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020-11-05游紫为胡红娟周艳辉王晶晶
游紫为,胡红娟,周艳辉,王晶晶,刘 锋
(1.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衡阳,421001;3.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促进职业情感的提升[1]。研究表明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实习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2]和实习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3],护生与带教教师及其他护士的关系是护生压力感知来源之一[4],可见带教过程中的带教行为和带教关系是影响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5-6]。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指会给相关人员造成心理或生理痛苦的无礼或破坏性行为[7]。国外研究发现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受到带教老师嘲笑、辱骂、歧视等言语或非言语形式的教育不文明行为,对其实践学习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8-9],甚至影响今后的职业选择[10]。国内近年来才有学者开始关注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的评估[11],尚缺乏与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的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与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为创造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选取湖南省衡阳市2所本科院校(含1所独立院校)的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已完成10个月临床实践的四年制护理本科生;②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非全国统招录取;②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习或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实习者。样本量根据公式N=变量数×10×(1+10%)[12],样本量至少为220,考虑到误差和无效问卷,确定样本量为270。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自行编制,包括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7项。
1.2.1.2 中文版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量表:采用由Anthony等[13]研制、崔沙沙等[11]汉化的中文版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量表(UBCNE)。包括“轻视行为”、“排他行为”2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未发生”、“很少发生”、“偶尔发生”、“经常发生”、“频繁发生”依次计0~4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说明临床护理教育环境中的不文明行为现象越严重。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在本研究中为0.951。
1.2.1.3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采用邓仁丽等[14]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包括3个领域共7个维度28个条目,即认知领域:运用理论知识、应用护理程序;情感领域:专业角色和角色发展、自我导向的学习行为、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操作技能领域:临床技能、沟通交流。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总是如此”、“常常如此”、“有时如此”、“很少如此”、“从不如此”依次计5~1分,均分在2.5分以上为结果满意,2.5分以下为结果欠佳。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在本研究中为0.953。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学生结束实习返校后的一次知识讲座结束时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进行调查。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引导语,告知研究目的、内容和参与自愿性,获取参与者知情同意后向其提供电子问卷二维码并说明填写注意事项。共回收270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25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6%。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生基线资料
学生年龄为20~24岁,平均年龄(21.74±0.84)岁。性别:男生17名,女生241名。家庭居住地:城市地区93名,农村地区165名。家庭月收入:≤2000元人民币31名,2 001~4 000元人民币99名,4 001~6 000元人民币53名,>6000元人民币75名。独生子女68名,非独生子女190名。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父母意愿91名,自愿选择69名,他人推荐51名,学校调剂47名。担任学生干部者130名,未担任学生干部者128名。
3.2 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得分
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为(4.06±0.51)分,操作技能领域均分最高(4.20±0.54)分,其次为情感领域(4.14±0.50)分、认知领域(3.85±0.63)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不同一般特征之间临床实践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得分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得分为0~42分,中位数为11分,P25、P75分别为3分和14分,条目总均分为(0.84±0.67)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不同一般特征之间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对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临床实践行为呈负相关(P<0.01)。见表3。
表1 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得分情况 分
表2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得分情况(n=258)
表3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其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rs,n=258)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自评临床实践行为满意但整体护理能力有待提高
本研究中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自评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2.5分,且总均分高于国内周洋等[15]、姜颖等[16]的研究结果,这说明本研究中护生对自身临床实践行为较满意。这可能与纳入对象的实习时间不一样有关,本研究中护生的实习时间均达10个月,而姜颖等研究中为8个月,周洋等为6个月,研究表明护生实习时间越长,对临床环境越适应[17],从而对临床实习满意度越高,临床实习行为越好[18]。各维度中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得分最高,沟通交流次之,运用理论知识最低,与谢海英等[19]“明确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得分最高,临床技能次之,应用护理程序最低”结果有异。这可能与谢海英的研究对象纳入专科生有关,专科学校课程设置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人文关怀课程相对较少,导致专科生护理操作较好但沟通交流不如本科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护理程序维度得分最低均反映护生整体护理能力较弱。
本研究中操作技能、情感、认知三个领域得分比较与周洋等[15]、姜颖等[16]一致:操作技能领域得分最高,说明实习前系统培训和专科科室轮转使护生操作技能进一步强化和熟练;情感领域次之,这可能是在校人文护理学习可提高护生情绪智力,使其正确认识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更快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20];认知领域得分最低,说明护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临床护理思维仍有待提高,这可能与目前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以老师为主体有关,学生较少独立管理患者,存在盲从带教教师工作、被动接受知识等问题[21],使其自主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未得到训练。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护生在个案护理中的参与,激发护生主动思考,培养整体护理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应用护理程序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本科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较少
表2结果显示本研究大部分护生在临床实践中较少遭遇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程度低于国外质性研究报道[9,22]。一方面这可能与量表条目难以全面深入描述护生对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的个体化感受和界定。另一方面可能与我国国情有关:首先,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影响,教师更注重其“为人师表”形象及“传道授业解惑”职责,使带教老师在带教中更加注意和反省自身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身份。其次,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前经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有利于护理工作配合度,获得老师肯定。最后,目前国内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仍较少,临床带教老师对本科护生的定位易受“刻板印象”和“光环效应”的影响,认为本科护生理论扎实,思想行为更成熟,综合能力更强,因此在带教过程中更易看到积极良好的一面[23],从而很少出现教育不良行为,有研究显示本科护生比专科护生感知到更多的帯教老师关怀行为[24]。
4.3 本科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可负向影响临床实践行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呈负相关(rs= -0.256 ~ -0.412,P<0.01),与国外质性研究一致[22]。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不仅可直接影响临床实践行为,还可造成护生出现自我怀疑、焦虑等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间接影响实践行为[8,10]。由此可见,在临床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有研究发现实习环境和带教责任感是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9],学校监督不当是阻碍护生有效临床实习的因素之一[25],而积极应对是护生面临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时的有效方法[26]。因此在医院层面,应树立人文关怀的带教理念,营造和谐的实习氛围;提高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准入资格,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监督;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交流双方想法,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开设多种渠道让学生反映带教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如已发生相关部门应积极干预。在学校层面,应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定期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在学生层面,应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临床问题,寻求社会支持,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感受和想法。
综上所述,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总体较好,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呈负相关,提示医院、学校应加强临床带教教师准入与管理,护生应正确面对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减少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对护生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本研究类型为量性研究,量表条目难以全面、深入、准确地描述护生对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这一现象的感受和定义,今后可开展混合方法研究挖掘深层次结论。二是本研究的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研究范围小、研究对象单一,后续可扩大研究范围从流行病学角度调查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现状,扩大研究人群分析比较不同学历层次护生感知的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