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表达

2020-11-05

记者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突发事件受众

重新定义几个概念

在思考研究新媒体发展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有些概念还需要与时俱进重新定义。

(一)关于新媒体

新媒体的概念通常的解释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数字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的方式向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一种新闻传播形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推广运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新媒体也在不断丰富,比如,以前已经存在的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地铁显示屏、写字楼大屏幕、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阅读器等载体,如今都被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赋予了新媒体的属性。

(二)关于全媒体

全媒体指在传播各种信息时所采用的媒体手段较为多元化,如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的媒体形式,最终通过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传递,让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地接收到各种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全媒体的理解有了更权威的阐述,“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了多种媒体形式、多种传播渠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措施予以应对”。事实上,通过对以前的概念做了最权威最及时的重新定义,全媒体不仅仅指的是媒体种类的全,而是强调人类信息交互的一些特性。

具体而言指的是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其中“全程”,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都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全息”,是指媒体信息格式多元,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而“全员”,指的是包括媒体、用户及社会度方面在内的全部参与成员。“全效”,是指媒体功效的全面化。

(三)关于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的概念通常的解释是,在媒体市场能起到引导作用、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能代表权威或者既得利益者的看法的媒体,主要是相对于非主流媒体而言的,主要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等较大的一些媒体。

新媒体发展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大数据的最新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相比2018年12月,短短6个月就新增网民2600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2.2%,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据统计,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从2018年底的98.6%提升到99.1%,网络覆盖范围也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上网的门槛降低,这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根据以上数据得知,手机成为越来越多用户上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移动终端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同时,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快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发展也出现了由上级到地方发展的明显趋势。

媒体融合已经先由中央媒体先行试水、再到省级媒体探索发展,完成了从“相加”到“相融”的一体化实验。目前,开始进入加速融合创新的深水期。

当前,党和国家对主流媒体的要求十分明确,即人在哪里,新闻舆论的阵地就在哪里,主流媒体的声音就应该传到哪里。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使命,明确责任,勇于担当,尽最大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成为现代传播体系的中坚力量;并对新闻报道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媒体传播水平,促进新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稳健发展。

新媒体发展的不足

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一些弊端,新闻报道的内容、样式呈现机械化、表面化、批量化、生硬化的问题;新闻报道变成简单的新科技的展示和炫技;在新闻内容的取材上,不太注意广大民众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时而出现舆论导向的偏差;另外,一些主流媒体只注重新闻内容的正确和报道形式的翻新,忽略了新闻报道的受众数量和社会效果。

新媒体的新闻表达重塑

针对目前的现状及问题,下面着重分享在新媒体环境下几种新闻表达的思考和实践。

(一)“上游新闻”的重塑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从2018年底正式开始向移动传媒平台全面转型,将集团所属的《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等都市传媒采编力量整合入“上游新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特殊事例归纳一般规律,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让学生体验合理的猜想是数学学习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

集团决策层非常清晰地认识到,2019年是5G元年,此前,是以内容、产品、技术、算法的融合运用为主,未来,则将转向打造平台、生态圈、互动系统的深度融合。

“上游新闻”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高度融合,在体现专业媒体水平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新闻内容的调查和深度报道,这样能充分挖掘新闻的深层内涵,提升新闻的核心价值,可进一步提高“上游新闻”的影响力,加大直播、多元化视频及个性化内容生产,打造成为“重庆第一、全国领先”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为5G时代的视频内容生产布局,打造视频内容生态圈。

“上游新闻”在全国媒体中首推全员视频化转型,具体就是,每一条所发布的新闻内容都要配原创内容和短视频,以吸引受众眼球,提高受众观看体验。与此同时,“上游新闻”对视频板块进行了开发,建立视频类的平台,并在其中增设了小视频频道,这样一来,受众群体在平台上就能通过观看小视频的方式建立常态化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对用户的吸引力,让用户通过视频渠道获取新闻内容,从而推动“上游新闻”的创新发展。

(二)时政新闻的重塑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媒体,受众对新闻报道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而时政新闻往往是较为严肃的,要想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并能够将严肃的内容人性化、亲情化,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上游新闻”就对严肃的时政新闻进行了包装,第一是从不同视角对新闻内容、文字等进行了融合报道,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为新闻增添色彩,提高对受众群体的吸引;第二是加强互动,将时政新闻设置一些热点话题,以强化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或者建立新媒体公众号,拉近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距离,让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是关注焦点,在报道突发的舆情事件时,为了给受众群体更多的报道,让受众群体对舆情事件有正确的认识,时政新闻应尽快梳理好事件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第四是借用科技形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报道提供了很多便利,如三维跟踪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不仅能将新闻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还能丰富受众的观看体验,借助信息技术可增加航拍,在新闻短视频制作中加入新闻场景航拍短片,这样可让受众对新闻整体有更深刻的感受,还能增强画面冲击感,再配以文字,可有效彰显时政新闻的人文情怀。

(三)突发事件报道的重塑

突发事件报道,是常见报道,也是衡量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用好多种媒体,需要认真思考。

过去,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是快,强调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如今,一网天下,新媒体崛起,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技巧。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时效性,在第一时间就要拿出对策,否则,就错过了报道的最佳时机,落败其他媒体。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在以分秒定胜负的互联网时代,显得尤其重要。

其次,要谨慎行事,随机应变。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不能草率行事,要认真研究、理清脉络,避免忙乱冲动;同时,突发事件具有很大的变化性,报道策划要时刻关注最新动态,适时调整方案,以求最佳报道效果。

再次,要及时传播再现现场。事件都有现场,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有具体的现场描绘。突发事件许多场景、画面稍纵即逝,不复重现,必须及时现场捕捉传播。新媒体环境下,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时传递事件现场的最新情况,回应各界关注。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感染力和影响力。

最后,要持续跟踪,全景关注。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往往都会引发系列社会反响,就需要持续不断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反映各个阶段的状况,同时还要及时跟进事件对各方面的影响及各界反映。必要时还应配发言论互动,在引起更多关注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结语

总之,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格局,创新经营方式,灵活运用新技术,以此实现全新发展。

曾经,4G带来了短视频和全民直播的热潮,如今,5G赋能的新媒体已经启航。新的媒介样态、传播方式、扩散渠道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巨变。但是,新闻报道的内容价值决不会随着技术革新而过时,记者的专业素养能力是提高新闻报道、推动新闻媒体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新闻媒体一定要对新闻的各个环节做好把关,以优质的新闻内容和创新的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市场中站稳脚步。为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表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时代所需要的新闻作品,不负历史的重托,完成新时代党和人民交付给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突发事件受众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曲艺受众分析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