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20-11-06
上大学时我妈妈还很拒绝用手机打电话,因为觉得贵,让学着玩手机也不肯,现在妈妈玩手机比我玩得还好。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谁也逃不开躲不掉,年轻人应该多关心长辈们,帮助他们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去,毕竟科技是为人服务的,只有更好地为人服务的科技才是真的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否则只是冷冰冰的机器摆设而已。
—Anna(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人老被人欺》)
有时候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单身久了不知道怎么去亲近一个人,最后就变成了看上自己的,自己觉得不合适;自己看上的,别人觉得不合适的—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单身状态;一直一个人的生活久了,其实也觉得独居挺好,虽然有时倍感孤独,但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享受孤独吗,也许有个人分享孤独会更好,也许会更差也说不定呢?
—恒(读微信公众号文章《这样下去,你不配恋爱》)
现代人已经习惯了广告、数据、营销软文、洗脑文案,心甘情愿被贩卖焦虑的商人、贩卖成功的商人牵着鼻子走。行有不得,不求诸己,反而总觉得自己不懂有理,自己懒惰无妨,喜欢吃食别人嚼碎吐出的东西,拾人牙慧。中医不用那套洗脑的手段,反而惹人嘲笑、无人问津,于是那些歹人妄人,搬了一套商人案印上中醫二字,如商人般大行商道,无中医之实炫中医之虚,最终误了自己坑了他人毁了中医。
—张涛 (读微信公众号文章《板蓝根一火,心里就一咯噔》)
以自身感受为例说一下,考研的时候有很多资源分享群,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研资源群”也是“考研名媛群”,我觉得没什么不对,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但要明确前提是不违法违德、不伤害自己与他人,不然我觉得不必针对,不必冷嘲热讽,更不应对她们网暴。另外,花500元就能进名媛群,不考虑一下其真实性吗?即使现象为真,以小群体的某些行为放大到整个群体进而对该群体中的每一个定性,未免太上纲上线。网友在看到这条微博热搜时,迅速将这一问题转变为“梗”,在这种符号的狂欢下,往往会错失对其真实性的质疑。情绪与观点先行,只要“畅快”。
—缱绻 (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上海,以及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