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中转换乘客流分析及对策
2020-11-05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
宋 超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
为促进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织就了全国最密的高铁网,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速便捷的“1 h~3 h”高铁交通圈。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上海局集团公司管辖铁路(覆盖长三角地区)营业里程11 632 km,其中高铁里程4 997 km,高峰时期单日开行列车超过1 300列,2019年旅客发送量达7.32亿人次,同比增长7.5%,占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总量20.4%。在如此密集的列车运行网下,长三角地区基本实现城市间的列车直达,但是长三角地区中转客流仍然逐年快速增长,2019年中转客流占上海局旅客发送量的8.2%,已成为长三角铁路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安全、快速、便捷地实现中转换乘,有效兼顾铁路运输效率与通达性问题,既是长三角地区广大旅客出行的迫切需求,也是铁路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1 中转换乘特征
铁路中转换乘主要有两种:同站换乘和同城换乘,为深入掌握这几年长三角中转换乘特征,我们以客票大数据为基础,以同站换乘2 h、同城换乘4 h内为换乘标准,按照实名出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中转客流逐年快速增长,客流占比逐年提高,呈现增长快、同站换乘多、换乘集中等特征。
1.1 换乘客流持续增长
这几年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增长,2017~2019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1.1%、7.5%、8.5%,而中转客流增幅则远远大于正常客流增幅,分别为12.2%、17.7%、25.2%,其占比也逐年提高,分别为6.5%、7.1%、8.2%(见图1)。可见中转换乘运输已经成为铁路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逐年增长,是广大旅客出行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图1 中转换乘客流增幅对比图
1.2 同站换乘是首选
通过对2017~2019年的统计分析,2019年上海局集团公司同站换乘量达4 460.7万人次,日均12.7万人次;同城换乘量1 360万人次,日均3.7万人次(见图2),2017~2019年同站换乘分别占总换乘量的76.4%、77.0%、77.3%,占绝对主导地位。
图2 中转换乘客流量图
数据分析表明:同站换乘增长速度比同城换乘更快,2018~2019年同站换乘人数分别增长18.7%、25.7%,而同城换乘人数分别增长14.5%、23.7%。可见同站换乘是旅客便捷出行的首选,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1.3 换乘站较为集中
长三角地区旅客换乘车站数量逐年增多,上海局集团公司2017~2019年有旅客进行同站换乘的车站数量分别为191个、198个、229个,同城中转换乘的车站数量分别为131个、138个、166个。但是同站换乘量主要集中前十几个车站,2019年前十名车站依次为杭州东、南京南、上海虹桥、温州南、合肥南、徐州东、徐州、南京、合肥、阜阳站,其同站换乘量占同站总换乘量81%,前6名占总量的69%。不难看出,这些换乘量靠前的车站几乎都是省会城市,是多条铁道线路交汇的枢纽站,且前六名全是高铁车站,显示出高铁列车正以其安全、快速、准时、便捷等优势成为换乘需求的焦点。
2 原因分析
因同站换乘是主流,我们就以同站换乘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2019年中转区间的数据分析(部分见表1),我们发现造成旅客中转换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跨线列车缺失,二是跨线列车较少。在没有换乘优惠等措施下,造成换乘原因还有票额资源供给、普速与高速互换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表1 日均换乘量超过150人次的同站换乘区间排名
2.1 跨线列车缺失
通过表1不难发现合肥至马鞍山、芜湖至北京间成为同站换乘的前四名,马鞍山东、芜湖站位于宁安城际线上,而合肥南、北京南分别位于合宁客专、京沪高铁上,宁安城际与合宁客专、京沪高铁交汇于南京南站,但是宁安城际列车在南京南站无法转场至合宁客专、京沪高铁,致使喜欢乘高铁的旅客无法直达目的地。
2.2 跨线列车较少
中转换乘区间大多数都具有直达列车,如表1所示,以杭州东、南京南站换乘量最多,杭州东连接杭甬、沪杭、沪昆、宁杭、杭黄高铁和沪昆既有线,共计六条线路;南京南站连接宁安、宁杭、京沪、合宁高铁线,共计四条线路。但是部分跨线列车开行密度不够,如上海与湖州地区仅有三对高铁列车、宁波与义乌间仅有两对高铁,马鞍山与杭州间只有两对高铁,致使部分旅客不得不采取换乘策略出行。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
3 建议与对策
虽然长三角地区列车开行密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转换乘仍将是一部分旅客的市场选择,且其需求趋势越来越旺盛,因此做大做强中转换乘旅客市场不仅是提高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回应社会需求、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方便旅客换乘,铁路部门已经在换乘标志标识、反向换乘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但在优化开车方案、设备设施、专项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1 优化开车方案
综上所述,中转换乘客流主要集中在枢纽客运大站,因此应加强中转换乘客流分析,对客流需求确实较旺且具备通达条件的区段增开直达列车,比如上海至湖州之间目前只有三对列车,可以在上午、下午再增加两对列车;甬台温与金丽温之间有一定的客流需求,而贯通这两条客专线路的列车很少,两条线路皆有富余能力,可适当开行跨线列车,补上这两条线路连通的空白。对无法开行直达列车或中转客流量有限的区段,可以根据中转需求量大小合理安排列车接续方案。可从每日时间分布、到发时间、停靠站台等方面精心安排接续列车,能停靠在同站台就停靠同站台或停靠相近的站台,尽可能地减少换乘距离,提高旅客换乘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3.2 效率优先,兼顾通达性
在铁路客流市场中,部分区域间有一定的客流,部分线路客流饱满,部分线路客流波动性较大,如果一味追求城市间的通达性,而忽视线路能力和车底的运用效率以及服务的均衡性、有效性,容易造成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现象发生。诸多学者就高铁直达、中转运输方案进行研究,从运输效益、广义费用等[7-8]角度设计了直达、中转选择模型,但是没有考虑线路能力、客流波动、车底网络运用、应急处置等方面,铁路部门一直没有直接采用。因此,建议列车开行方案以效率优先、兼顾通达性为原则,可尝试部分区段开行接续列车,以提高整体旅客运输效率。例如杭黄客专是一条旅游线路,客流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而沪杭高铁、杭长高铁、杭甬客专等线路能力利用率较高,目前开行去往杭黄沿线各站的直达列车方案难以满足实际客流需要,既浪费繁忙线路能力,又满足不了周末、节假日杭黄线路旅游需求。如果以繁忙线路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充分考虑服务均衡、接续便捷性,精心组织杭黄客专的上下行接续方案,开车方案会相对简单明了,其运输效率将大大提高。
3.3 优化车站设备设施
为了提高中转换乘旅客便捷程度,铁路运营单位纷纷补强中转换乘设备设施,比如增加静态标识标牌、反向闸机,甚至在枢纽车站增加了换乘绿色通道,但是仍有优化改进空间。一是加强中转客流分析、预测,在车站设计初期要充分考虑换乘需求,特别是换乘量大的车站更应提前考虑换乘流线,增加反向扶梯或增大换乘电梯,精心设计专门的换乘通道、换乘站台和换乘中心,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有序的换乘服务场景;二是优化售检票设备设施,尤其要优化检票设备,适当增加双向闸机,在候车区域或服务台增加换乘服务功能,方便换乘旅客改签、退票;三是完善静、动态引导系统,以动态为主、静态为辅,在关键换乘点设置清晰、精准的引导信息,提高旅客换乘效率。
3.4 完善换乘站车服务
完善的换乘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旅客中转换乘体验,铁路部门可以从制度、流程、标准、智能、应急等方面改进、完善中转换乘运输服务。一是制度化,将换乘服务明确列入客运服务内容,制定相应的中转换乘办法,明确车站、列车、调度(应急处置服务)的服务岗位职责;二是流程化,从售票、入站检票、列车服务、中转到达、换乘检票、应急服务等环节为旅客提供一体化中转换乘解决方案;三是标准化,根据换乘量的大小,明确中转车站设备、设施配备的标准及规模,明确车站、列车服务引导作业标准,主动引导旅客换乘出行;四是智能化,整合铁路信息资源,利用12306APP一站式解决旅客换乘需求,将换乘接续方案、乘车提醒、站内换乘导航、晚点提醒、应急求助等功能集成于一体,向广大旅客提供智能化移动自助服务,从而提高换乘效率;五是应急服务,在调度所设立换乘应急客运服务台,实时掌握各次列车换乘旅客信息,及时提供晚点列车的应急补救服务,保障旅客换乘畅通无阻。
4 结束语
通过对长三角铁路中转换乘的分析,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换乘出行的需求在逐年快速增长,尤其是省会高铁车站已经成为换乘重心,中转换乘运输必将成为铁路运输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旅客换乘体验,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铁路部门可以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发现情况、分析问题,针对性地优化开车方案、完善设备设施、整合铁路信息资源、改进服务举措,以期进一步增加铁路客流市场份额,提高铁路客运服务和运输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