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2020-11-03刘欢
刘欢
摘要: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最终目的。要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置于学情分析的框架中,根据学情变化灵活地转变,使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不再流于形式,真正体现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文言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
传承华夏悠久文明的文言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2016年启用的统编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比原人教版大幅度增加,如七年级的文言文占比就达到了31.3%。如何使日益重要的文言文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在教学时对内容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与学生的学情息息相关。
一、基于“学情分析”选择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意义
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师所教的内容是不是学生所需求的,教师的选择与学生的需求有没有达成共识,有没有基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学生从事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情况分析)、学习状态分析及学习结果分析,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情圈”:
笔者以部编本七年级的文言文为例: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七年级文言课文的内容主要围绕做人、做事、亲情、学习等主题展开,其选材都是源自实际生活,内容浅显易懂,正适合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从小学到中学角色的转变,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借古人的经验和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使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可见,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最终目的。
二、对基于“学情分析”的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的调查
笔者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学情分析”,对中山市镇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向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决定因素等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1.您在文言文教學时主要选择什么内容来讲?
2.您认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3.您认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选择什么内容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从题“1”的数据来看,48%的教师偏向“文言文基础知识与文章内容”,认为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应注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和文章内容的掌握;题“2”在注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上,选择“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与文章内容的掌握”的有46%,结果与上一题基本相符。从题“3”的数据来看,79%的教师更重视教师本身的“教”,只有21%的教师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具体学情”。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应试要求的影响。这样的考试标准促成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限制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但是对于文言文,教师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学情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教学生不懂的,教学生真正需要的,才能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满堂灌的应试知识,还有文化内涵的启发与思考。
三、“学情圈”视角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
(一)基于“学习起点”的选择
“学习起点”是语文教师对将要任教的班级学生学情状况的一种描述,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更是上好文言文的良好开端。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起点能力是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的:初一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弱,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最基础的,如字词的正音、理解等;初二学生的起点能力已经具备基础性经验,原本基础方面的空白已有所填充,这时教学内容就要选择学生现阶段起点能力之上的内容,才能让课堂的实际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待到初三,学生的起点能力变成了已经拥有较为稳定的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读懂一篇文言文,此时教学内容可以更多选择学生未曾接触过但又是需知的内容。
(二)基于“学习状态”的选择
“学习状态”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情视角,是课堂教学效果检验的标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取舍要遵循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一是学生自读时产生的疑问。文言文带有自身的时代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他(她)想寄托自己什么思想情感?这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文章立意、结构及文化内涵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去选择的方向。如《出师表》,学生知道“表”就是“陈情言事”,但到底陈了作者什么“情”,又言了哪些“事”,却成了学生心中的疑问。此时教师便可以选择“陈情”“言事”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分析。
二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突发疑问。文言文凝聚的是古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在现代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和思想观念上的代沟,有时会在课堂中提出对教师翻译的质疑、对人物思想的反驳、对历史事件的疑惑等预设外的问题,从而导致正常教学过程中断。面对这种突发的课堂疑问,教师应顺势而为,将学生的疑问作为下一个环节或下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去为学生释疑,从学生的身上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的需求。
(三)基于“学习结果”的选择
“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相关学习经验,这种“学习结果”主要是通过作业和测试来体现的,也是对教师所选教学内容的检验。作业主要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教师在对作业的分析过程中,反思原本设定的教学内容的恰当性,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调整做准备。初中阶段的测试包括月测、期末统测等,通过对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反映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以上就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节点。第一个节点,通过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预设教学内容;第二个节点,通过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状态来取舍教学内容;第三个节点,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与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回到第一个节点上,完成整个教学流程的循环。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置于学情分析的框架中,根据学情变化灵活地转变,可以使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不再流于形式,真正体现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