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日道歉语的对比研究
2020-11-06王茜
王茜
摘要:道歉是为了达到成功交际目的而采取补救措施的言语行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论文试图从直接道歉语和间接道歉语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语进行对比,阐释两国语言习惯表达异同,并探讨语言背后所蘊藏的不同文化心理及思维意识。
关键词:礼貌;中日道歉语;文化
一、引言
道歉是承认自己的过错给对方带来损失,请求对方原谅,以此恢复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1],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是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在人际交往中秉承的理念是极其相似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同的理念下,仍然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与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论文将对中日道歉语进行探讨,阐释两国道歉语言的特色,并对其内部原因进行剖析,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帮助。
二、中日道歉语
(一)汉语道歉语
汉语的直接道歉有“道歉、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抱歉、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惭愧、遗憾”等,其中最常见的道歉语是“对不起”,它主要功能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表示单纯的道歉。这时使用的“对不起”是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原谅,道歉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比如说“把你的书弄脏了,真对不起”。这时的“对不起”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歉。
第二种是打破现状,转移焦点。比如说在宴会上,临时有事要离开时说“对不起各位,失陪了”。或者是在开会时,有人临时有事要通知大家,这时说“对不起,打扰大家一下……”,这种场合说的“对不起”,是打破现状,引起大家注意。
第三种是将要对对方采取不利行动之前,说“对不起”用来缓和矛盾和冲突。比如宿舍规定10点半熄灯睡觉,可还有人在看书,这时负责熄灯的寝室长说“对不起,我熄灯了”。这时的道歉语气很弱,只是为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
汉语除了直接道歉语之外还有间接道歉语,间接道歉语一般会通过“承担责任”“解释申明理由”,提出“补偿、保证”措施和表达“对对方的关心”来缓和与对方的关系[2]。
承担责任:对于自己的错误、失误承担责任,以减少对方不满的情绪。如“都怪我不好、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对、我做了不该做的事”。
解释申明理由:陈述自己犯错误的理由,缓解对方的愤怒,请求原谅。如“有点事耽搁了、早上上班高峰道路实在太堵了、昨天实在太忙了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也就是说明事情是怎么引起的,不是有意造成的。
补偿、保证:在道歉的同时提出补偿,以弥补失误,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强化道歉效果[3]。如“请你吃饭作为补偿吧、下回一定注意、下不为例、保证绝不再犯、这次太忙了,没能好好陪你,下次有时间我一定好好陪你走走”。
对对方的关心:站在对方的立场关怀对方的说话方式。如“您失望了吧、给您添麻烦了、让您受累了、让您破费了”。一般通过询问对方的心情,或自己判断,以此来缓和矛盾,特点是使用委婉的话语,再加上敬称,用柔和的口吻说话。
(二)日语的道歉语
和汉语相比,日语直接道歉语的形式多样,使用频率也非常高。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失礼します”“申し訳ありません”。
这四种都有“对不起”的意思,但它们表达的歉意程度和恭敬程度是不同的。“すみません”是日语中使用场合最多的道歉语,它可以表示歉意,也可以在麻烦别人的时候引起对方的注意,还可以在表示感谢的时候使用[4]。表示单纯的歉意,比如自己做了错事,给对方带来麻烦,需向别人道歉时“すみません、約束を忘れました”。还可以使用于引起对方注意时,比如说问路“すみません、病院へ行きたいんですが、どう行けばいいですか”。也可用于感谢,别人在车上给你让座了,这时作为感谢的话可以说“すみません”。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すみませ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实际上它表示歉意的语感已经弱化了,所以日本人常常把它挂在嘴边。
“ごめんなさい”是表示一个小失误时的道歉话,或请对方让路时的道歉话。比如说请对方让路时说“ごめんなさい、通らせてください”,它是比较随便的一句道歉话,更随便的说法是“ごめん”,它主要用于上对下,或者对小孩的说话,不能用于正式的场合,不能用于对尊长。
“失礼します”翻译成汉语“对不起,打扰了”,经常在小失误或无意中失礼时,或去别人家做客刚开始或谈话结束要离开时使用[5]。比如说去别人家拜访时的一组对话。
客:ごめんなさい。
主人:どうぞ、いらっしゃい。
客:失礼します。
在谈话结束时也使用“失礼します”。
客:もう時間です、そろそろ失礼します。
主:またいらっしゃってください。
客:これで失礼します。
“申し訳ありません”是一种正式道歉的说法,是在这四种直接道歉语中最礼貌、最郑重的一种。是有较大的失误,或对尊长,或对关系较生疏的人使用。比如对尊长说“いろいろご心配をおかけして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对关系较生疏的人说“何もお役に立てず、申し訳ありません”。
日语中除了有直接道歉语之外,也存在间接道歉语。比如解释说明,如早上上课迟到时跟老师说“申し訳ありません、途中、交通渋滞に巻き込まれたので、遅刻しました”。再比如说“责任表明”,如“僕が悪かった、ごめんね”,也有表示对对方的关心的方式,比如上司昨晚让部下写第二天开会要用的材料,部下晚上熬夜到很晚才赶出来,第二天交给上司时,上司说“ほんとうにすまないね、お疲れ様”。但总体上这种间接道歉语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汉语。
以上对中日道歉语从直接道歉语和间接道歉语两个方面分别做了分析,探讨了各自的语用特征。下面就中日道歉语作一下对比总结,并从价值观方面阐释产生这些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
(三)中日道歉语的比较
在直接道歉语方面,首先从形式上来看,日语直接道歉语的形式多样。日本人往往会根据与对方的地位差距、与对方的亲疏关系来选择使用恰当的道歉语。而汉语的“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抱歉”“非常抱歉”这些道歉语,只存在歉意程度上的差异,它的使用通常与对方地位和与对方的亲疏没有太大关系[6],如果需要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时可以在后面加上敬称的人称代词,如“谢谢您”,这与道歉语本身没有关系,它的礼貌是通过人称代词来实现的,所以说汉语的道歉语跟日语的道歉语相比形式比较固定。
其次从使用频率来看,和中国人比起来,日语的道歉语使用场合更多,使用频率更高。中国人不太喜欢使用固定模式的道歉语,日本人喜欢却把道歉语挂在嘴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不喜欢使用道歉语来表示对对方的歉意,尤其在关系比较亲近的亲属关系中,特别是对家人,也不喜欢把道歉语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经常采用其他非固定的间接表达歉意的方式。日本人频繁地使用道歉语,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歉意是日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润滑剂,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时时刻刻心存内疚,很多情况下这种道歉语只是一种代替对别人的称呼,或引起对方的注意的一句开场白,也就是说有时它失去了道歉语的含义。这一点和汉语是不同的,因为中国人在使用道歉语时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向别人道歉,希望得到对方
原谅[7]。
另外,中国人注重“面子”,认为频繁道歉是无能的表现,是没有面子的。道歉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要承担责任的,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所以中国人不轻易的说“对不起”[8]。而日本人为什么频繁的使用道歉语呢?因为日本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它注重的礼仪规范的形式层面,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内心是怎么想的,即使认为不是自己的过错,但在言语说话上得把语言的形式层面礼仪做足。道歉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再加上“すみません”道歉的语气比汉语“对不起”低的多,所以很容易说出口,在家庭成员中也经常使用。
间接道歉语方面,整体上汉语的间接道歉语要比日语间接道歉语使用的频率高,原因上面已经阐述。而且在汉语间接道歉语当中,“解释申明理由”使用频率最高,中国人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先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所以要申明犯错误的理由,希望得到谅解。而日本人认为这种解释就是狡辩,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过多的解释会产生摩擦甚至误会,所以日语的“解释申明理由”的道歉方式没有汉语使用频率高。其次“承担责任”“对对方的关心”这样的道歉方式日语虽然也有,但也没有汉语的使用频率高,而汉语的“保证绝不再犯”这样的道歉方式是在日语道歉语当中几乎沒有的。
三、结语
本论文从直接道歉语和间接道歉语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语进行了对比,明确了两国道歉语使用的差别。在道歉语当中,中国人不太使用直接道歉语,喜欢用其他间接的方式表示歉意;日语的直接道歉语形式多样,使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这些特点与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选用合理的道歉语,才能避免一些文化差异带来的失礼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群.道歉表达的中日对比研究—基于礼貌策略的视角[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04):63-69.
[2]盖芳.日语道歉表达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3]崔玥婷.礼貌策略视阈下的中日道歉表达对比研究[J].品味经典,2020(07):19-22.
[4][8]李屿.中日礼貌语言与其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5][6]徐灿.日汉道歉用语异同浅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25-127.
[7]张婷.中日道歉言语行为的异同分析及其原因[J].文学教育,2012(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