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C 管桩高应变测试信号分析研究
2020-11-06秦文祁陈侃
秦文祁 陈侃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1 工程实例
龙凤山公园工程栈桥基础采用PRC-500D125 型管桩,总桩数521 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承载力特征值400kN,每桩抗拔力为80kN,要求桩端全截面进入为中风化泥岩不小于2 米。根据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岩芯鉴定,原位测试及与邻近场地资料对比,依据岩土的年代、岩性、岩土结构、工程特征,将场地岩土层划分为四层。其中,第①层为第四系素填土层,第②层为第四系全新统黏土层,第③层为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泥质粉砂岩风化层,第④层二叠系中风化石灰岩层。
对工程桩进行高应变测试,在距桩顶1m 处对称安装两个应变式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锤重3t,落距0.5m-1.2m。
高应变测试前,先进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典型低应变时域曲线和高应变单边速度曲线如图1-图3,可以看出低应变时域曲线2L/c 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波明显;如图4-图6 可以看出高应变单边速度曲线V1 和V2 一致性很好,2 倍桩长处有明显的正向反射信号,表明锤击没有偏心,高应变原始信号准确可靠。
2 成果分析
力的时程波形用应变式传感器量测桩身应变后换算成力信号,桩身内力F=С2ρεA 式中С-测点处桩身应力波传播速度(m/s)ρ-桩身材料质量密度(kg/m3)ε-桩身应变A-桩身测点处截面积(m2)应变ε 通过实测得到,对同一PRC 桩型A 和ρ可认为是常量,测点处应力波速度С 不易测定,通常用整桩平均波速代替测点处波速。为确定高应变测试的平均波速值,本文分别将低应变测定的波速Z11=3980m/s、Z16=3930m/s、Z7=4042m/s 代入高应变分析软件,可以看出当Z11 单边速度曲线Vmax=0.5时,速度曲线正向反射峰值基本在2 倍桩长处,Z7 单边速度曲线Vmax=1.0 时,速度曲线正向反射峰值大于2 倍桩长。随着重锤落距提高,落速加大,激发出的桩端阻力不断增加,如图7、图8 所示,N4 桩不同重锤落距测试,Vmax=2.0 时速度曲线正向反射峰值明显大于Vmax=1.5 时。
如果直接将高应变测试速度曲线正向反射峰值认为是桩底反射,桩端阻力发挥越充分,计算出的波速值会越低,这就会产生误判,拟合计算中使用的波速将偏低,一般情况10%的波速误差会引起20%力的误差,导致承载力测试结果偏小。桩顶受锤击力作用产生的应力波,遇到桩侧土摩阻力将产生上行的压力波和下行的压力波,数值分别为摩阻力的一半,上行的压力波使测点处力和速度波形分开,距离在数值上正好是桩侧摩阻力值。土阻力越大,力和速度分开的距离就越大。
对比Z11 和Z7 高应变信号可以看出,当锤击力较小,贯入度较小时,Z11 桩侧土阻力未充分发挥,无桩端阻力,桩身浅部土阻力在激发的桩身土阻力占比较大,曲线形态显示力信号明显高于速度信号,安装传感器处二者分开距离较大,2L/c 附近信号重合,如图9 所示。当锤击力增加时,贯入度较大时,Z7 桩侧土阻力激发较充分,桩端阻力部分激发,曲线形态显示安装传感器处力信号略高于速度信号,桩身下部力信号与速度信号分开较大,2L/c 附近信号略微分开,如图10 所示。
3 结语
本文通过不同激发状态下高应变实测曲线的分析对比,可以使检测人员对PRC 管桩高应变测试信号有直观的认识,并对高应变测试土阻力激发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如何选定拟合时的波速值,笔者认为除了使用低应变波速值外,还可以设定较低重锤落距(如不超过50cm),在未激发出桩端阻力时,获得较准确的桩底反射信号来确定波速,然后提高落距,增加贯入度,充分激发桩侧和桩端力,获得较准确的极限承载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