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2020-11-03王一茗王瑜丁媛
王一茗 王瑜 丁媛
【摘 要】近些年来,高校中违法违纪行为时有爆出,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管理运行粗放、经费使用效率有待提升等风险阻碍甚至损害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毋庸置疑,这是高校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存在一定缺陷、亟待优化的表现,也是高校加强内控建设与评价、提升内控水平的内在动力。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抓紧构建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以保证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实和随着环境改变持续优化,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帮助高校识别风险,防范风险。
如今,随着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合同作为见证和承载主体双方或多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的载体,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升。除此之外,审计数据显示,高校中多数存在合同管理风险意识不强、相关规定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与其他业务相比,合同管理的外部流程化约束较少,从而产生了学校提升合同管理内控机制的内生动力。因此,本文以合同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用以识别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漏洞,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进高校合同业务内控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1.高校合同管理内控评价体系应用——以C大学为例
本文选用C大学为案例主体,运用高校合同管理内控评价体系对20xx年C大学合同管理内控情况实施评价,以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可应用性。
1.1评价过程
本文运用高校合同管理内控评价体系,综合采取个别访谈法、穿行测试法、抽样法、检查凭证法、制度解构法等方法收集分析佐证材料及信息,以评估C大学20xx年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对其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20xx年C大学签订合同总数为2100份,为保证评价工作的效率性和合理性,笔者随机抽取210份合同,作为评价样本。
根据上文所列该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测度及评价要点,C大学20xx年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总体得分为65.44(如表1),本文对其中存在扣分情况的指标评分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如表2)。经过风险等级测算,C大学合同管理总体存在一般风险,需要施加控制措施并监测其运转效果。其中,信息系统建设及内部评价监督方面风险程度最为严重,制度体系设计次之,运行机制建立、岗位人员控制、合同订立管理及合同履行管理方面风险程度一般但仍应引起注意。
1.2评价结论
经评价,20xx年C大学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得分65.44分,说明其合同管理内控体系存在一定的风险漏洞,亟需进一步改进优化。对评价结果的应用,也是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文对C大学合同管理内控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笔者总结梳理出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1)落实统一管理职能。扩大法律事务办公室管理合同范围,确保其统一管理合同职能的实现。具体而言,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当技术手段及人员配备不足以满足学校大体量合同管理规模时,采取统一管理分类归口的形式,根据合同内容匹配至相应的业务归口部门,由归口部门建立台账、登记信息、动态跟踪、归档移交等,但重点在于法律事务办公室作为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收集汇总各分类归口部门合同信息,确保其对校内所有签订合同信息的掌握;其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大规模数据的集成汇总,当所有合同管理全过程实现线上运行,全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验收等情况信息均在系统中留有痕迹,合同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对合同数据进行调取查看。
(2)弥补制度设计缺陷。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其覆盖全种类、全过程合同管理要求。其一,制定分类合同管理细则,明确基建项目、修缮项目、货物与服务采购项目的合同审签程序及相关要求;其二,根据合同的类型、性质、金额、年限等方面综合考虑,明确一般合同与重大合同的判断标准,并依照重要性原则,在流程设计和管控要求上对重大合同给予更多的关注。
(3)明确关键岗位职责。设置合同管理关键岗位,建立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确保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一般来说,合同管理关键岗位应当至少包括:合同拟订岗、合同审核岗、合同监控岗、合同保管岗。合同管理不相容岗位包括合同拟订与审核、合同审核与审批、合同审批与订立、合同订立与合同章保管、合同执行与监督。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有效激励,促进其业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4)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力度,尽快将其从协议批办类OA模块进化为覆盖全种类、全过程、全功能的综合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其一,拓宽线上合同管理覆盖面,将所有种类合同纳入系统管理;其二,开发合同登记之后合同管理关键环节的管理功能,以系统为载体,实现对合同履行情况动态监控、合同变更处理、合同纠纷处理、合同验收结算及建档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其三,开通与财务、资产、基建、采购等相关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流转、数据共享,提升学校整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5)改进关键环节运行。针对合同管理业务运行中存在的缺陷,重点改进在以下方面:其一,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统一合同文本标准。除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合同文本外,由专业法律人员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分类设计合同范本,承办单位拟定合同文本時优先选用既定范本,大大降低合同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其二,加强合同签订管理,重点检查合同签订时是否要素齐全,严格落实追责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其三,落实合同台账制度。法律事务办公室对各单位合同台账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全部合同均登记入账,确保各单位合同台账内容规范、动态管理有效。其四,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合同履行汇报机制,对于可能产生履约风险的异常合同及时发出督办通知,保证合同按时完成履约。
(6)强化内部监督评价。法律事务办公室以合同管理者的内审视角对其管控机制、管控过程进行评估,属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层面的一部分。一方面,合同管理部门可以聚焦某一合同管理关键环节或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另一方面,合同管理部门可以针对整体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自我评价,识别风险漏洞,实现合同管理内控的自我净化和提升。
2.高校合同管理内控评价体系展望
随着高校在经济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重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是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高校合同管理内控评价体系为提升合同管理内控水平提供了有效工具,通过评估缺陷、识别风险,进而查找原因、分析对策,“以评促建”推动高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该评价体系具备一般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高校体制、管理特点、管理阶段、实际情况的具体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使之兼备特殊性。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