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2020-11-06吴联平

民族大家庭 2020年5期
关键词:低保金孩子

文/吴联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宣恩县委巡察办)

湖北西南边陲的宣恩,北纬30°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宣恩,寓传布恩德之意,辖属9个乡镇,位于中南部的高罗镇就是其中之一。高罗史称歌乐、歌罗,清朝时期设有塘汛、铺递,全镇主要盛产贡水白柚。

甘溪村位于高罗镇南部,与沙道沟镇当阳坪村、补溪村交界,距高罗集镇2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土家族、苗族群众占全村总人口的85%,是标准的土家族聚居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甘溪村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红色的热土。这里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

如今的高罗,山清水秀,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如今的甘溪,更是碧水蓝天,到处都是绿色生态的注脚。僻静的马路上,一个弄口接着一个弄口,一片柚林连着一片柚林,沁人心脾的柚花香气从弄口扑鼻而来。

2015年,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同样也在高罗镇甘溪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进行得热火朝天。80岁高龄的施六妹就是这场“战役”的经历者、见证者、体验者,施六妹一家也是靠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典型家庭代表。

施六妹家位于甘溪村赵家湾。走到路边,一栋3间房屋的琉璃瓦房子呈现在眼前,宽敞的水泥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走进堂屋,刚收获的洋芋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味。左侧的房屋里,金黄色的玉米还在讲诉着去年秋收的甜蜜。

见到施六妹的时候,她正在房子右侧的猪圈边精心地给4头小猪喂食。虽然头上的线帽遮不住满头银发,但她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她上身穿着一件花布上衣,脚靸一双棉布拖鞋,但一迈腿走路,仍如脚下生风。

回想起自己家的脱贫历程,施六妹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我们还是享的共产党的福啊!是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没有放弃我们,拉了我们一把,不然我们哪有现在的舒服日子呢!”她感叹道。

2013年,尽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8元,但施六妹一家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

施六妹是甘溪村二组人,全家耕地面积仅3.55亩,林地面积4亩,一家5口人只有一间破瓦房,房子的柱头都被蛀蚀倾斜了,一到下雨天,就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一家人住在里面常年担惊受怕,生怕房子会垮塌下来。

施六妹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夏天下着暴雨,还刮着大风,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只剩下她带着孙子孙女在家。当时屋内的积水都流成了河,大风似乎要掀开房顶,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她也跟着掉眼泪,紧紧搂着他们蜷缩在床角,战战兢兢一直捱到天亮,紧张的心情才稍有缓解。

全家经济来源仅靠体弱多病的46岁的儿子李方国在外打工维持,当时施六妹已是73岁高龄,儿媳刘金梅虽然才32岁,但因在外打工被骗,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神志不清。孙子李志贵才5岁,孙女李美淋才3岁。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拐(宣恩方言“坏”的意思)了,糟了,李方国被砍倒的树砸中了!”2012年,李方国在给邻居帮忙砍伐树木时,不幸被砍倒的树木砸中。在一片惊呼声中,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李方国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李方国受了极其严重的内伤,因无钱而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后遗症十分严重,后来慢慢恶化成了癌症。

施六妹家当时的凄凉状况让村支部书记赵青先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他家尽快走出困境,赵青先与驻村干部经常彻夜难眠。

最终,赵青先与驻村干部做出决定,将李方国家纳入低保贫困户。2014年,村支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及时将李方国家纳入低保贫困户。李方国全家享受低保金4080元,施六妹享受养老金660元。

“没想到现在国家不但不要我们交粮,我还能领到低保金和养老金啊!”领到第一笔低保金和养老金时,施六妹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了“五个一批”帮扶政策,其中“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帮扶政策规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国家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普照着困难群众,也同样普照着李方国一家,让他家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兜底政策的温暖,因为他家就属于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之一。

同年,李方国家在享受低保金的同时,又增加了李美淋的学前教育资助500元、医疗救助475元和退耕还林补助235元。2016年,刘金梅被鉴定为二级精神残疾,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00元;李美淋享受学前教育资助1000元,李志贵享受义务教育资助500元。

在学校里,李美淋和李志贵领着免费的教科书,吃着免费的营养餐,在教室和操场里跳跃着、奔跑着,高兴得像两只快乐的小鸟。

李方国一家的住房是老大难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更是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十分揪心的问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的原则,2017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针对李方国家的实际情况,将李方国家纳入分散安置对象,迅速组织施工专班进行设计、测算、施工。

不久,一栋新修的125平方米的安置琉璃瓦房拔地而起,入户路和院坝一同进行了硬化。住上了安全漂亮的新房子,不仅两个孩子高兴得蹦蹦跳跳,就连几个大人也十分高兴,逢人就说还是党的政策好,神志不清的刘金梅也呵呵地笑着。

2018年,全村水管网铺设完成,一管清水进了李方国家,让他们一家人喝上了安全卫生的水。同时,他家的改圈改厕工程也相继完成,每年可以保证至少养得下4头生猪,也能让他们洗上一个热水澡。两个孩子每次喝上清甜可口的水,每次洗完热水澡,总会笑呵呵地说舒服。

开展医疗救助,实施健康扶贫,是社会保障兜底的又一举措。李方国全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还为李方国家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定期免费为施六妹和刘金梅进行“两癌”筛查。2016年以来,李方国家因病住院报销达5300多元。

作者(右一)采访李方爱(左一)

施六妹住上安全房

2018年,李方国家顺利脱贫,收入稳定且超过了3655元的国家脱贫线,但脱贫并不代表脱政策、脱责任、脱帮扶、脱监管。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甘溪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片土地同全国各地一样饱受着阵阵煎熬。施六妹无比担心孙子孙女的安全,家里没有任何防疫物资,唯一的办法就是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出门。

施六妹的担心和焦虑得到及时化解,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为两个孩子送来了“健康防疫包”,里面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牙刷和零食等物资一应俱全。两个孩子拿着防疫包,高兴得手舞足蹈了半天,大声嚷嚷道:“这下安全了!这下安全了!”

2020年2月25日,对施六妹一家来说,是一个如同天塌地陷的日子,因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全家唯一的劳动力——年仅53岁的李方国因肺癌恶化不幸离世。

80岁高龄的施六妹经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她握着儿子渐渐冰冷的手悲痛欲绝:“孩子啊!你怎么忍心离开我们啊?我怎么办啊?你的两个孩子怎么办啊?”刘金梅还是整日疯疯癫癫,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

将李方国安葬后,村委会和乡镇领导现场办公,由村委会向镇人民政府申请,将他的两个孩子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个孩子每月享受生活补助1200元,并为施六妹全家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7200元。

今后老人谁来照顾?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谁来照顾?安顿好李方国,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又遇到了难题。思忖再三,驻村工作队立即召集两个孩子的亲戚召开家庭会议,与孩子们的伯父李方爱签订了监护协议。

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施六妹久久深锁的眉头才舒展了一些。

“美淋,志贵,你们俩谁的学习成绩好啊?”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笔者忍不住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

“我好!”李志贵抢着答道。

“没有,是我好!”李美淋噘起嘴,大声争辩。

疫情期间,两个孩子每天都在伯父李方爱家上网课、做作业。姐弟俩对陌生人根本没有距离感,问什么都会主动抢着答话。

“这两个孩子跟我最亲,就像我的跟屁虫,无论我上街上坡还是下河下地,他们都会跟着我、缠着我,跟我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谈及孩子的抚养情况,头发花白的李方爱一脸自豪和幸福。

“伯父对你们好吗?”在孩子们上网课的休息时间,笔者又问道。

“当然好啦!和我们的爸爸一样好!但我们还是想念我们的爸爸!”说到父亲,两个孩子的情绪不免低沉下来。

“有伯父照顾你们,你们也会幸福快乐的!”笔者适时规劝道。“嗯!我们又要听网课了。”两个孩子立马又来了精神。

走进村委会,翻开李方国家的扶贫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几年来李方国生前签字认可的帮扶成效。2014年享受低保金4080元、养老金660元;2015年享受学前教育资助500元、低保金5020元、医疗救助475元;2016年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600元和护理补贴1200元……

根据民政部门干部的粗略计算,2010年以来,施六妹家享受农村低保、残疾人“两补”、高龄津贴、临时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等国家社会保障救助项目资金达15万多元。

社会保障作为“五个一批”帮扶措施之一,犹如一顶安全可靠的“保护伞”,持续兜底保障着困难群众的生活,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蓝天,撑出了一片温暖,撑出了一片祥和。

截至2020年4月,宣恩县社会保障政策已兜底保障困难群众2.3万多人,其中农村低保2.2万余人次,发放救助金4732万多元;城市低保446人次,发放救助金近20万元;农村特困供养1044人次,发放救助金437.52万元。临时救助1553户次,发放201万余元。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贴53万余元,落实孤儿助学项目资金14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4554人次,护理补贴3845人次,发放资金328万余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为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提供了兜底保障,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着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我们是不幸的孩子,但同时我们又是幸运的孩子,因为我们生在了无比幸运的时代,社会保障如家乡的白柚一样无私地将爱萦绕在我们身边。”李美淋和李志贵姐弟经常在作文中如此写道,他们由衷地感恩着党,感恩着政府,感恩着这个温馨的社会。

猜你喜欢

低保金孩子
“消失”的低保金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