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0-11-06罗媛媛李瑞
罗媛媛 李瑞
【摘 要】本文结合两年来基于“睿易通”教育云平台的教学实践,阐述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的融合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云教学系统;信息技术;高中生物
国家强盛,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教育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微课、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如何把智能移动终端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给师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实时便捷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课题。
一、云教学简介
“云课堂”的概念源于互联网的云技术、云存储、云管理等概念。“云课堂”即以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库为后盾,将学习资源、學习平台、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和学习网络有效整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的高效课堂。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变得形象生动,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予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借助互联网进行自学。同时,借助学习软件,教师更易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度,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教师变得更省心。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参与SNS社区,加强师生参与、生生参与、家校联合,既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自学能力,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睿易云教育系统”是一套基于“云计算”技术,集中解决集群计算机管理、应用及服务需求的高度智能型软件系统。
二、云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实践
在云平台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下面,笔者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分别来阐述。
(一)课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而很多学生都只是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通读一遍,有的学生走马观花看一下,完全不看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在很多学生中已经名存实亡。因此,不管难易,教师都得在课堂上过一遍课文,这不仅加大了课堂教学负担,也使教与学的效率低下,没有将教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而在云平台上,预习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学习孟德尔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提高综合能力等是本节课的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该实验中巧妙的材料选择是该实验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绝佳机会。不同于以前口头上的预习,现在可以这样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前,教师向全班学生推送以下内容:(1)孟德尔简介。学生通过阅读孟德尔的生平,从长达八年的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的重要性;从孟德尔除了学习生物学,还曾学过统计学,并且成绩优异,这样的学习经历让他在之后的研究中将统计学应用到生物学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广泛的知识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如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就是生物学家克里克和物理学家沃森合作的成果。这样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避免偏科并产生综合发展的意识。(2)实验材料介绍。孟德尔先后用山柳菊、玉米和豌豆做过杂交实验,但只有豌豆的杂交实验成果让他发现了遗传学规律,这是为什么呢?这离不开豌豆自身的特点。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材料的选择对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每一个经典实验,除了其巧妙地实验构思外,离不开恰当的材料选择。在该实验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生物学特点进行比对,真正认识到恰当的材料选择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贯穿生物学始终的学科素养。这样的认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要认识到孟德尔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相关资源后,自己总结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并提交。这样,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知识在课前就已经基本解决,比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4)基本概念的介绍。做好基础知识的回顾,便于课堂重难点知识的顺利突破。对以上这些任务,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是否真的去看,因为在其教师端可以直接看到学生作答时长,作答情况、具体作答时间、每一道题的正确率及答案分布情况,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将预习落到实处。
再以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推送一定数量和有难度梯度的习题,并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就掌握了学生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减少盲目性的教学。
(二)课中
在该云平台上授课,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常规的PPT功能外,还可实现课堂上的实时练习,一键批改,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授课细节,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同屏”,教师可以轻松解决反光、距离远看不清等问题,学生也可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作答情况,包括正确率、作答时长、最佳答案等,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发送“最佳答案”“最快速度”等更个性化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录课,将上课的过程录制下来,使部分知识点不清楚的学生以及个别请假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回看课堂实录。
(三)课后
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更是将遗忘规律做出了直观的描述。可见,及时的复习巩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师生非常重视的内容。传统课后复习通常是让学生将课后作业写在作业本或练习册上,教师批阅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第二天课堂上再反馈,延时很厉害,而且在教师下班后,学生有疑问也不能及时得到解答。而在该平台上,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以《组成细胞的糖类和脂质》一节为例。课后,教师推送了20道选择题,规定在当晚九点前完成。不管九点后教师在哪里,只要有网络,教师就可一键批阅,让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反馈。教师也可以直接设置为“ 做完全部题目后自动显示答案和解析 ”格式,提高反馈的效率。
该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做完所有题目并提交后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作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长时间后再次读题、解题、寻找问题,节省时间,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教师也可以直接了解学生作答情况,根据不同学生情况,个别推送不同的练习,甚至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录制相应的微课单独推送,在达到个性化教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学,因材施教。例如,在本节课中,学生会将大分子物质和多聚体混淆在一起,相应的题目也做得不好。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录制了相应知识点的微课,推送给大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随时听课学习、随时回看。
三、结语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资源和便捷性,通过与生物课的融合实践,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优化和改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更大程度地提高学校教育效率,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1]华义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结构[J].中华少年,2018(21).
[2]钱兆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初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
[3]王红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J].网友世界,2012(20).
[4]徐珊珊.论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6(7X).
[5]肖新云.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