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间美术元素应用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研究

2020-11-03南阳市科学院

艺术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思维

□张 珂 南阳市科学院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需要精心筛选和合理构建视觉元素,以使特定的信息成为能够进行传播的视觉符号。我国民间美术元素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选择性地使用这些元素,不仅能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生动的设计素材、激发新颖的设计思路,还能增加艺术作品本身的欣赏价值,传播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加大对民间美术元素的重视和应用力度,是使视觉传达设计在质量和效率上有所提高的重要途径[1]。

一、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借鉴

(一)丰富的内涵

在古代,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在民间,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正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承的。在这一过程中,民间美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船彩船、月饼花馍、泥塑,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见图1)都离不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情感、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内涵,但又都具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特点[2]。

图1

(二)独特的造型

民间美术来自民间,为大众生活服务,因此造型、构图等与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接受能力相契合,其特点表现为形体的大胆夸张,一般画面主题突出,或是不加任何修饰,透出朴实无华的装饰艺术特色;或是元素众多,加入大量云朵、花草、装饰图形等装饰元素[3]。同时,民间艺人在进行创作时习惯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例如,画武将时,为突出健壮有力的特点,绘画者会向水平方向任意夸张,甚至省略脖颈;画美人时,则要窈窕、修长,把肩画窄,突出“英雄无颈,美人无肩”。

(三)艳丽的色彩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源于劳动人民大量的实践,如“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靠黄,亮晃晃”等,这实际上均是配色问题。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民族活态文化传统、普通劳动者的艺术,其内涵既包含当下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特色,也蕴含这个民族早期最本色的文化基因[4]。

民间美术淳朴的生活气质、清新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风格,以及大量隐喻性的文化符号和色彩象征,不仅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形式上的灵感参照,也从艺术观念上为摆脱传统束缚及探寻现代艺术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5]。例如,在民间美术中,红色代表吉祥、喜庆,人们每当遇到开心事时,都会贴红纸或使用红布,以烘托气氛。而在现代设计中,现代设计者出于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艺术风格的创新需求,自觉将民间美术的色彩规律同美术专业技巧相结合,如红色所代表的热情、激烈等语境,都可以视为民间美术的延伸。

二、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后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特征

(一)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多维度发展

“维度”在自然科学中是对空间的定义,但延伸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其含义被拓展为“多种情况”“各种元素”下形成的思维观念或思维的可能性。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思维方法、造型技法、表现方式、表现媒介等上。民间美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属于传统和现代两种艺术形式,但从本质上来讲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艺术形式及情感表达上来看,民间美术作品显得更加清新脱俗、生动亲切,完全符合建立现代设计多维度的客观需要。受民间美术元素种类、特征等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者在图形、图像、雕塑、色彩、文字等创作构思阶段,呈现出创意来源的多维、思维方式的多维及表现手法的多维等特征[6]。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表达

民间艺术创作是自由、浪漫的,是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是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体现[7]。它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异彩纷呈,构图方式独特、统一、纯美;在形态上,造型质朴大方、立意鲜明、内容简单、线条豪放、色彩绚丽,是民族文化的直观表达;在形式上,强调“真我”的表达,叙事手法多样,与现代设计的理性思维形成了有机互补。民间美术在内容上大部分是理想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是民间艺术不变的主题,强烈的感染力、以情动人的特点更是突出,如母亲为出门在外的儿女绣鞋垫,情窦初开的女孩送意中人刺绣荷包,这些都包含着满满的深意。同样,当为视觉传达设计注入灵魂和情感之后,传达信息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结 语

当前,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呈现纯粹视觉化的发展趋势,但现代设计不能纯粹视觉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时代的印记,都需要不间断地发展和创新,民间美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也不例外。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美术篇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