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钢结构设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0-11-06李康李晓明
李康 李晓明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众所周知,2019 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中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内本土病例清零,武汉解封,振奋人心!
而在这次疫情中建成的钢结构建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为疫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阻断作用。本文结合抗疫中的钢结构建筑,从专业角度分析其特点及内部构造;并深度挖掘“抗疫”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提炼思政目标,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汲取精神营养;在实践中创新,走出一条有“钢结构”特色的课程思政之路。
1 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建筑产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一直以来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忽略了专业课程应当承担的思政育人角色,导致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学生专业技能强但思想政治水平低的现象,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 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
“抗疫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由五种精神构成的: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②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④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⑤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1]。
土建类工作,不仅要求学生要懂得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还需要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2],这与“抗疫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的融入“抗疫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表1 教学设计
3 《钢结构设计》一次课的课程思政设计
本节课是《钢结构设计》课程的第一节课,介绍的内容是钢结构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应找准切入点,把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与社会热点事件、工程案例融合并升华至思政教育内容[2]。
3.1 教学目标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设置思政目标:①树立制度自信、中国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②学习抗疫精神;③培养学生工程创新意识。
3.2 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托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充分运用视频、在线交流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教学设计
本次课为1 课时,授课时间45 分钟,是《钢结构设计》课程的第一次课,非常重要。打好第一炮,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将教学诸要素做有序安排,同时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确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见表1)[3]。
3.4 教学评价
突破以知识点、技能点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最终效果作出评价[4]。本节课将团队协作、生产安全、职业道德、科学精神等体现在学生综合评价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4 结语
《钢结构设计》是高职土建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核心课程,是学生了解专业的一扇窗口。在学期开始,教师就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为“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这节课的思政教育只是链条中小小的一环,只有在大学三年持续的引导,方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