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未来之路”看当下玉雕的审美取向

2020-11-03杨国咪

天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玉雕翡翠猫头鹰

文 杨国咪

《花神》

《乐逍遥》

《问君》

“未来之路”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云南翡翠雕刻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于2019 年11 月25 日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展厅展出。参展的作品题材多样,制作工艺精良,创作构思别具匠心,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表现出当代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当代艺术家积极“向善向上”的文化精神面貌。

一、原料之美

对于玉雕而言,原材料的选择对玉雕后期成品效果的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原材料选择时,并不是越好的原材料越适合雕刻,很大程度上上等的原材料已经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不需要艺术家再做更多的修饰,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雕刻艺术的施展。相反中上等的材料,虽然原材料比上等的材料在质地上有所欠缺,但其自身有很大的创意空间,给玉雕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原材料之美和完美的玉雕技术相结合,同样可以雕刻出可观的玉雕作品。在此次“未来之路”翡翠展览中,不乏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作品。

《乐逍遥》这件作品,是当代河南著名的玉雕大师王朝阳雕刻的一件岫玉挂件,材料属于中上等材料,璞玉的通透性和水头都尚佳,但材料自身也有不足的地方。作品雕刻的是一条赋有灵性的鱼,鱼儿的整体造型呈稳健的三角形,表现手法属于抽象的造型手法。在雕刻时艺术家采取“保水保料”的雕刻方法,鱼的外部轮廓采取流动的弧线造型,鱼鳍采用薄雕的艺术表现方法,和鱼身形成明显的薄厚对比。鱼的尾部和眼部采取“俏色”和“分色”的雕刻方法,不但保留了玉的固有颜色,同时还格外传神。其中在雕刻鱼的眼睛时,只雕刻了鱼的一只眼睛,寓意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传递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哲学思想。而鱼唇左侧旁边则用浅浮雕的雕刻方式,雕刻出一圈浅浅的鱼儿吐水的泡泡,与富有动感的鱼身结合,使鱼儿活了起来,从而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不谋而合。

另外,《花神》这件作品,是云南玉雕大师朱舒芳创作的一组南红玛瑙摆件,其原料是由产自云南保山的南红玛瑙雕刻而成,玛瑙的颜色饱满通透,作品的造型采取线与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花卉的形状和色泽各不相同,艺术家“因材施艺”用分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把花卉雕刻成绿红搭配、浅红浅白搭配以及黄红搭配的色调,使整个画面的色调变得丰富起来。而造型上,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玉雕造型的流线造型,使花卉的整体表现能力和视觉冲击力得到提升。然后结合花卉基地以“沙”代“土”的艺术表现方法,使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日本“枯山水”的宁静美。

《猫头鹰》系列作品,为业内新生代玉雕大师代表杨相象雕刻,其采用紫檀、黑檀和翡翠等原料,以传统卯榫的雕刻方式雕刻而成。艺术家在雕刻时以檀木来表现猫头鹰的整体形象,檀木的纹理和猫头鹰的羽翼有些相似,固取其材,不仅使猫头鹰的形象可以突显出来,同时檀木的质感和特殊纹理等美的元素也得以彰显。而猫头鹰的眼睛则用水色极佳的翡翠镶嵌金雕刻而成,造型采取现代简洁大方的玉雕表现方式,雕刻过程中没有过多冗赘的花纹装饰元素,用最简洁的方式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猫头鹰的形象,并且达到传神的效果。正如顾恺之所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其中猫头鹰的眼睛正是起到这样的点睛作用。

二、工艺之美

玉石的雕刻技术是最能体现玉雕师雕刻水平的环节,而不同的玉雕师各具不同的玉雕风格、个性和审美趣味,使其创作出来的玉雕作品也截然不同,从而带给观者不一样的审美情趣。就此次展览来看,有镂空的透雕、有俏色分色的雕、有镶嵌金丝的雕等不同雕刻方式的作品,在结合雕刻师巧妙的构思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猫头鹰》

如作品《龙腾凤集》是当代玉雕大师方卡华的摆件作品,该作品选取传统的玉雕雕刻题材,圆雕的雕刻方式,俏色与分色的雕刻手法,将一块多彩的翡翠明显分出褐黄色、蓝绿色和浅蓝色,其中蓝绿色用以表现龙首的面部,褐黄色表现龙爪和龙尾,浅蓝色表现龙身,色彩分部使作品中的龙惟妙惟肖,业界有言:“神仙难断寸玉。”究其原因是玉的色彩变化太丰富,对于巧色和分色的掌握需要十分娴熟的技术。因此,对于玉雕能达到明显的分色没有几十年的工夫是做不到的,这也正是此件作品的难得之处。

作品《泼水节》为安徽玉雕大师钱步辉的黄龙玉摆件作品,整块摆件通体姜黄色,表现的题材为云南傣族少女泼水的场景。造型上采取圆雕和透雕的雕刻方法,画面有远景、中景和近景的区分,背景用浅浮雕的雕刻方法,中景人物用圆雕的雕刻方法。雕刻家通过对傣族姑娘微妙神情的捕捉,雕刻出三位积极乐观、活泼向上的傣族姑娘,以及近景芭蕉叶精细的雕刻方式,使画面产生了前后的空间层次变化,在灯光的照射下整幅画面呈现出傣家人悠闲的精神生活面貌。

三、创意之美

就翡翠来说,创意是翡翠的灵魂,一位真正的翡翠大师的水平,仅仅靠他高超的工艺还是不足以证明,而真正能令人信服的是基于他对原料种、水、色特点的掌握而创造出来的美妙画卷。可是,创新和创意,谈何容易。但在此次展览中,还是有一部分具有新意的作品出现。

如作品《问君》,属于此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作品,该作品是云南德宏的玉雕大师周天柱所雕,在2013 年上海玉石雕“神工奖”玉雕比赛中曾获过金奖。从整件作品的原料来看很一般,属于普通的玉石原料,而特别之处就是玉石的体积比较大,以及有一块普通的绿色,然而这也就是其玉石的基本特点。但是经过周天柱雕刻后,这块玉却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造型来看,整块玉石采用透雕和圆雕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雕刻禅师时,用打孔不抛光的艺术表现手法,石料粗裂的质感和禅师清贫的形象正好吻合。而兰花则用细雕和抛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抛光后绿色的玉石透发出翠绿的光泽,与兰花典雅和高洁的形象正好相吻合。其中兰花与禅师合体,正如诗句提到的:“禅者破表象观自性而生兰心,兰娇而不傲。昨日君何在?明日君还在?”一下子道出了这尊玉雕的精髓所在,正所谓:“玉雕的灵魂并不在工艺而在其创新,以及创新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这件作品独特的魅力正在此。

又如玉雕大师陈家宽的《护·轮回》这件作品。“未来之路”开幕式那天,机缘巧合,笔者在展厅看展时正好碰见了艺术家陈家宽本人,当时陈家宽正在和其朋友分享这件作品。陈家宽这样解释道:“2002 年是我人生的低谷期,那一年我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康复后,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随后我就创作了这件作品,这件作品的寓意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人的生命是强大的,就算一片叶子凋零了,还有成千上万的叶子正在茁壮成长,所以人的生命并没有那么脆弱。”在艺术家的讲解后,笔者对这件作品萌生了好奇心。仔细观察这件作品,我们会发现作品是由一只托着泥土的手构成,泥土上生长着一株茁壮的树苗,树苗象征着人旺盛的生命力。旁边有几片凋零的枯叶,用薄雕的艺术表现方法雕刻而成,叶子上面零星的点缀着几只七星瓢虫,本来落叶纷飞凄凉的场景,在七星瓢虫的映衬下,使画面活了起来,产生勃勃的生机。

当今是一个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纵观工艺美术发展史,能称得上是艺术品的玉雕工艺作品,其作品在璞玉的基础上,创意和构思在先,工艺次之,最后细节决定其是否能列为精品。但无论如何器只是文化的载体,如何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具有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导向,展现民族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才是当下艺术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玉雕翡翠猫头鹰
翡翠湖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猫头鹰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一只翡翠手镯
《莲界——翡翠系列之一》
猫头鹰
猫头鹰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