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传统文化,创立新经典文化

2020-11-03王建中

天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 王建中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国礼《奶茶具》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工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与内涵,系统地总结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精髓,坚守文脉,找出规律,寻求新的更大发展空间,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所提出的创新发展观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泉。认识和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对创新具有裨益。

在中国的审美标准里,当我们对工艺美术界定时,通常有两种审美概念,一种是皇家宫廷艺术,另外一种是民间艺术的审美。然而无论是民间审美还是宫廷审美,创造者都是劳动人民,无论这两种标准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劳动人民创造手工艺历史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也由于此,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且内涵非常丰富。今天当我们系统地总结手工艺文化精髓时,更加坚定的相信,必须坚守住中华文脉,同时寻求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文化自信最好的体现,是党中央提出来的重要课题,是我们今天要做的很重要的事。因此,我们认识传统、学习传统对于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追溯历史文化源流,如同追溯水的源泉,沿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辉煌。当人们面对传统文化,如果心存敬畏,便会终生请教,踏踏实实虚心学习。当你学得越深入越多,便越自谦自省,学而后知不足,更加感觉自己知识浅薄,更加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然而,我们要向传统文化学什么?如何学习?确实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让我们打开传统工艺的历史图卷,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星光。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收藏的铜马车,出土于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青铜器之冠”。这里暂且不谈它的造型和工艺,只分析它的内涵。这个车重要的部件是车上的伞,伞的结构中有伞杆,这个装置可以支撑控制整个伞,伞可以跟随太阳光的变化而移动,并且伞杆可以拔下来插在土地上。伞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当有刺客袭击时,可以作为一个巨大的盾牌。伞杆里面还有个机构,梭子一拔,便弹出来一把锋利的剑。在2000 多年前,我们的工匠创造出这样的文明,他们把实用与审美、科学和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这种结构精密、机关严谨的装置,完全靠手工完成。我们知道2000 多年前没有车床也没有铣床,如此高超精密的工艺,是中华民族先贤用双手创造出的文明。

《抵达》(2015 年) 尺寸:68cmx30cmx39cm 重量:40kg 中国美术馆收藏

《多瑙河之波》 尺寸:26cmx12cmx42cm 重量:16kg 国家大剧院收藏

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另外一个经典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彰显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这里不讨论雕塑怎么生动,只看它的精神内涵。这件作品的核心就是“惊天一踏”,这匹马四只蹄子三只腾空,只有一只蹄子踏在一只飞鸟背上。仔细观察这个飞鸟头,有个向上翻看的动作,而马头摆动向下看了一眼,这些细微的动态说明了马和燕之间是有呼应的。飞禽和走兽之间的情感交流,正好就把马踏飞燕(铜奔马)内在的精神联系贯通了。用一个向下看、一个抬头望的动态,完成了内在精神的链接。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完成了审美形式的矛盾与统一。这个雕塑的意象表达也完成得非常好,如以静态的马表现意象飞奔的马。“马踏飞燕”采用了两个形态完成了这一意象,一个是马蹄踏在鸟背上的动态,寓意马的速度如飞鸟般快。第二点马尾是平行的,生活中高速奔跑的马的马尾是平行的。以这样两个细小却十分夸张而精确的寓示,将马的特殊性、时空关系强化了。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先辈工艺家、艺术家创造了一种意象型的、极其抽象的审美概念,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观察的精微,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中国工艺美术文明时的核心点。我们的工艺匠师就创造了这种形式,非常的真实,用这种夸张寓意的手法表达出马的优点,将生活中的美和意象中的美统一起来。同时,从这件雕塑中也看到了科学与艺术紧密的结合,在这件雕塑上同时也反映出力学原理,平面的鸟增加了这个很重的雕塑的平衡支撑点,一点支撑,全部飞扬起来。作品中马的造型是汉代从西域引进的汗血宝马,是一种非常名贵、非常善跑的宝马。作品中的马是一次铸成的,翻蹄亮掌,马的造型形成扭动的形态,非常优美。向传统学习就是要抓住这种本质性的概念,看到核心内容,要从一个造型、一个转折、一个细节当中,找到作品的核心价值,抓住学习的重点。

我们都知道元代以前的陶瓷少有装饰,除了宋代的磁州窑和唐代的长沙窑有彩绘,画瓷器并不是装饰的主流。在瓷器上进行主体绘画,是从元代青花开始的。因此,元青花开创了一种绘制瓷器的标准,曾经影响世界陶瓷文化发展而成为经典。元青花在700 多年前创立了青花装饰的技术形式和体系。17 世纪以前,欧洲不会做瓷器,没有掌握瓷土的配方。之后,欧洲人来中国学习青花的装饰技巧,把色彩、图案拿到欧洲去装饰他们的陶器,用含钴的颜料做装饰。欧洲很多贵族皇室都以拥有中国的青花瓷而感到荣耀,那是一种时尚,是尊贵与财富的象征。元青花瓷器在世界上现存大概有300 余件,其中土耳其大王宫博物馆有70 多件,是当年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给皇室用的餐具,所以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他们以中国的青花瓷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元代青花的存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经典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创立标准。元青花就是在13~14世纪中国开创的瓷器装饰美学的经典范例。今天我们回眸历史,是为了创立当代的经典文化,而经典文化就是创立标准,标准是什么——就是话语权。我们今天要创立的就是中华民族在新文化上的话语权!

《创世》(2016 年) 尺寸:87cmx26cmx60cm 重量:190kg

《元·初》(2015 年) 尺寸:43cmx52cmx11cm 重量:40kg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如何学习传统和从传统学习什么?笔者认为,探寻学习先贤的思维轨迹和思维方式,学习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们细腻观察生活的能力与热爱生活的真诚,这是我们向传统文化学习的本质内容。当下,我们处在大数据互联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这样一个高科技革命全面实现的时代背景下,你要为今后社会更加快速发展做好准备。2020 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均会稳步快速发展,中高端消费群体会更加快速增长,经济生态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艺术设计未来所面临的需要设计服务的是哪些人,这和以前不一样,所以要改变人们的思维,在如此多元的新文化前面,怎样坚持文化传统,使传统文化“活化”,并赋有当代的活力。需要我们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艺术的文脉。我们所强调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一种乐观向上、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憧憬,对蓬勃欲出的生命礼赞。

笔者在艺术实践中始终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自身创作的源泉。笔者的作品“大明潮”系列紫砂壶,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在创作设计过程中,摒弃生搬硬套追求表面形式和概念化,花功夫把明式家具设计最关键的要素提炼出来,把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挖掘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从而指导自己的设计。笔者认为紫砂壶的基本要素是为人的生活需求服务的,因此紫砂壶首先要好用,同时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要好看。“大明潮”系列的茶壶就是吸收借鉴了明式家具的内在精神,将审美和实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实践告诉我们,我们的使命是要“活化”传统文化,继承传统而不是简单的复古,要古为今用,不是盲目的排外,要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DNA”,建立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新文化标准和文化经典。

《大明潮系列·霸王枨》(2014 年)

《大明潮系列·榫之缘》(2014 年)

《大明潮系列·金顶》(2014 年)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