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十四五”规划展望

2020-11-06张超黄萍呙锐

旅游纵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甘孜州十四五全域

张超 黄萍 呙锐

引言

2015年,《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全域旅游开始进入创建井喷阶段。全域旅游是依托特定的行政区域,以文旅产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培植新业态,实现区域范围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引导产业深度融合,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文旅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起步较早,是中国藏区中第一个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区域,甘孜州关于“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州委州政府始终围绕着力健全旅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州内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域旅游建设中,不断推动甘孜州全域发展进程。现已基本形成南部片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主要旅游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区域内及周边特色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相继开发的良好格局。同时,在州委、州政府积极推行旅游全域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全域旅游发展步履坚定,成效明显。

目前,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国家对“三区三州”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交通强国战略下交旅融合迎来新机遇、旅游信息化推动数字文旅新发展等,这都为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全新的挑战。甘孜州如何在新背景下把握机会,立足州情,实现发展新突破,抓住“十四五”期间文旅大发展契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四川省旅游新增长极,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一、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提质增效,取得一定成果

近年来,甘孜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州委州政府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着力健全甘孜全域旅游管理机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营商环境,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甘孜州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据统计,2019年,甘孜州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3 3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66.8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8.7%和64.9%,具体如表1所示。

经过多年持续开发打造,甘孜州现已基本形成南部片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主要旅游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区域内及周边特色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相继开发的良好格局。同时,在州委、州政府积极推行旅游全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使全域旅游发展步履坚定,成效明显。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奠定一定基础

甘孜州旅游基礎设施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内外交通更加方便,旅游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强力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22亿元。稻城亚丁5A级景区创建通过国家景观资源价值评审,新增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7个,A级景区累计达47个。新建旅游厕所40座。稻城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建成全省首批“非遗”体验基地8个,入选全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4项,甘孜县格萨尔王城建成开园。《金山银山》《美人谷》等一批精品剧目精彩亮相,州歌舞数据库数据总量居全国藏区第一,并成功举办第四届山地旅游节、2019“安逸四川·冬游天府”旅游季暨冰雪和温泉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300余万人次、增长47.98%,综合收入363亿元、增长62.16%,实现“一年上一千万台阶、一年破一百亿大关”。甘孜州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全省最具支撑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丰富的地域特征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赋予了甘孜州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观,四川省尚未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资源50%都集中在甘孜州,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后发优势巨大,为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基础优势条件。

(二)市场前景广阔

放眼国内旅游市场,高端旅游开始向“说走就走”的大众旅游转变,甘孜州旅游的搜索指数与日活指数日益上涨,甘孜州旅游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在巨大的需求和诱人的前景下,甘孜旅游市场潜力无限,目前,华侨城集团、能投集团等多家中国500强企业在甘孜进行文旅项目投资,开展深度合作,甘孜正成为各大知名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机遇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

甘孜州作西部省份的西部城市,在发展上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披露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历史任务。《意见》指出,要推动西部地区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业态。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专业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

甘孜州属于国家划定的“三区三州”范围,且甘孜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协作区域内,在发展上备受关注。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和推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着力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等,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当前旅游消费升级带来新机遇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兴起并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旅游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的特征。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業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其中,直接就业282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国内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庞大的游客规模为甘孜州开展全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背景、奠定了潜在的游客基础。此外,《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带薪假期制度,将激发国民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和不断升级。尤其是收入增长与带薪假期的“双轮驱动”,使收入和时间这两个制约长距离旅行和远距离度假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这有利于甘孜州中长期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甘孜优先发展旅游带来新机遇

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符合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符合长江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藏区工作要求;符合甘孜州发展实际;符合全州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不断成熟的条件看,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有市场、有资源、有基础、有政策、有支持。实践证明:旅游是前途远大的新兴产业,能脱贫、能奔小康、能带来文明进步的新生活。

甘孜州确立了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能源业和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特色文化产业和特色中藏医药业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联动”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新甘孜。《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办法(政府令37号)》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要优先发展旅游,加强体制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旅游“1+3+N+1”综合执法监管机制,为发展全域旅游带来新的机遇。

四、“十四五”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新展望

甘孜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已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但仍然存在对旅游产业开发理念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核心景区吸引力未彰显、景区景点统筹开发力度不够等制约因素,亟待把握“十四五”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获得国家支持,弥补当前发展不足,实现“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新突破,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升级版,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四川旅游发展新增长极。

(一)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性

目前,甘孜州内旅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带动旅游发展势头不强,迫切需要通过引进、培育、扶持等措施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三大片区的旅游发展缺乏统筹整合,各自发力,一方面,造成同质化开发与恶性竞争,降低旅游体验;另一方面,无法真正完整地形成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制约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进度。对于部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比较粗放,在挖掘其内涵、打造其特色、彰显其品牌等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形成核心吸引力,也未形成细分和固定的客源群体。“十四五”期间,要着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统筹三大片区旅游发展,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共筑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新品牌新形象,推动全域统筹,实现全域发展。

(二)提高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一方面,甘孜州资源价值尚未完全释放,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旅游形象,但是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挖掘营销价值。在宣传力度上,甘孜旅游资源虽较以往加大了宣传力度,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甘孜州更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撩起面纱,在对外推荐方面,由于不能形成连续性、持久性的宣传攻势,难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甘孜州目前还存在大量的IP可以进行提炼,大量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需要进一步包装和营销,以提升该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完善内部交通新体系

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条件就是可进入性。从外部交通环境看,随着多年来旅游交通的发展完善,进入甘孜州的外部交通条件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但从区域内的环境看,交通条件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部分景区节点的可进入性较差,在交通集散与换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极大制约了游线的有效串联;尤其是各景区景点之间缺乏合理的规划连线,更缺乏快速通道,游客往往望而却步。交旅融合发展对甘孜全域旅游内部交通提出全新要求,着力突破交通瓶颈,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重点景区景点之间及与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连通,采取“景道串联+打造节点+优化城镇+激活乡村+创意要素+配套服务”的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实现旅游要素全配套

旅游产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提供的大部分产品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以出售劳务为主的行业特征十分明显,其发展必然带动其他行业共同进步。同时,旅游业是一个涉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这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此,发展成熟的旅游业应具备综合性、联动性、涉外性和劳动密集性四大特征。就甘孜州目前产业融合现状看,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商贸等产业融合不够,旅游产业链条延伸不长,旅游业“一业带百业”的联动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五)完善多层次人才机制

甘孜州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甘孜州发展旅游的人才梯队支撑能力严重不足,表现为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旅游商品开发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制约了甘孜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短缺,在专项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先天劣势,本土化旅游人才培养进度缓慢,导致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十四五”规划期间,甘孜州要着力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升旅游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不断培养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与开放意识的旅游专项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爱岗敬业和技能熟练的服务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人才引进政策,尤其要引进中高级旅游人才,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旅游管理人才、环境保护人才、旅游营销人才、会展节庆策划人才、文化演艺人才,建立一支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深谙生态、文化旅游运作与管理规则的人才队伍,为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甘孜州十四五全域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