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白蜡花繁殖技术研究

2020-11-06符瑞侃王小娇

现代园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母树嫩枝生根

符瑞侃,王小娇,杨 珺

(1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2 海南省热带特种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试验室,海南海口)

粉白蜡花(Chamelaucium uncinatum‘Stirling Wax’),为桃金娘科(Mycinatum)澳蜡花属(Chamelaucium uncinatum)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1]。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在15~35℃均能较好生长,雨热同期的地区生长最旺,且对土壤要求不高[2]。粉白蜡花花色典美,枝条形态独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插花配材,现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流行的新型高档粉色系木本切花。

粉白蜡花作为新型木本切花品种,在我国南部已经开始小规模商品化生产发展,但因其种子细小,容易脱落,难以收集,实生苗变异率大,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等问题,常出现种苗供应不足现象。目前种苗主要采用木质化枝条扦插进行繁殖,但使用木质化枝条扦插所需的枝条数量较多,并且存在繁殖速度慢、不易生根、扦插根系前期生长缓慢和移栽容易出现死亡等问题,制约了其大规模的发展。对此,本试验以粉白蜡花嫩枝为试验材料,结合不同种植方式和肥料试剂进行扦插试验,研究更加高效的粉白蜡花育苗方法,为粉白蜡花大规模化生产提供新的技术理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材料。试验材料采自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海口基地全日照地栽2 年的粉白蜡花品种母树上,树高1.2~1.5m,冠幅0.8~1.0m。

1.1.2 肥料与试剂。0.3%磷酸二氢钾、0.01%胺鲜脂、40%甲醛、0.2%氯化钾、58%瑞毒·锰锌、200mg/L 吲哚丁酸(IBA)、100mg/L 复硝酚钠、150mg/L 赤霉素(GA3)、1000mg/L50%多菌灵、44%精甲霜灵·百菌、0.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2 扦插方法

1.2.1 母树强化管理。扦插前2 个月将计划作为采穗母树的粉白蜡花进行截顶促萌;在植株离茎干基部30cm处以小锄头开挖1 条浅沟,沟深8~10cm,每株埋80~100g 三元复合肥,同时每隔15d 用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液+0.01%胺鲜脂喷施树体,促进母树旺盛生长,萌发大量嫩枝以供扦插用。

1.2.2 扦插苗床的基质准备。[3]在75%遮光率的遮阳棚内按长300cm×宽120cm×高24cm 规格建扦插苗床,苗床四周用轻质水泥泡沫砖块围好;用椰糠、珍珠岩、河沙、红土按3∶1∶2∶5 的体积比混合,再用40%甲醛50 倍液,按20L/m3基质的剂量喷湿基质,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24~48h 再揭膜;基质摊开风干7d 或曝晒2d 后,装入扦插苗床内备用,装入高度为离苗床顶部5cm;扦插前3d 将苗床淋透水。

1.2.3 嫩枝插穗采集。采集插穗前7d 对粉白蜡花母树全树喷施促进枝条老化和杀菌作用的药剂,药剂由0.2%氯化钾和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混合液。采集插穗方法:在采穗母树上用枝剪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嫩枝作扦插插穗;插穗长8~10cm,插穗下端切口为斜口状,切口表面光滑,不起毛,切口离下节约2~3cm;剪短插穗2/3 叶片;插穗条按50 条/捆绑扎好。

1.2.4 复合生根杀菌药剂处理。将插穗放进配制好的复合生根杀菌药剂中浸泡处理,浸泡深度为基部3~5cm,浸泡时间为20min,取出晾干后即扦插。复合生根杀菌药剂为200mg/L 吲哚丁酸(IBA)+100mg/L 复硝酚钠+150mg/L 赤霉素(GA3)+1000mg/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

1.2.5 扦插方法。在扦插苗床上按6cm×6cm 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扦插时,先用比插穗直径稍粗的小木棍在苗床上插个小孔,然后将嫩枝插穗插入扦插基质中,扦插深度为2~3cm,然后将插穗周围的扦插基质压实;扦插后立即浇1 次透水,使插穗与扦插基质紧密结合。

1.2.6 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立即搭建保湿薄膜小拱棚,拱棚高度60~80cm,四周用沙子压实封闭;保持扦插基质含水量60%~70%,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温度在35℃以下,若温度过高,通过打开拱棚两端通风以降低温度;扦插后每隔7~10d 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连续喷3 次;同时每隔7~10d 喷洒1 次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800~1000 倍液杀菌,以防病害侵染;期间插穗如有干枯、霉变和落叶,要及时进行清除;在气温25℃以上,15d 左右插穗开始生根发芽,一般25d 左右完成生根发芽;完成生根后揭开薄膜,让扦插苗适应环境,同时每隔10~15d 喷洒1 次杀菌药剂;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用0.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液肥浇施根部,或喷0.2%~0.3%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

1.2.7 营养杯移栽。完成生根后生长20~30d,炼苗7d后即可移栽到营养杯中。具体操作:移栽前3d,用椰糠、河沙、红土按3∶1∶5 的体积比混合移栽基质,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入杯中并浇足水待用;移栽前1d,对苗床停止浇水,以免苗床基质过湿;移栽时,取出扦插苗,尽量保留根系上的基质,移入营养杯时压实根部外围基质;移植后浇透水,缓苗;此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每隔7~10d 喷洒1 次0.2%~0.3%磷酸二氢钾液。

1.2.8 出圃炼苗管理。大田种植前10d,揭开遮阳网,采用全光照射营养杯苗,叶面喷施1 次0.2%氯化钾并逐渐停止浇水,提高种苗抗性。

2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1 不同高度截顶促萌

在粉白蜡花母树的主干分别在离地面30、40、50、60、70cm 的高度处截去顶部,同时将主干上的分枝在离主干5cm 处除去,共5 个处理,每个高度各处理20株,对照组为未修剪处理,分别在6 月份和9 月份种植。母树强化管理60d 后检查新发嫩枝数量、新发嫩枝的长度和粗度,将新发枝条粗度≥0.1cm 的视为有效穗条,粗度<0.1cm 的划为无效穗条,并记录;在剪取插穗后继续强化管理,于60d 后再次剪取,并记录(表1)。其中编号06-1~06-5 为6 月份种植,编号09-1~09-5 为9 月份种植。

表1 不同高度截顶对粉白蜡花的促萌影响

2.2 母树强化管理时间对嫩枝扦插的影响

收集距地面50cm 高度截去顶部处理的粉白蜡花母树的嫩枝,每隔60d 收集1 次,共收集3 次,对收集的嫩枝进行扦插繁殖,并记录根条数、根长和移栽成活数。Sy04-01~Sy04-03 为第1 次收集,Sy06-01~Sy06-03 为第2 次收集,Sy08-01~Sy08-03 为第3 次收集。统计结果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计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时间嫩枝扦插情况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高度截顶促萌效果

3.1.1 对萌发枝条数量的影响。如表1 所示,截去顶部处理的母树萌发枝条数显著增多,且6 月份和9 月份种植的母树都呈现出同一个趋势,离地截去顶部处理的高度越高,新发嫩枝数量越少,再发嫩枝数量越高。第1 次新发嫩枝的数量从高至低排序为:30cm>40cm>50cm>60cm>70cm(图1),而采集穗条后再次萌发嫩枝的数量与之相反(图2)。说明越接近地面基部的重度修剪越能刺激侧芽和原本不能萌发的隐芽萌发,从而抽出大量的嫩枝,但不是所有萌发的芽都能够生长成枝,由于养分输入或后期管护等因素,早期萌发的芽在后期会死亡一部分,同样由于树体积累的养分固定和外源养分的吸收转化时间短,短期内未能大量供应,引起采集穗条后再次萌发的数量明显减少,且新发枝条越多,再发枝条反而减少。

图1 新发嫩枝数量

图2 再发嫩枝数量

3.1.2 对嫩枝枝长的影响。如图3 所示,在6 月份和9月份种植的母树中,新发嫩枝和再次萌发嫩枝的枝长均随处理高度越高而越长,萌发嫩枝数量对嫩枝长度的影响较小。在同一处理中,新发嫩枝的枝长始终比再发嫩枝的枝长长。

图3 A﹕6 月份不同高度处理下新发嫩枝的数量、平均长度;B﹕6月份不同高度处理下再发嫩枝的数量、平均长度;C﹕9 月份不同高度处理下新发嫩枝的数量、平均长度;D﹕9 月份不同高度处理下再发嫩枝的数量、平均长度

3.1.3 对有效穗条的影响。按新发枝条粗度≥0.1cm 的视为有效穗条,粗度<0.1cm 的划为无效穗条为标准。从图4 中可以看出,在6 月份和9 月份2 次试验中,处理高度对萌发有效穗条数的影响基本相同,在40cm处截顶获得的有效穗条最少,在50cm处截顶的母树萌发有效穗条数最多,有效穗条率分别高达86.09%和80.52%。说明处理高度对枝条的横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枝条生长。

图4 6月份和9月份不同高度处理萌发的有效穗条比例

3.2 不同温度促萌效果

海南省海口市当年6 月份平均高温为33℃,平均低温为26℃,9 月份平均高温为32℃,平均低温25℃,9 月份气温低于6 月份。9 月份萌发的嫩枝数量始终高于6 月份萌发的数量(图1),而6 月份促萌的有效插穗比例除了30cm、40cm 高度处理外,均高于9 月份的有效插穗比例(图5)。且在处理高度50cm 时,6 月份的有效插穗比例明显高于9 月份的有效插穗比例,说明较低温度有利于粉白蜡花母树芽点萌发,较高气温有利于嫩枝横向生长(图6)。

图5 不同高度有效穗条比例

图6 离地50cm 处理有效穗条比例

3.3 嫩枝扦插效果

在不同的时间段共采集了3 批嫩枝,如表2 所示,4 月份共采集1520 根嫩枝,6 月份共采集1000 根,8月份共采集660 根。通过药剂处理后的嫩枝插条成功生根发芽,且生根率最高可达86.49%(表2),其中4 月份进行扦插的嫩枝平均生根率为84.08%,6 月份和8月份扦插的嫩枝平均生根率分别为80.05%、79.26%,差异较小(图7)。嫩枝插条一般25d 左右完成生根开始发芽,生根条数为4~6 根。生根数量对嫩枝扦插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如图8 所示,6 月份扦插的嫩枝生根数最多,平均为5.79 条,其移栽成活率也最高,平均成活率为93.49%;而4 月份和8 月份扦插的嫩枝平均生根数为4.64、4.62 条,平均成活率为89.49%、92.15%,4 月份扦插的移栽成活率低于8 月份,可能由于数量多,摆放密集所致。

图7 不同月份平均生根率

图8 不同月份平均根条数与成活率

4 结论与讨论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营养,在插穗生根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插穗内部的营养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根率的高低[3-4]。插穗的养分主要来自于母树自身的营养,故在采集枝条前,应强化母树管理。本试验以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和胺鲜酯处理粉白蜡花母树,并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截去顶部,结果发现截去顶部的母树萌发的嫩枝数大幅度提高,其中新发嫩枝数随着离地截去顶部高度越高而降低,再发嫩枝数却越高,且嫩枝枝长随处理高度的增高而越长,新发嫩枝的枝长始终比再发嫩枝长。这表明离地面越低,越能刺激侧芽和隐芽萌发,而离地面越高,越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但过多的嫩枝或过长的嫩枝都会影响有效穗条的生成数量,在试验结果中,处理高度为50cm 母树萌发的有效穗条比例最高,处理高度为60cm 次之,最低为40cm 处理的母树。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促进作用不同,常见的生根调节剂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ɑ-萘乙酸钠、2,4-D 丁酯等[4-7]。本试验通过复合剂[200mg/L 吲哚丁酸(IBA)+100mg/L 复硝酚钠+150mg/L赤霉素(GA3)+1000mg/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处理粉白蜡花嫩枝,使嫩枝扦插成功生根生长,且生根率高达86.49%。扦插后的生根率平均为79.26%~84.08%,平均根长和平均根条数分别为3.90cm 和5.02 条,营养杯移栽成活率平均达89.49%~93.49%。

本试验采用母树强化管理,补充充足养分,通过截顶促萌新芽,2 个月内即可让母树萌发出大量的健壮枝条,采后短期内补充养分又可萌发嫩枝,一年可繁殖4~5 次,插穗供应量大,解决了繁殖材料缺乏的难题。采用既能促进根系萌发,又可防止嫩枝因含水量大,容易发生枝条腐烂发霉的复合生根杀菌药剂处理方法,提高了粉白蜡花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用的扦插方法繁殖速度慢,不易生根,扦插根系前期生长缓慢,移栽容易死亡等问题,为粉白蜡花在我国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种苗繁殖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母树嫩枝生根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早春的嫩枝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钻天柳嫩枝扦插苗生长特性研究及优良单株选择
闽楠母树与半同胞子代生长的关联分析
母树截冠处理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茶花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