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野县甘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2020-11-04王永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3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甘薯质量

王永顺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甘薯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巨野县甘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甘薯生产上存在耕作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等技术瓶颈,限制了甘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巨野县甘薯生产实际,制定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生产技术;良种;质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薯曾经是国人的主要口粮。如今,红薯因其丰富的营养,又走上了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成为人们追求的健康食品。甘薯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為进一步搞好甘薯生产,增加效益,结合巨野县生产实际,特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选用良种

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

巨野县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磷钾肥。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2]。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春薯壮苗的标准是百株重500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夏薯用苗要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夏薯用苗最好是采用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长、腋芽较短、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10%以上。

三、深耕改土

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沙壤土。特别是鲜食甘薯最好选择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地、土层较厚、排水良好,以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25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3]。粘土掺砂可改良土质,增强通气性;盐碱地压砂可防止泛盐,降低耕层含盐量;砂地可掺入粘土、河泥、堆肥、绿肥等,改变其松散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甘薯可以和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三年左右。

四、起垄覆膜

结合深耕起垄栽培,作垄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土杂肥3000~40000公斤,纯氮15 公斤,P2O5 7.5 公斤,K2O 25 公斤,其中60%~70% 的有机肥结合深翻施入土壤,剩下的有机肥与化肥一起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起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踏实,无大垡和硬心。起垄可采用机械起垄,各地根据情况确定垄距,一般瘠薄地70~80厘米,平原地垄距80~85厘米。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黑地膜覆盖,不用化学除草,紧贴表土覆膜无空隙,用土压实,栽后覆膜注意不要压断薯苗,扣苗后膜口小,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避免高温和除草剂熏蒸。如用透明膜覆盖需进行化学除草,每亩可用乙草胺 0.1公斤或拉索0.25公斤兑水100公斤进行垄面喷雾,喷洒均匀、无遗漏,喷后不要破坏表土,不要喷到薯苗上。

五、科学施肥

根据甘薯需肥规律,甘薯施肥掌握的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钾肥为主、磷肥为辅。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和肥力,施肥种类应有所区别,沙土地、瘠薄地应增施氮肥,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丰产田应增施钾、磷肥,以防止氮肥过多造成雨季茎叶徒长而减产。亩产3000公斤的甘薯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起垄时开沟施于垄下。甘薯生育期长,需肥量大,还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追施化肥。长势弱的可于栽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每亩用尿素量不超过7.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当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

六、合理密度

巨野县春薯栽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15~1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18℃时,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提高;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鲜食型夏薯适当减少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以增加商品薯率[4]。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和方法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讲,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施肥多的地宜稀,施肥少的地宜密。一般丘陵旱薄地每亩4000~4500株,平原旱地每亩3500~4000株,水肥地每亩3000~3500株较为适宜。品种方面,短蔓品种宜密,每亩4000~4500株较好;长蔓品种宜稀,每亩以3000~3500株为宜。春薯种植密度每亩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

七、适期收获

巨野县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收获时间早晚和薯块出干率也有较密切关系,10月初至10月中旬是春薯晒干淀粉加工用的最好收获期。

八、贮藏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入窖后对表皮损伤的甘薯采用高温29℃、高湿95%、低CO2的方法,通风4~5天,促进愈伤。贮藏期甘薯窖温保持12℃~13℃,湿度保持85%~90%。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贮藏。

参考文献:

[1]俞春涛. 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J]. 农家致富,2019(11):29-30.

[2]陈新举,王开昌,李全敏,等.菜用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J]. 西北园艺(蔬   菜). 2011(02):11-12.

[3]我省发展甘薯生产的前景及栽培技术要点[J]. 邹国华,徐向明. 江西农业科技. 1989(02)

[4]陈功楷. 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引选与栽培技术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甘薯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睡个好觉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