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生活美学的文化特质

2020-11-06顾雪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宋词

顾雪

摘 要:宋词与唐诗的阔大雄浑不同,宋词具有向内求取的美学倾向,整体上呈现出细致、优雅的细微境界,这一具有现代美学特质的文化对于今天仍然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宋词;生活美学;文化特质

陈寅恪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宋代文化成果不胜枚举,作为唯一可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出现这种繁荣的原因,与宋朝高度宽和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宋太祖曾立祖宗家法,即“太祖誓碑”,要求继位者必遵守其中一条就是“不杀士大夫”,所以,皇帝再怎么生气,可以把大臣降职、流放,但不能杀他。这就使得宋代的文人在政治上具有高度的安全感和自信。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使得知识分子的人格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像王安石和苏轼,在朝堂上可以为了变法吵得不可开交,在朝堂之外,却是诗酒唱和的朋友。这在历史上,大概也是非常少有的开明的时期。因此宋代文化以及宋词所呈现出来的从容和典雅等美学特质,也是其他朝代难以望其项背的。

一、宋词的生活美学内容

(一)闲适与忧伤

宋词中经常会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孤獨、落寞、惆怅、茫然、迷失……这些在最初的宋词中渗透得很深,偏于阴柔的内容风格,形成了宋词独特的婉约雅致,也给后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所谓闲愁,实在是人生难得的一种奢侈,它是建立在衣食无忧的丰裕物质之上的一种闲情雅致,你也许无法确切说出所谓何来,但是内心却又挥之不去。正如,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面对着满目春光,你却会没来由地感到一种惘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对生命的思考。那是一种只属于一个人的感觉,一个人的世界。如果一个人、一种文化致力于外在的追求,致力于向外征服,它反而不会有这种细致的向内的追求和感伤。到了宋朝中后期,词中更是多写忧患意识,“多表现出伤感的色彩”[2]“日日花前常病酒”,虽然有生命的一种颓废,却也不失一种雅致的风流。没办法解决心中本质生命的落寞,只能更加倾向于哲学性和宗教性的内省。与唐诗相比,后者更崇尚的是旺盛的,向外征服的生命力,它是无法体会到宋词的安静,无法体会那种收回来的内省的力量。

(二)细微与雅致

再看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宋词常会去静观一些唐诗不太容易看到的事物,“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的句子,非常具有宋词的特色。不是特别细致的人不会去关注这个,这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境截然不同。我们想象这样的场景:香炉里点燃一点檀香末或者沉香末,香炉上面的孔会冒出细细的烟来,非常安静,也没有风吹,所以烟慢慢地绕,如一道游丝般在转。这样细微的事物,在常人看来,也许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在个体的生命中,并不代表任何意义,但是,细微而雅致,它们却正是漫漫人生的组成部分,被宋人观察到了。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并非每时每刻都有重大的事件发生,生命个体完全静下来的时光,反而更属于生命本身。

唐诗所描述的很多大的景象,到了宋代,因为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繁荣,使得人们可以很安静地向内体会,去观察一些很细微的事物,恰如,一场午睡醒来,你呆呆地看着院中斜阳,此时此景,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宇宙天地为何,无头无绪,却又思绪万千。生命获得一种片刻的宁静与永恒。“斜阳却照深深院”,感觉到斜阳在移动,时光在慢慢消逝。和《花间集》或者南唐词句里直接的感伤不太一样,它只是一种观察,比如说斜阳慢慢消失的感觉:很轻柔,漫不经心的感觉。

宋词中很多精彩的句子,没有大事件,不过就是愁、醒、梦、这些小小的生活体验,展现生活最安静的空间和状态,那么我们今天生活的安静又在哪里呢?

我们现代人讲生活美学,是由生活中升华出的一个特殊景象,比如在饭后把牛奶放进咖啡,用小调羹去搅拌,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想,这样的场景,和“炉香静逐游丝转”一样,就是一个诗的画面。

(三)颓废与温暖

宋祁这首《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玉楼春,一个很美的词牌,仿佛一个春天,在酒楼上,诗人临风而立,喝着酒,有一种喜悦,有一种坦然。

“东城渐觉春光好”,春天到来了,没有政治忧患,没有经济的窘迫,大家出来相约游春,诗酒风流,潇洒自然。第二句,水的波纹好似纱的皱纹似的,仍是细微之处的描写,下面两句是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个闹字出来,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浮生长恨欢娱少”,是对五代词的一种延续,有一种颓废,更有一种对于时光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感伤,而是从一种多情的角度对生命经验进行寻找。

“肯爱千金轻一笑”,变成了一种质问:在现实中,由于我们对于物质的计较,而忽略了生命里最珍惜的某种深情。“一笑”其实是一种深情,是你生命里的所爱,每个人能够为之一笑的东西。最后一句淡淡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愿望,好像变成了一种对于生命的美好祝福。在结束以前,至少能够和繁华在一起,能够有一种深情的珍惜。

再比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要掉落,我们无法挽回,这是生命的哀愁和感伤。那只回来的燕子,大概是去年春天认识过的。一方面是消失的感伤,一方面变成寻觅的喜悦,二者同时存在,感伤与温暖并存。笔者认为,这是宋词里面最美的句子,而这样的句子不止是在讲花的凋零和燕子的归来,是在讲生命里两个不同的状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完整。生命在无可奈何之间失去,又会有新的“似曾相识”的喜悦和快乐归来,它是生命的两个状态。

二、宋词的文化特质

(一)包容之美

宋词最懂得包容。文人们身上有一种豁达,可以在上朝为官时扮演一个角色,下朝的时候又是另外的样子。比如,苏东坡和佛印和尚之间的关系,苏东坡完全可以做到“无入而不自得”。我非常喜欢宋代的文人可以在作品中自由转换角色的自由,毫无违和感,所以,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而不失据,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是为苍生,更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二)精微之致

宋词最可爱。它不像唐诗,去关注一些大的东西,可以很愉快地去写生命里一个小小的事件、一点小小的经验,春天的灿烂、秋天的萧瑟。比如有一副宋画,画了一个瓜,瓜上有一片叶子,叶子上有非常小的一只蚱蜢,盯着那个草虫看,你会感觉到小小昆虫的生命也是一种美,宋词看到了“小”,是静观万物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信心。宋词呈现出一种完全的放松自己,这种放松的释放使得宋词在文化的创造上产生了一种“平淡天真,不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为之”。

(三)耽溺之境

宋词的美是耽溺的,属于颓废美学的范畴,李白的美不耽溺,而李后主的美有一点儿耽溺,李商隐的美有一点儿耽溺,秦观的美有一点儿耽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秦观的名句,把一个蛮庸常的情境定位得这么清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你看到春天来了,你走在路上或者公园里,看到花开了,就这样一直飘着,你看着发呆,很想去形容它,可是其实又不好形容,因为容易变得俗气。

总之,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3]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奇葩,宋词以其深远的文化意蕴将永远闪耀着光芒。

参考文献

[1]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M].北京:中华书局,2006:4.

[2]杨海明.唐宋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8.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

猜你喜欢

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词帝李煜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觱篥与宋词演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