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m芯片“难产”:芯片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妙
2020-11-05ChenyuZHU
文/ ChenyuZHU
前不久,芯片巨头公司英特尔宣布,原定于年底量产的7nm芯片又要“难产”了。量产一再延期的消息,惊爆了整个科技界,大家纷纷议论“芯片巨头”是否难以续写传奇?好在,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台积电”接下重担,承包了英尔特7nm芯片的外包生产任务,才暂时缓解了企业危机。这么一块小小的芯片,到底有什么魔力,竟然能引发整个科技界的热议?
小小芯片,你是谁?
在这个科技时代,手机、电脑、人工智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最伟大的发明。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有趣,而这一切都跟它们的灵魂——芯片,有着莫大的关系。
每当购买新的电子产品,为了了解其性能,我们常常把芯片挂在嘴边,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驱动其工作的,就是设备中那块极小的、被称为中央处理器(CPU)的芯片。芯片上集成了尺度以纳米计的电路元件——三极管。普通灯泡的电路通常只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而它有三个接口。这个比普通电路多出来的一极,就像一个开关,决定了另外两极的电流能否通过。也正是利用了三极管的这种特性,研究人员用各种方法将其组合成逻辑电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起来,便组成了芯片。
你的世界,已经离不开芯片
电脑、手机、游戏机、空气净化器、智能电风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电器,这些电器也离不开芯片。
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上运行的软件都需要芯片进行各种计算。拿手机来说,如果没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芯片,手机就只能用来“专一”地打电话,玩游戏、点外卖、追剧、刷短视频这些日常操作,都跟它没了关系。
另外,全球日益火热的人工智能,也是以芯片的高计算性能为基础来开发的。所以,已经习惯了与高科技为伍的你,在吃住行等各个方面,如果离开了芯片,还真不行。
英特尔,你的芯片怎么了?
现在,知道了芯片对世界的运转,以及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大,也就不难理解,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生产不出高性能的芯片意味着什么了。
目前,对于英特尔来说,7nm芯片是最高工艺,之所以无法量产引起热议,是因为这种影响将波及整个科技界。但是,无法自己生产,并不代表就此停产。找到外包企业台积电承接生产工作,就是英特尔的自救方案。
你知道,为什么宁愿找外包公司合作,英特尔也要追求性能更高、尺度更小的芯片吗?
在提及芯片时,我们常常会在“芯片”二字前面加上一个长度单位,指的是芯片上元件的尺度。英特尔这次难产的7nm芯片,指的就是电路元件尺度为7nm的芯片。
芯片的运算能力是随着集成度的增强而增强的。“集成度”指的就是一小块硅片上能置放的电路元件数目。元件的尺度越小,同等大小硅片上能置放的元件就越多,集成度自然也越高,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7nm芯片比10nm芯片性能更高,5nm又比7nm更高。
追求越来越小的芯片尺度,除了能提高性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芯片领域的著名定律,指当价格不变时,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24个月翻一倍。这并不是一个自然法则所推出的定律,而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总结资料时所发现的一个规律。它表明从20世纪到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每18~24个月翻一倍,呈指数上升。这意味着,如果英特尔不跟上这个速度,则会在芯片领域掉队。
摩尔定律催促着科技公司不断更新技术,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算是一项信息技术福利——支付相同价钱,每18~24个月能买到性能高一倍以上的电子设备。打个比方,如果你现在组装电脑时买不起像2080Ti这样高性能的显卡,不妨等上两年,其价格就会下降一半,到时就能火速买下。
然而,摩尔定律不是自然法则,以前是对的,现在是对的,不代表将来也对。芯片尺度每18~24个月缩小一倍的背后,需要无数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芯片想要越做越小,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所以,即便身为芯片巨头,英特尔卡在7nm工艺上这么多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20世纪开始,科技公司就不断地更新技术,把芯片越做越小,目的就是让它的计算能力更快,价格更便宜。1946年,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重达31吨,占地面积约为170平方米,每秒钟能做5000次加法运算。而其造价为48万美元,算上1946年至今的通货膨胀,几乎是天文数字。
现在,一块英特尔酷睿i5 8400芯片,每秒钟就能做28亿次计算,其面积和重量就和一块橡皮擦差不多,售价不过1000多元人民币,这在七十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很多人都在疑惑,未来芯片的极限在哪里。然而科技没有尽头,一切都等着科研人员去探索。可以肯定的是,芯片越来越小,我们的世界也将越来越妙。正是这些尺度小小又价格亲民的芯片,支撑起了我们现代的信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