇雕塑遥相辉映的嫦娥故里“嫦娥奔月”雕塑,在每栋教学楼前都有以他命名的教育名人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等待人们去聆听。校内的图书馆和校史陈列馆展示了学院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对此,学院可以设计开发航空航天科普类和民族文化类的研学课程。

(三)教育资源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是全国师范类名校,有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两大王牌教育类专业。校内拥有多个小学模拟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幼儿园课程实训教室,如幼儿园教学活动模拟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室、钢琴室、微格教室等。对此,学院可以设计开发小学教育类和幼儿教育类的研学课程。学院职业类专业拥有多个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职业实训室涵盖了服务类、设计类、软件开发类、通讯类、语言类等多个行业方向,可最多容纳近400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课程。对此,学院可以开发旅游、会计、艺术设计、软件、动漫、通讯等职业体验类研学课程。

二、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设计

根据景区旅游资源特点及学院专业设置,园内“游”可穿越民族文化风情线,可“学”航天科普知识,“研”职业教育实训活动。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可以以“景区中的校园,校园中的景区”为主题,设计民族文化、航天航空、职业教育三大研学方向,在景区游览中普及民族文化和科学知识,通过职业体验进行技能学习并展示。研学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三、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旅游路线规划

根据各学段学生对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心理认知、价值认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段规划研学旅游路线。

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身心发育不成熟。这一阶段的研学可以集中在理论学习和了解观赏上,营造一个安全、休闲的研学环境。学院可以推出一日游线路:海维里广场—航空航天科技馆—校史陈列馆—长征火箭模型—民族风情美食街—望明湖—侗族风雨桥—樱花园—嫦娥奔月雕塑。

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上有明显的进步,对于职业的体验学习容易产生兴趣。对此,学院可以提供相关服务,让学生可以在民族文化和航空航天知识的学习之后,选修一个职业体验课程。学院可以推出两日游线路,第一天路线同上述一日游,第二天游览线路为图书馆—炎培楼—行知楼—特立楼—星海楼—实训楼。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主动,善于思考和行动,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初步的规划。这一阶段研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以将职业体验作为研学的重点。学院可以推出三日游线路,第一、二天路线同两日游,第三天游览线路为实训楼—学院学术报告厅。

四、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活动设计

现针对高中阶段的三日游旅游线路做出研学活动设计说明。①研学主题:高校职业体验游;②研学特色:体验民族文化风情,学习航空航天知识,领略职业魅力。③研学活动安排:穿越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线,学民舞、唱民歌、学民俗、品美食,聆听民族和民俗故事;探索中国航天发展路,看火箭、登机舱,争做小小航天员;体验职业教育实训课,学习餐巾折花、茶艺、花艺、礼仪操、导游定点讲解、童话剧表演、少儿故事创编、缝制荷包、手帕绣花、胸针制作等职业技能,挖掘成为职场人的潜力。研学活动安排如表2、表3、表4所示。

五、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评价

根据研学课程中“学”的要求,在课程结束后应进行相应的总结和提升。针对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课程和活动,相关教育者可以设计学生自评、职业技能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三重评价体系,让学生把研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提炼,鼓励他们制作图片和文字总结材料,并在小组中互相总结技能学习的优点和不足。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将研学成果客观地计入学生素质考核,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在景区陈列室展览区,作长久留念。

六、结语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研学活动设计从景区资源入手,以职业体验为特色,以民族文化和航天科普教育为轴,从民族文化、航天科普和职业教育3个研学方向设计体验课程,突出了景区独特的旅游和教育资源。学院区分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来设计研学课路线、活动和评价机制,可以体现景区研学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作者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校级一般课题“华夏民族文化風情园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编号:19MYC05)。

作者简介:白扬易(1989—),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研学旅游和旅游公共管理。

白稚萍(1972—),女,湖南岳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与管理。

猜你喜欢

华夏民族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论帕斯卡猜想:一个名字叫“夏”的亚洲族群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浅析敦煌壁画的民族精神及文明传承
研学之旅
有趣的象形字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华夏民族”形成新说:因盐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