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2020-11-03朱妍
朱妍
在内科治疗中缺血性心肌病是常见且高发的疾病,此疾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之下,使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症状,进而诱发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症状较多,例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血栓与栓塞[1]。根据近些年临床资料表示,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为了调查与证实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在本文中选取84 例患者进行分析与调查,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具体情况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84 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4~75 岁,平均年龄(59.5±5.9)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7~83 岁,平均年龄(65.2±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患者临床检查结果证实,均符合《内科学》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认知与精神正常,无认知与精神类疾病;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调查,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书》;④参与调查患者均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认同。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除本疾病外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类疾病;②患者存在重大肾脏疾病;③患者存在脏器功能不全情况;④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此次调查,并拒绝参与;⑤患者未得到本院伦理委员成员的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础治疗方案,合理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正科(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03]治疗,3 次/d,20 mg/次,30 d 为1 个疗程,需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 min 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显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消失、心功能状态均已恢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改善、心功能状态均已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未见改善、心功能状态未见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从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头晕方面进行分析。心功能指标包括CO、LVEF、LVEDD、LVES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2.3 两组6 min 步行距离比较 观察组6 min 步行距离为(402.69±24.61)m,长于对照组的(285.31±23.2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SD、LVEDD、LVEF、C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 水平分别为(30.63±1.14)、(45.24±1.28)mm,均短于对照组 的(35.62±1.13)、(50.22±1.27)mm;LVEF、CO 水平分别为(51.18±3.47)%、(4.85±0.97)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41.17±3.23)%、(3.30±0.95)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多发且常见的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较高的特点,根据作者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此疾病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可以称作为晚期阶段,本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导致患者心肌长时间缺血的情况下,患者的心肌呈弥漫性纤维化改变,长久复之产生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症状的临床综合征[3-6]。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资料证实,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缺血性心肌病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也逐步加重。在1995 年,临床将WHO/ISFC 对缺血性心肌病定义表现: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故而证实冠心病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根据患者临床不同的表现,可将缺血性心肌病划分为两大类,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7-9]。根据该病的不同类型分述以及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以下类型,①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见表现有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栓塞等。②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虽然说绝大部分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和扩张性心肌病较为相似,但少数患者临床表现却以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为主,心肌收缩功能仅表现为轻度异常或是正常,和限制性心肌病症状、体征仅为类似,故而临床将其称作为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也称作为硬心综合征[10-14]。此类患者通常会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因此大多数活动都受到限制,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为此,要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常用治疗方式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硝酸酯类药物为主,虽然上述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而且也很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且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呕吐与恶心等不良反应,给患者治疗带来一定的痛苦[15-20]。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本科室采用了曲美他嗪药物治疗方式,曲美他嗪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用药物,在使用后可以起到抑制心肌氧化的功效,此外此药物对患者体中游离的氧分子可产生抑制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葡萄糖有氧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可以起到保护患者心肌的功效。除此以外,曲美他嗪在使用后可以对患者身体中的自由基起到抑制的功效与作用,能够改善心肌细胞损耗的程度,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 步行距离为(402.69±24.61)m,长于对照组的(285.31±23.2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 水平分别为(30.63±1.14)、(45.24±1.28)mm,均短于对照组的(35.62±1.13)、(50.22±1.27)mm;LVEF、CO水平分别为(51.18±3.47)%、(4.85±0.97)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41.17±3.23)%、(3.30±0.95)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可选用曲美他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