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2020-11-06郑泽鸿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野草大海诗人

郑泽鸿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在他的诗歌《风很静》中写道:“在这宽广的寂静中/我可以忘记一切——/甚至我难以取消的生命/在我承认的事物里也无处容身。”《扫雪记》也拥有这样的魔力,使我恍然置身于雪花纷飞的寂静之中,忘记了一切。微漾兄在诗集中赋予121首诗歌的内在张力和向度,让我身处其中,在诗人大气磅礴的情思浪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追寻、思索和升华。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初读《扫雪记》是在一个晚上,微漾将定稿的本子微信传过来,我一口气读完,读到了将近凌晨三点。其中的很多作品,大多是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有些是饱览旅途风物所著,有些是铭刻于心的生活顿悟,有些是彷徨无定的呐喊,有些是对逝去美好往昔的召唤,有些是对苦难生活的思索,有些是对社会乱象的鞭挞,有些是置身茫茫大雪的心灵叩问,有些是青春勃发的激情在血液中的深泉涌流……更难能可贵的是涌动在作品中的一颗质朴纯真的初心,微漾并未忘记自己为何出发,并未忘记自己的乡土胎记和赋予自身的使命,他从木兰溪边美丽的家乡龙坂村出发,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途经了涌泉寺、潮安、饶平、韩江、象埔寨、黄冈河、鼓浪屿、普陀山、汀州、菜溪岩、双桂岩、澳前村、牯岭、鄱阳湖、迎仙寨、枫林关、石室岩、莲池澳、西安、临潼、沧州等地,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游历了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名胜古迹,用隽永的诗章定格了无数次仗剑天涯的心灵镜像。

他如艾青一样深沉地爱着自己足下的土地,自带一缕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风和黎明的光环,毫无保留地把一腔才华,倾力勾勒对光明未来的无限憧憬。每到一处,他都要独辟蹊径,悉心走访该处的古迹,寻找背后苍凉的史痕,常常是一个人,租着一辆摩托,在深山里面到处跑,在古村落里游荡,在大雪纷飞中独自舞蹈,这种发轫于如梁思成、林徽因伉俪对古建筑深沉的情感,而写就的诗篇无疑是深邃厚重的。如《在人间》,诗人置身于寺庙中,透过神性的微光,照彻今人同古人一样强烈的孤独,完成了一个人的宗教洗礼;《玉湖村》中,诗人目睹古是今非的荒诞,对浮躁世人耽于生计、忙着争权夺利、弃守精神家园以致世风日下、道义沦丧进行了严厉批判。

法国著名诗人勒内·夏尔曾写下“永远有一滴水/比太阳更持久”,诚然如斯,微漾小心轻捧着手中的那滴水,期望它滋润荒芜的生活,闪动不竭的灵思。他遵循着心灵的呼唤,走向宽广的大海——“我为什么不敢用力想念大海/我的心里装着海,海就不完整了/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去看海/就是要亲手把大海,再还给大海”,诗人说走了很远的路去看海,却又言要把大海归还给大海,看似悖谬的背后,其实与东晋时期王徽之雪夜访戴而不入家门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走向无数个清风徐徐的夜晚,《在牯岭北望武汉》的视角里,“鄱阳湖像巨大的货篮/供银质的星辰/在夜幕里流通。长江水拧出了万家灯火/一群孩子的身世,尚待灌浆”,短短几行诗力透纸背,将鄱阳湖的唯美夜色,寄予一群孩子美好前程的憧憬,星空般印刻读者的脑海;他走向充满市井气息的日常,把目光聚焦在底层人民的平凡生活,用轻描淡写的几句,灌装内心烛照卑微生活的微光,并继续放大光芒,“两个流浪歌手在弹唱/去酒肆买醉,给友人写诗/孤独的盛世徒增冠冕//唱起远方,那远方白于雪那远方细如盐/大海暂时劝住国家:有时辽阔/带来荣耀,但也令人无比悲伤”(《夜行长安》),一个“劝”字,钉住了“悲伤”,增添了整首诗的厚度,让流浪歌手的苍凉歌声,弥散在长安街上,足见炉火纯青的诗歌创作功力。

他的执着与耐心赐予了他宽广的河流,他在这条大河里游泳,练习“呼吸吐纳心自在”,熟谙“气沉丹田手心开”,渐渐腾跃出沉稳有力的节奏,拓宽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泳道,游向了蔚蓝的深海。然而他又沉稳低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柳宗元《江雪》里的渔翁,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极度苦寒环境里,依然没有熄灭心中的火焰,执着地朝着理想进发,而不与俗世苟同,“独钓寒江雪”。他是多么地痴,如贾宝玉守住那片纯净的洁白一样,紧紧守住这份宏大的“痴”念。在《鼓山居》中,面对四野阒然的鼓山,他浅唱孤吟,瘦削的身影幻作一匹老马,向着烛光向着远方索要草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宏大愿景跃然纸上,唤起心灵的共鸣,读罢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他在诗中贯穿了温暖怀旧的情感,回忆、伤逝、悲痛、温情、安寞、怅然等多种复杂细腻的情思交织,似打水漂的石子,一圈一圈地激荡内心的涟漪,蔓延着如电影《秋天里的童话》洋溢的气息,飘荡在金黄的枫树林里。在《伤口》里,诗人连用三个“戒掉”,想劝住迷途的世人“往回走吧!向昨日认错”,并克制住汹涌的暗伤;回忆往昔,目睹“雨水变成联句,咬住了门墙”,诗人念起曾祖母含辛茹苦地劳作,才得以支撑一个家族的绵延兴盛,他端出新奇想象,仿佛家谱中逝去的亲人又重新聚拢在柔美的烛光周围,凝望着儿时的“我”,回到了和祖母共同度过的美好少年时光;然而他并不止步于淡淡的感伤,一股清泉洗涤了他的故事,如《旧时天气旧亭台》,清澈动人的告白,不经意间俘获了佳人的芳心;他在梦中私语,如《你不曾经历的时光》中,将“一个接一个的梦境”,连接自己身体中另一个隐秘的境域,一缕桂花般的暗香,拂去尘世的繁杂与荒唐;他用意象发声,在《小城故事》里,把布偶、石头、铁罐比喻成身体的器官,物我合一、深度交融,一幕温情的画面就此定格——富有煙火气息的小城生活,还有那句简短的告别、噼啪作响的炉火,共同诠释了幸福生活的全部含义,如此简单直接而动人;他并不避讳现实中的火药味,并能从中稀释出生命的柔情,这样“刮骨疗毒”的创作精神难能可贵,他写道“没多久,新鲜尿布打破了/年轻祖母的宁静。在一群女人的/说笑声中,她怀念初为人妇的时光//那时,一对银镯擦亮婚姻/阔叶榕在风中,舔舐窗户的玻璃/送出某次争吵后的安慰”,在“儿子学到的第一句外语”的催化下,一块坚冰融化,淌出“爱,流过那二十平米柔软的国土/临睡前月亮照进来。光线稀薄/但足够一家人,对多年以后有所憧憬”的晶莹雪水,争吵对立后重拾的爱令人倍加珍惜。如此种种隐秘的情感,在微漾兄的诗歌中比比皆是,它们共同汇成一条难以抗拒的洪流,击中了读者柔软的心房。

窗外,刚刚经历一场滂沱大雨,掩卷沉思,慢慢升腾出鲁迅先生在《野草》中倾注的气象。鲁迅先生在《野草》的自序中说,“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微漾兄历经数年创作的《扫雪记》,正如鲁迅先生的“野草”一样,它“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它不哗众取宠,而是真情流露,以诗行抚慰大众苍生的感伤,洗净灵魂的铅华;它不空洞乏味,而是植根于现实生活,正在慢慢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它陪伴着一个诗人扫去心灵的积雪,“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沉淀着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更如鲁迅先生笔下那棵“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闪耀着批判时代乱象的光辉。

附:年微漾的诗二首

旧时天气旧亭台

燕子低飞的时候

天气阴沉。两年来

被风吹落的只有树叶

没有流星

你拉开抽屉

再次看见铜盘路曲曲折折

有人站在山顶给你写信

大声喊你的小名

并让它坠入小溪

因此你是湿润的

我多想带上一场雨

把我们不能在一起的时光

重新浇灌

请你打开窗户

露出前年的天真,和我说话

请你相信这场雨

它始于前年,且从未有过停顿

你不曾经历的时光

木棉花沉睡。小巷安逸得像初春的泥土

一个接一个的梦境,彷佛薄荷花弹跳在风中

我同时拥有两种花香,漫过枝头

也漫过了月亮。萤火虫和蜻蜓

分别唱响和弦中最坚硬和最柔软的部分

猜你喜欢

野草大海诗人
留守
大海捞金
问大海
一束野草
“诗人”老爸
愤怒
冬日的大海
一束野草
令人兴奋的大海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