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缠枝纹的形成与装饰意味
2020-11-03李昕澍苏州科技大学
□李昕澍 苏州科技大学
纹样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以鲜活的生命力向前发展,无论哪个时期,人们都有用纹样去装饰的习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工匠们不断创新纹样。缠枝纹作为传统纹样之一,常见装饰于陶瓷及漆器等生活器具上,在工匠们不断的设计改变中,主体的花卉形象,从单一固定的莲花发展到多样的常见花卉,甚至是偏向写实的图案,这体现了缠枝纹在设计中自由操作的可能性。
一、缠枝纹的形成
中国已知最早的装饰图案出现在新石器时期,那个时期的陶罐上围绕着罐身装饰着简单纯朴的几何纹样图案。人们出于对美的追求,将简单的纹样有规律地填充在器具身上。到了夏商周时期,装饰纹样开始以动物纹为主,除生活中见到的动物,神话中想象的动物形象也开始出现在纹样上。直到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植物纹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佛教中象征纯洁美好的莲花,作为缠枝纹中常见的母题,配合涡卷叶纹组成连绵不断的图案,用来装饰佛教建筑的边框。随着对这种纹样的熟练运用,工匠们开始在纹样中加入本土的动物或植物形象,并形成了有着中国特色的缠枝纹样。
二、缠枝纹的基本造型
缠枝纹的定义是“以各种花草的茎叶、花朵或果实为题材,以涡旋纹、S 形、波形纹形式构成,由曲线或正或反地相接,或呈连续的波形或向四周作任意(适合)延伸,既成连续纹样,又可成单独纹样”。由此可见,缠枝纹的基本结构,以波浪形向前或向四周延伸,寄托了人们对传承延续的美好希冀。尤其是唐代,由于执政者对牡丹的喜爱,以及人们对牡丹的追捧,牡丹纹在纹样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工匠们将缠枝纹缠绕连绵的枝条与抽象化的牡丹造型相结合,但是他们并没有追求更多的形似,仅仅套用了前人留下的纹样公式,最终的造型也许与牡丹本身的形态并不相关,但是其中富贵吉祥的寓意没有改变,缠枝莲与缠枝牡丹的图案也成为之后装饰图案的主要元素。
三、缠枝纹的装饰意味
元青花中对缠枝纹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有着象征意义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瓶上可以看出,主体的缠枝牡丹纹绘制在瓶身腹部,中间的牡丹花虽然形式化,但是或侧或正的造型,精细灵动,“S”形的枝条串联着翻转仰合的牡丹环绕着瓶身,形成连续不断的视觉效果,虽然是覆满瓶身,但是图案排列有序,繁复而不杂乱。工匠们将牡丹吉祥的寓意,通过缠枝纹与器形融合,丰富了纹样的装饰意义。除缠枝牡丹之类在宋朝就有流传的装饰纹样外,元青花中还有更多生活中的花卉元素,如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见图1),在葫芦造型的器身上绘满枝叶缠绕相交的葫芦纹样。与缠枝莲、缠枝牡丹不同的是,这件作品上的葫芦及枝叶的造型更接近现实中植物的形态,更加生动形象。创作者通过具象的葫芦纹样,结合器身的葫芦造型,赋予了作品多子多福的寓意,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
图1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
缠枝纹在瓷器上的装饰意味,不仅仅包含本身作为纹样的装饰性,更有着被匠人们所赋予的丰富的吉祥寓意。
从对缠枝纹的形成与装饰意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缠枝纹所富含的生命力不仅仅是通过其纹样中连续性的造型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其可以自由变化的主体形态给予了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当代的创作中,作者大多追求可以体现个性的表达,以及画面丰富的装饰元素,缠枝纹可以贴合器物造型的特性以及主题的丰富性,可以为当代艺术家提供更多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