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0-11-06覃玉彩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桂南桂北方言

覃玉彩

摘 要:通过对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的回顾与总结,讨论平话研究概况,建立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成果数据库并制作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区域分布图,探讨广西平话研究的特点,为未来广西平话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平话;数据库;地图;建议

一、平话的分布

平话,广西汉语方言之一,使用人口200多万。以柳州市为界,平话可分为桂北、桂南平话,桂北、桂南平话有差异。桂北平话主要分布桂林市郊区以及阳朔、永福,临桂、灵川等桂林地区,还包括龙胜、富川、钟山一带地区;另外分布在、融水、融安、罗城、柳江、柳城等柳州地区。桂南平话分布于:南宁市郊区、邕宁、宾阳、马山、上林、横县、贵港和左、右江流域的城镇。有些地方的平话被叫做百姓话、蔗园话,在柳州罗城一带称为土拐话;有的地方用地名起名,某某(地名)土话,这些都是平话不同的叫法。在广西,汉族使用平话居多,一些少数名族地区也有使用平话的情况,如瑶族、壮族、仫佬族等[1]。

二、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的综合研究现状

李荣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9)提出将平话独立出来。“平话的研究刚刚起步。广西有‘官平壮白客五种主要的语言(方言),这个说法相承已久,所以图画出通常说的平话分布的范围,留待以后核实。平话桂北片与桂南片差别相当大。平话的共同点是古全浊塞音,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时一般不送气,与粤语勾漏片相同。”将平话单独出来的新见解,不仅提高了平话在汉语方言里的地位,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因此,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注意和热烈讨论。平话的特点、分布、内部分区、历史来源和是否称为独立方言至今仍是语言学界特别是方言学界的热门话题[2]。

对广西平话研究的回顾,搜集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的研究成果,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学术专著。采取的研究路线是:

1.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各类纸质和电子版的广西平话研究成果。

2.将所搜集的资料按照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其他平话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再按照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大板块,将材料进行分类细化。

3.建立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成果数据库。

4.制作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区域分布图:语音、词汇、语法三种研究分布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预期成果。

收集材料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横向研究:针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平话进行研究,分为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其他平话,研究不同地区平话的发展状况和规律,这些材料的收集很直观地反映出那些地区平话研究比较深入,更有利于发现目前平话研究的薄弱区、空白点,为其他专家、学者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指引方向去占领更多的空白点;另一条线索是纵向研究:主要针对平话的语音、语法、词汇三大板块的归类研究,总结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广西平话研究的一个空缺。

按成果性质统计:

从这些成果就可以一窥近二十年平話研究的现状,共收集到209篇(部)。其中关于平话研究的期刊论文有160篇,学位论文有35篇,会议论文有16篇,学术专著有3部。其中期刊论文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例,是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是比较重要的研究资料,而关于平话研究的学术专著研究就相对薄弱,仅发现3部。这些资料对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单科研究状况

按语言三要素统计:

近二十年来,广西平话在语音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一共有82篇,占60%以上的比例,而关于平话词汇和语法的研究相对次之。

平话语音方面的研究有:音韵现象的研究,李冬香《从音韵现象看桂北平话和湘南、粤北土话的形成》从音韵角度分析桂北平话和湖南、粤北土话的形成和区别,角度虽然小,但是分析十分独特到位。近二十年广西平话关于入声研究的有两篇:黄双进《桂北平话古入声韵的演变研究》,关英伟、梁晓丽《广西横县陶圩平话入声分化的发声类型》。平话声母的研究有蒙凤金的《关于广西石塘平话古见母字今读[ts]声母原因探析》。在近二十年的平话数据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期间广西平话在语音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有音韵现象的研究,有从声母入手的研究、声韵比较,还有语音比较、音系系统研究等,平话在语音方面的研究覆盖面广、研究角度多。

但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像桂林的兴安县虽然在语音方面已有所涉及,但是词汇、语法还是一片空白区。平话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一些大的城市,比如南宁市、钦州市、桂林市、河池市,而又以南宁市和桂林市居多。

另外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平话系属的研究。在收集的资料中显示,关于平话的归属问题的研究占有较大的比例,有18篇对于平话归属进行研究讨论,尤其是桂南平话与粤语的归属,桂北平话与土话的归属,学术界有不少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3]:

1.桂南平话与桂北平话是否同为一种方言:杨希英《从粤西粤语与桂北(西村)平话语音特点比较看桂北平话的系属》(2009),赵媛《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语音比较研究》(2012),这两篇期刊论文都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讨论桂南平话与桂北平话是否同为一种方言的。[4]

2.平话能否单立为一种汉语方言:詹伯慧《对“平话”问题的再认识》(2007),詹伯慧、崔淑慧、杨蔚等《关于广西“平话”的归属问题》(2003),林亦、余瑾《广西平话的地位》(2012),李连进《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2007),李小凡《平话的归属和汉语方言分类》(2012)。涉及平话的地位,在讨论平话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汉语方言,不同的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广西的平话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汉语方言,从而肯定了广西平话的地位。

3.勾漏片粤语的系属的研究相对较少,有林亦《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2001),李冬香《从特色词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关系》(2004)。李连进在《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2007)提出桂北、桂南平话不能人为分开;平话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勾漏片方言同是一种方言;平话应成为独立的大方言[5]。

四、建立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成果数据库并制作平话研究区域分布图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可查询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成果数据库并制作平话研究区域分布图,给编写《广西汉语方言志》提供一个最前期的数据参考。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成果数据库主要内容编排如下:(1)序号;(2)研究成果的题名;(3)作者;(4)作者的工作单位;(5)出版单位(即文献来源);(6)平话的分布区域;(7)具体县城;(8)内容的属性(语言三要素);(9)研究成果的性质;(10)是否有基金项目等共十项数据统计。

通过以上十项数据统计编制成數据库统计发现:第一,横向统计:按照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其他平话,研究不同地区平话的发展状况和规律。从横向的研究情况来看,桂南地区以南宁,横县,钦州为代表研究战绩颇丰;桂北地区围绕桂林郊区、临桂、灵川、永福等地平话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绩;而桂西等其他地方调查研究显得十分单薄。第二,纵向统计:首先按照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整理归类统计。数据显示,关于语音的调查描写、分析研究是最多的,语音研究文献共有82篇,占60%的比例,广西整个平话地区几乎都涉足语音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其次是词汇研究,有31篇,以南宁、桂林、柳州、钦州等经济交通较发达的城镇研究较为显著。最后是平话语法的研究,仅有19篇。语音、词汇的调查描写相对容易,语法涉及的理论知识较难,调查不易,所以平话的语法研究是将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从区域划分看,桂北、桂南语法研究已有部分涉及,但桂西的语法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通过数据库整理分析,当务之急,对已经涉及的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其调查深度进一步挖掘,完善整个研究体系。较为偏远的桂西平话区,要不断挖掘出新的研究点,尽全力去填补研究空白点。语音是保留语言最原始面貌的载体,由于语音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能够比较直观感受到语音的魅力,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就语音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语法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整理归纳出来的理性认识,它不是直接可观的,而是具有隐秘性特征,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在逐步增加,与国际上的大趋势相吻合[6]。

在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地图中看出以下规律:在平话地图中,桂北地区的桂林市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是平话研究语音、语法、词汇密集的县城,桂南地区的南宁市,横县,宾阳,田东也是集中点。另外无论是哪个区域,语音研究都是最为密集,分布也是最广的,词汇次之,语法最少。

将来的研究领域中,语法和词汇的研究潜力空间是最多的,桂西地区和桂南地区待开发空间巨大。

近二十年广西桂北、桂南、其他平话研究分布地图

近二十年广西平话研究地图的绘制,对于专家学者们寻找平话研究的空白点,起到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且效果直观。这些工作可以为未来广西平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数据库统计和地图分布看,近二十年来在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广西平话研究在数量、分布和内容上都有所涉略,但与汉语其他方言相比,平话研究的力度、广度、深度还是远远不及。基于近二十年来广西平话研究的现状,提出三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是研究内容上,语音研究不松懈,争取覆盖到广西整个平话区;词汇研究要兼顾,深度广度共开展;语法研究要加力,理论指导紧跟上,这三者不可偏废。第二是研究覆盖面上,加大对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平话研究力度,要尽可能覆盖平话调查点,扩大调查范围,尽可能去涉足尚未调查的空白区域。第三是研究对象上,发音人选择除了老男老女外,还要对青男青女调查,对青少年也要重点关注。第四是研究策略上,一方面要重视平话的共时研究;另一方面要同时加强对平话的演变过程的历时研究;最后就是要重视理论研究,科学利用社会语言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融合,以及实验语言学等理论,用于指导平话的调查和研究。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在跨学科的交叉中,把握方言的文化价值[7]。广西平话和粤语的归属争议,一方面给平话的整合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平话和粤语不同层次的语言接触,对平话和粤语的共时研究增加了难度,但这也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焕典.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289–290.

[2]李荣,熊正辉,刘涌泉,等.中国语言地图集[J].方言,1988(02):81–86.

[3]李小凡.平话的归属和汉语方言分类[J].语言科学,2012(05):509–517.

[4]杨希英.从粤西粤语与桂北(西村)平话语音特点比较看桂北平话的系属[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135–138.

[5]李连进.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J].方言,2007(01):71–78.

[6]郑盛锦.首届南方官话国际学术研讨会[J].方言,2016(01):121.

[7]吕树明,谭敏萍,肖瑜.近二十年广西境内湘语研究回顾与展望——兼论桂北土话研究概况[J].钦州学院学报,2014(06):77–82.

猜你喜欢

桂南桂北方言
“桂师人画桂北”2023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桂北写生美术作品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桂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及传承研究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
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AnAnalysisofASongFlungUptoHeavenSunZhijunOntheSymbolisminAStreetcarNamedDes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