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发展及运行管理分析
2020-11-05夏小海
夏小海
近几年,我国各城市地区均结合自身的污水排放情况对原本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改扩建处理,使得相应的处理量及处理质量都得到有效提升,切实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但目前仍有诸多建设及管理漏洞,有待解决。
一、城市污水处理的作用
城市建设进程逐渐深化,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标准有所提升。同时,污水排水量也随之提升。此种情况下,开展有效的污水处理,与永续发展理念相适应。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量极大,但处理厂的工作能力相对有限,由此导致已经产出的污水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为避免对干扰生产生活活动,便将污水排入水系中,导致水质下降,进而为细菌类生物创造生存的环境,加剧污染程度,若将此类水用于人们的生活,即使经过处理,也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状况
近年来,国内此类处理厂的建设总量有所增加,相应的运营规模也逐渐扩大,处理技术及效率提高,从整体上而言,我国的污水处理效果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当前的污水处理已然成为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急需处理的问题,为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国内此类处理厂建设呈较好的发展趋势。此种形势下,此类处理厂的发展形式整体呈正反两种局面。其一,各城市地区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建设此类处理厂,甚至掀起污水处理社会热潮。该种形势受到多方的重视,促使管理观念融入各行业,应当基于支持。其二,大量处理厂的建成,提高污水处理的工作总量,但各处理厂应用的设施及技术存在滞后性,相关工作者的实操能力较差,由此造成实际的处理质量不达标。另外,造成此种消极局面还有多种因素。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区域性不平衡
近年来,各地区均投入到此污水处理建设的活动中,但由于各地区本身拥有的处理设施及处理厂运行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处理厂规模及数量较为可观,且应用的技术也较为先进,应用的设备大多为高端装置。而我国西部城市本身的发展相对缓慢,建设进程也相对落后,尤其是干旱贫困区域,从处理厂总量、规模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均与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
2.处理设备质量不佳
城市此类处理工作应用设备的质量不佳,不仅体现在直观的硬件设备,还涉及到软件设施。例如,处理设施及技术落后;易出现运行故障;后续运维成本偏高;现代化程度偏低。而设备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及管理质量的基本,但目前处理厂的管理质量不佳且无明显的提升状态,造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安设设备应用性能不高,对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应当推动高效建设。
3.处理技术存在滞后
社会及经济的整体发展,城市所需的污水处理量也随之攀升。此种形势下,应用的处理技术已然存在滞后,其处理量以及处理效果无法适应当前及未来的污水处理需要。同时,部分领域对于经处理的水质有较高要求,而此也正是处理厂建设发展所需面对的困境。因此,需注重处理技术的“含金量”,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
4.运行管理机制薄弱
处理厂建设完成后,配套的管理机制应当与之相适应。但实际上,未能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加以调整,造成相关管理者与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工作期间出现不当行为,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1.平衡各地区建设投入
据相关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城市每日所需处理的污水量极大,而处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却始终保持较低的状态。因此,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形势愈加紧张,需要增加投入量。我国东部城市的整体运行较为高效,相应的排放量增多。相关城市政府部门积极给予适当的资金及政策帮助,保证污水处理满足其排放的需要。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需先统计城市日均污水排放量,对原有污水处理能力进行统计。基于此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使各地区都有适合本地区污水排量特征的处理系统。除财政支持外,还应积极拓展落实其他资金吸引途径。近年来,污水污水处理厂包含的设施应保证其先进性,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其建设及后续运行管理都需不断更新,若仅依靠财政支持,会提高财政压力。在传统出资结构下,引进设备、技术人员及常规工作者配置等方面,均为财政出资。但该种管理模式严重限制此领域的发展进程,制约污水处理任务的开展质量及效率。因而,需促使此类资金投入的多样化发展,拓展筹资途径,合理吸收社会资金,以缓解财政压力。
2.改良升级处理的设备
根据具体城市的实际状况,调整污水处理设备的改良升级方案。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质量。此外,在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需在保证符合预期的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预留出适当的限制空间。以为后续的扩建及调整提供处理空间,提高处理厂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于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需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合理选择设备的规格,并保证售后质量,严格遵循处理高效及环保节能的基本要求选用设备。此外,为保证处理厂的长期稳定运行,需保证使用设施的质量,选定应用周期长、轮换间隔长以及后续运维工作投入量相对偏小的设备,该种设备投入使用,有利于增加前期投资的回报率另一方面,需明确运行管理工作者的权限及职能分配,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3.优化提升处理的技术
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导致生活垃圾增多,对此,应对渗滤问题加以考量,由此探索出提升污水处理工艺的开发方向,以提高对特殊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生态的污染系数,从而为城市居民构建较为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并促进污水处理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为保证基本的城市供水,应当推动污水处理厂现代化建设程度。借助信息化设施,提高运行管理的全面性,通过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强化管理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污水处理监测系统,工作人员可掌握污水处理各环节的运行状态,根据参数变化判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积极进行实地查看,提高故障处理的及时性,以控制污水处理系统的故障发生可能性。借此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借助统一的运行管理系统,提高统筹规划的科学性,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并有利于维护污水处理的连续性。我国的污水系统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整体处理技术相对偏低,同时受到应用设备及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此,一方面需在处理厂建设前期,并建设好服务区域的排水系统,以从源头处加强管理。即使面对水量突然增多的情况,也能拥有有效的处理渠道进行分流分压。同时,需及时处理漂浮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潜水泵,对其实施动态监控。
4.健全管理机制系统
管理机制需与实际污水处理开展水平及程序相适应,以达到运行管理的标准。具体而言,需根据处理厂的建设情况,及时增加新的设施、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以免因管理机制内容不先进,造成部分污水处理操作及运行管理工作无明确的开展标准,导致操作失误或重复处理等问题,以提高后续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此外,在国内市场化形势下,污水处理厂需严格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按照区域性的水资源保护及污水处理规定,科学设计管理指标。基于既定的管理机制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执行,推动污水处理厂朝着现代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前进。
五、结语
新时期,社会对于污水处理的标准呈上升趋势。对此,应当持续推动工艺及监督管理的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前进速度。另外,还应注重对于技术及常规工作人员的管理,科学制定管理机制,规范处理操作程序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