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及其在处置技术中的应用

2020-11-03谢红燕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物联网

谢红燕

【摘  要】医疗废物处置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医疗废物处置中,合理地从源头进行分类管理,并选取适合的处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物联网;处置技术

引言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除了具有有害物质外,医疗废物还是病原微生物的潜在宿主,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高污染性等特征,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第一号危险废物,需要加以严格的监督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愈加多样化,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基于适用性原则合理选取处置技术。同时,医疗废物处置要从产生源头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控制,提升废物处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疗废物处置受重视程度和需求均显著提升。

1.医疗废物主要成分和特征

我国的医疗废物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第一是感染性废物,特征为携带病原微生物,此类废物感染性较强,容易传播疾病,具体包含棉签等受污染物品,一次性器械和医疗用品等,传染病患者生活垃圾以及废弃医学标本等。第二是病理性废物,指的是在诊疗中形成的人体废弃物以及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第三是损伤性废物,指的是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针头、手术刀、玻璃试管等。第四为药物性废物,主要是指废弃药品,包括一般药品、细胞毒性或是遗传毒性药物,以及血液制品和疫苗等。第五是化学性废物,有腐蚀性和毒性,或是易燃易爆性,具体有化学试剂、毒剂以及汞温度计和血压计等。

2.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就是将医疗废物在产生源头进行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和回收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过程。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可以减少末端处置设施的压力,提高处理效率,而且可回收的医疗垃圾能够资源利用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1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原则

(1)源头减量化为首要原则。源头分类管控中,应严格避免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淆,有的单位和人员错误地认为医疗机构所有废物均属于医疗废物,导致需处理的医疗废物增多,增加二次感染风险,并且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难度也明显增加。

(2)风险管控为重要原则。基于医疗废物的危险性,科学地分类管理,防止病菌扩散和环境污染,一方面从源头处减少废物数量并控制感染,另一方面综合考量后续处置技术,为毒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置提供技术条件。

(3)源头分类与处置技术合理匹配原则。医疗废物处置技术使用范围是存在差异的,源头分类管控工作中要将技术优劣势纳入考量范围,保证后续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若是采取焚烧处置方式,那么大多数不必进行分类,仅将其和锐器、生活垃圾分类即可;但若是除此之外还采用填埋、非焚烧等技术,就需要进行严格分类,在此基础上实现无害化处理,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医疗废物处置效果。

2.2我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

我国的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控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医疗废物分类较为粗放,出于管理便捷性的考量,對于废物源头分类的综合性考量不足。

(1)医疗机构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到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或小型)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措施和应急方案等方面比较匮乏,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往往浮于表面,形同虚设,未能从自身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出发,从而造成内部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影响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日常工作中,存在部分医护人员环保意识不强烈、思想懈怠,或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知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

病患和家属对医疗废物污染性认知水平较低,可能随手将棉签和纱布丢弃在生活垃圾桶中被清洁人员当做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同程度上的污染。

医院经验不足的年轻医师、护士、实习生以及流动性较大、专业度低的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认知存在局限,想要真正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导致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2.3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措施

2017年9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2号文件。文件指出要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加大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管力度。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作为最前端的管理,应严格监督管理,具体管理、防控措施如下:

(1)加强基层(或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管。各级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所在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情况,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加强对基层(或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工作,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通过定期督导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做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全覆盖。对疏于监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辖区内连续发生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不规范事件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责任。

(2)医疗机构要完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并加强监管和培训。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制定具体的分类收集清单,实施相应的分类管理流程,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并如实记录。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防止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不得随意丢弃、遗撒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3)运用物联网管理系统规范医疗废物的源头管理。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其便利、高效、数字化、实时化、可溯源等诸多优点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之中。

在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中利用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技术(RFID),为源头分类后的包装物提供惟一标志码(EPC代码),并在网络终端存储医疗废物的所有信息,从而使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医疗废物种类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按照国际标准,通过物联网和RFID技术对从医疗废物类别和产生量自动核对统计及移动路线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管,这样就在高效、准确、快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废物从分类收集、运输直至处置的安全性,避免医疗废物分类后的混装、流失、散漏及滞留。

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应用还能够降低医疗机构收集统计成本,并精细提取各个科室的相关数据。从大数据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所产生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交接时间及经办人等信息,可实时监控和追溯,定期進行分析信息统计,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为合理高效的分类收集管理提供改进依据,辅助管理政策制定,进而使医疗废物分类从源头得以规范化管理。

3.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在处置技术中的应用

源头分类是医疗废物处理的基础,有利于后续的分类收运、分类贮存以及分类处置。将前端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与末端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合理匹配,是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重点,关系到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经济投入。

3.1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模式与技术

(1)处置模式。我国医疗废物处置采取集中处置模式,是目前解决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及时高效处置的一条有效解途径。一方面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并在保障医疗废物处置达标的前提下,处理工艺运行较之前稳定,污染物排放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2)处置技术。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概括为焚烧技术和非焚烧技术,非焚烧技术主要应用于中小规模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焚烧技术适用于所有种类的医疗废物。具体细分为五类:回转窑焚烧技术、热解焚烧技术、化学消毒技术、高温蒸汽消毒技术、微波消毒技术。每种处置技术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①回转窑焚烧技术和热解焚烧技术均属于焚烧技术,具有全种类处理、 高减容率、灭菌彻底等特点;但存在很高的技术要求、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并产生影响周边环境空气的二噁英废气。

②化学消毒技术、高温蒸汽消毒技术属于非焚烧技术,两者均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操作容易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微波消毒技术也属于非焚烧技术,操作简单,消杀范围广,但相较于化学消毒技术和高温蒸汽消毒技术,它在建设投入和运行维护上花费较高。以上三者在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理中能够发挥显著优势,但是对医疗废物处理都存在局限性,且未能做到减量化。

2003年以前,焚烧技术是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未来非焚烧技术项目仍将逐渐增多,焚烧处置技术项目也将长期存在。在医疗废物处置量上,将形成以非焚烧技术为主,焚烧技术为辅的格局;在空间分布上,将形成以焚烧处置项目为中心,周边分布若干非焚烧处置项目的合理布局。总体来说,不管是焚烧技术还是非焚烧技术,都要综合考虑当地医疗废物产生量、产生类别、投资成本和地域限制等问题,因地制宜的选取医疗废物处置技术。

3.2科学、有效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提升处置水准的前置条件

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选择往往需要考虑其适应性和性价比,需要结合当地综合实际情况,从经济、环保等方面着眼,且要考虑当地风俗人情(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医疗废物处置终极目标是消除其传染性,减少医疗废物储量,最大可能的实现安全的资源化利用。为达到以上目的都需要在医疗废物收集的前端做好分类管理工作。

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后期处置的可靠性,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效果,还能够减少因当地风俗习惯而引发的问题。使得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能够被广大人民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在提升分类管理的教育培训中心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对医务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置的认知水平,为今后我国医疗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普及做到理论宣传的作用。

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目前的医疗废物处置水准;改变“粗、简、陋”的处置现状;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废物处置的认知水平和环保意识;加速我国医疗废物资源化利用进程,早日实现医疗废物的可持续资源化产业闭环。科学、有效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

4 .结语

科学有效的源头分类管理与处置技术的有效衔接,能够有效地规避交叉污染,降低二次污染的发生几率,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温波.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7,143-144

[2]陈扬.新时期医疗废物管理模式的嬗变及发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493-496

[3]许晓芳,谭全银,刘丽丽,李金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评价[J].环境科学,2018,39(12):5717-5722.

[4]赵宁,谢志成.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现状及应用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境,2018,5(93):116-117.

[5]陈扬,吴安华,冯钦忠,刘俐媛,阿热依古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源头分类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01-404.

[6]宣君芳,陈昌贵,李自明,吴岳光.我院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34-137.

[7]李玉. 微波消毒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

猜你喜欢

物联网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测温模块设计
基于物联网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如何在高校架设学生洗衣服务系统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