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目是小剧场发展的根本

2020-11-06师戈

曲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剧场曲艺剧场

师戈

在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前提下,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曲艺小剧场的复兴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对这种要求的直接反映。盘点曲艺小剧场当前状况,不仅能较好地了解其生存现状,更能对曲艺的未来发展做一定研判。

据曲艺界相关人士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全国的相声小剧场就有200余家,数量已颇为可观,且大多数正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方法,在人员管理、票务开展、自身推介、提升上座率、增加内容附加值等方面投入了不少的精力。但笔者认为,小剧场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节目的不断优化上,在拥有“好酒”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走出“深巷”的问题。

经营剧场就是做买卖,做买卖最重要的是产品。消费者去饭店要尝好味道,去商场要买好东西,来小剧场就要看好节目。所以,高质量节目才是小剧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好作品是多种元素优化组合后的产物,绝非一蹴而就。部分小剧场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在提升节目质量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部分演员业务水平尚需提升

笔者是中国曲协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也负责西安青曲社小剧场的运营工作,对部分剧场的演员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有些在普通话水平、自身形象管理、舞台台风把握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方言味道浓重者有之,吐字不清者有之,旅游鞋牛仔裤配大褂者有之,台风散漫轻浮者有之。这不但会影响观众对剧场的感官,更可能会拉低观众对曲艺工作者的整体评价。

而部分条件尚可的演员的日常表演也有不少瑕疵,逻辑重音不对、节奏把握不准、对人物缺乏深刻理解等,也会对节目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内容单调,格调不高

有曲艺同行对目前的相声内容有颇为中肯的总结:“拴”不完的“娃娃”,“对”不完的“春联”,“学”不完的“聋哑”,“打”不尽的“灯谜”。传统相声那么多,当前能填充改编为新作品的素材又那么丰富,我们为什么要抱着几个节目或者几种形式不撒手呢?

同时,部分作品格调不高的问题也很引人注目。尽管中国曲协和不少前辈艺人、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并在净化行风、台风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伦理哏和直奔“下三路”、打擦边球的内容仍屡见不鲜。笔者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一些同行,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包袱”多,能够给现场带来更好的效果。

但这种路径依赖是万万要不得的。当前一分的懈怠与惫懒,就是在透支观众十分的兴趣,长此以往,一旦观众的兴趣被“透支”到底,那就意味着演员的表演失去了支撑,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三、抄袭模仿严重

網络的便利已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便利的获取信息本应是相声从业者能从网络中得到的最大利好——在甄别、提炼、创作、打磨后,一些信息就可能变成一个好作品。但对部分相声从业者来说,将网络上的段子和笑话直接“变现”为包袱甚至作品才是最便利的,至于“原始素材”的“含沙量”多大,观众是否对此类笑料已经免疫等,则可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更有甚者,这种“拿来主义”已经延伸到同行的作品上,由此产生的版权和个人纠纷时有发生。

四、无底线迎合观众

笔者曾经在一次会议中,听到一位小剧场的负责人大谈“经营之道”:“给每个观众一个打分表,由观众给当天所有的演员打分,演员得分越高,当天分得的演出费也越高。”

不可否认,这种方法确实能调动观众热情,激发演员积极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方法也可能会留下演员无底线迎合观众的隐患。假如某个剧场的节目以“脏、乱、差”闻名,慕“名”而来的观众也只能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绝大部分要听巧言妙语的观众是不会认可此类作品和剧场的。

有人说相声演员就是观众的“欢喜虫”,观众爱看的那就该演,其他的不用管。但笔者想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不是什么欢喜虫,而是观众欣赏艺术美的导游,有义务提供更好的作品,有义务展现相声的真正魅力。无底线地一味迎合部分观众,会让剧场经营者陷入“幸存者偏差”的幻觉中,也会让自己的艺术水平越来越差,上座率越来越低。

以上问题,青曲社早期或多或少都有。但苗阜、王声两位负责人在郑小山、郑文喜等老先生的指导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整改措施。作为青曲社的一员,笔者在此分享一点个人所得,谨供同行们参考:

(一)不断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青曲社每周都会进行全员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细抠每一块“活”中的字字句句,对节目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解读,在不断试演中寻找节目的瑕疵,并做有针对性地强化和调整。这既能让演员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还能有效提升他们与作品的契合度,最终达到演员适应节目,节目反哺演员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相应机制,鼓励翻新出新

青曲社每年都会给予努力创新的演员和获得认可的新节目实际的鼓励。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度资金较为紧张,但青曲社依然拿出10万元作为创作奖励基金。

青曲社由几名主要演员和老先生组成的艺委会,职责之一就是评审新节目。创作者可以通过相关负责人员,将新作呈递给艺委会。艺委会拥有批准展示权,即新作经过仔细评议后,可以在排练中进行展示。而后该作品要由青曲社全员共同评定,在查缺补漏获得多数认可后,才能真正登台打磨,并根据最终效果赢得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全员齐抓共管,抵制低俗节目

青曲社上下对格调不高的节目都有着最高的“警戒”等级,在评议新作中有争议内容时往往会“上调一格”,力求杜绝低俗作品。对违反演出规定、表演低俗内容的演员,青曲社的惩戒同样严厉。曾有演员因为一个“脏包袱”而遭到了停演15天的处罚。后该演员屡教不改,被青曲社开除,并永不再录用。

(四)树立法律意识,加强版权保护

青曲社在成立之初也存在个别抄袭现象。但在中国曲协的大力帮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青曲社深刻意识到了版权的重要性,并对所有演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得随意使用他人的作品。如确因节目需求要使用他人作品的,一定要与节目创作人员联系。征得他人同意后,方可使用。必要时,要给节目创作人员一定的稿酬。青曲社还会在第一时间为自家新创节目申请著作权,以保护自身的权益。对侵犯著作权和名誉权的,青曲社也会通过专门的法律团队进行处理。

(五)坚持艺术为民,奉献满足观众需求

部分观众喜欢的作品,不一定符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青曲社一直秉承一个原则:我们奉献给观众的作品,一定是观众需要的,而不是观众想要的。

数年前,西安曾有过一个二人转小剧场。一个青曲社的老观众和笔者说,该剧场的节目比青曲社更有人气。但笔者调研后断言,因大多数节目不能“登堂入室”,这个剧场无法长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一时强烈的观感刺激只是快餐,一顿两顿尚可,再长久的话,观众终究会因为营养问题而转向的。

综合来说,笔者始终认为,小剧场的根本在于节目。只有加强节目创作,抵制“三俗”内容,尊重知识产权,正确引导观众,小剧场才能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小剧场曲艺剧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开心剧场
动感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