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年花鸟画图式风格之变
——以潘天寿、郭味蕖为例
2020-11-03咸阳师范学院
□高 雪 咸阳师范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个领域百废待兴,艺术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为了花鸟画的发展,众多艺术家摸索出了新的方式。花鸟画的图式由此开创了新的风格。
1949—1966 年的这十七年中,传统的中国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花鸟画领域,可以说是在夹缝中谋生存。在这一时期,为了表现人民的新生活及祖国的壮丽山河,花鸟画不再是以单一的折枝、边角之景出现,而是与山水题材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美学思想,展现了大自然新的原生态面貌。综观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发展,无不体现着艺术家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潘天寿曾言:“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象中得之。”1955年,时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的潘天寿和吴茀之带领学生到雁荡山写生,返回杭州后创作了这幅《灵岩涧一角》(见图1)。这幅别有新意的作品将花鸟画与山水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趣味性的图式,其作品内容也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面貌,将山野中常见的繁茂野花入画,这与文化画抒发情感的方式不同,对于画家而言,自然生长在山壑之中的欹斜历乱的野卉乱草,其清奇纯雅的特质,才是最高品质的代表,更能反映祖国欣欣向荣之景。
图1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郭味蕖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习画,浓厚的绘画氛围为郭味蕖奠定了良好的艺术根基。20 世纪60 年代的社会氛围磨炼了郭先生的艺术精神。1961 年“文艺八条”的出台,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国画家,郭味蕖先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投身于中国画创作,其作品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花鸟画的创作中,郭先生将文人画精神赋予时代的特征,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春山行》(见图2)是这一年代的代表作,他令传统的中国画素材墨竹、石头、枯枝、杜鹃花傲立山中,将文人画气息与时代相结合,在共性中求个性。在这场艺术观念的改革中,这幅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折枝、边角之景的花鸟画构图,体现了大自然之美。
图2 郭味蕖 《春山行》
综观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花鸟画的发展,传统的中国画在时代的变革中发生了艺术观念上的转变。尽管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新的花鸟画图式中,文人画精神依旧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虽出现了些许矛盾,但也促使了文人画的回归,并巧妙地将文人画的隐喻转换为现代生活寓意,丰富了花鸟画的图式风格。众多的艺术家也在写实、写生的环境下迎来了自身的艺术高峰期。
潘天寿与郭味蕖都是中国美术发展中花鸟画变革的先驱者,为中国花鸟画的改良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潘天寿注重自然的生态面貌,将花鸟画的图式与客观现实相结合;郭味蕖注重继承创新,把中国画中文人画精神与西方现实主义精神重新组合,创造出一批紧跟时代的作品。潘天寿和郭味蕖立足时代,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绘画创作把文人画的花鸟画图式成功转向符合大众审美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