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2020-11-02文雯彭哲吴新星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农区

文雯 彭哲 吴新星

摘要 耕地是农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化目标的实现需要重视耕地多功能利用发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提出了耕地多功能分类,指出充分发挥耕地多功能是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抓手,并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9-026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9.067

Abstract Cultivated land is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in agricultural area, s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multifunctional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agricultural area i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diversified goal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multi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ointed out tha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an important goal and key grasp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agricultural areas, finally propose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multifunction;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Agricultural area

基金项目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自然资源科研项目(2019-319-9)。

作者简介 文雯(1991—),女,河南许昌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收稿日期 2020-03-11;修回日期 2020-04-09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此次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质是处理好乡村空间各类型土地利用问题,优化用地布局,提高用地效率。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1],也是农区乡村最基本、最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做好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正确处理好耕地问题至关重要。然而,土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作为最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耕地多功能利用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要在有限的农区乡村土地上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多元化目标,迫切需要重视耕地多功能利用。

土地整治,规划先行。2019年,五部委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学习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尤其在前期规划阶段,要充分认识耕地多功能利用特点,加强耕地多功能利用管理,将耕地多功能利用理念贯彻到农区村庄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以耕地多功能的发挥助推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 耕地多功能分类

我国的耕地保护经历了从单纯注重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再到如今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新阶段。耕地保护政策的变化代表了耕地管理方式由单功能管理向多功能管理的转变(图1),体现了对耕地多功能利用理念的接纳和重视,其深层次原因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社会群体生活方式、消费需求存在差异,对耕地功能的需求和关注点也不相同,耕地功能表现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耦合[2]。

耕地作为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3],其客观上具有生产、生活等多种功能[4-5]。参考生态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按照耕地各种功能被人类发现、重视和利用的时间顺序及其利用程度的不同,将耕地功能分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表1)。生产是耕地的最基础属性[6],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演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当农作物开始进行买卖,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耕地就产生了经济保障和就业保障功能,即耕地的生活功能。因此,将生产和生活功能作为耕地的供给功能。耕地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演替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但耕地的生态功能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之后,才逐渐被人们关注。尤其是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耕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耕地的景观功能亦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之后,将耕地进行景观化设计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因此,将生态和景观功能作为耕地的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则是在耕地的生产、生活、生态、景观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直在发展演变中的功能,分为文化传承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7-10]。

2 充分发挥耕地多功能对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利用耕地,发挥耕地功能,土地整治应运而生。早期的土地整治主要指土地整理,即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网和交通等四大工程达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产能的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耕地的生产和生活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发展,人类对耕地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土地整治的内涵、对象、目标、措施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时期,土地整治的对象由耕地拓展到各类型土地,其目标由单一趋向多元化,成为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效率提高、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整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土地功能的多样化,实现耕地多功能成为新时期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抓手。

2.1 发挥耕地生产生活功能是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目标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后盾,保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耕地的生产和生活功能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在任何时期,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证一定的粮食和果蔬供给量,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所以,发挥耕地的生产和生活功能是农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目标。

2.2 发挥耕地生态功能是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目标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土空间上的落实,要建设好生态文明需要相当数量的土地,这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了矛盾,而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与生产功能共同产生的还有耕地的生态功能,过去耕地的生态功能被忽视和低估,未来要充分利用好18亿亩耕地的生态价值。因此,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是未来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目标。

2.3 发挥耕地景观、文化功能是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目标

当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旅游消费逐渐全民化,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悄然兴起,并且已经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正是挖掘和创新发挥耕地景观、文化功能的结果。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土地整治来实现,因此,发挥耕地的景观和文化功能成为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目标。

3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区域特色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没有统一标准,更要防止“千村一面”,应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乡村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条件、区位条件、比较优势、地方特色、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整治手段和整治措施。《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村庄划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种类型。村庄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龙头,要处理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耕地问题,应根据《意见》中不同类型的村庄,制定不同的整治目标,采取相应的土地整治措施,提升耕地多功能。

3.1 集聚提升类村庄——生产生活功能提升型

《意见》将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集聚提升类村庄。这类村庄的耕地基础条件较好,耕地整治潜力较大,整治目标是通过“小块并大田”、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形成集中连片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产粮食种植,提升耕地的生产、生活等初级功能,提高村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空间,提高耕地经济产值。

3.2 城郊融合类村庄——生产景观功能提升型

《意见》将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村庄,确定为城郊融合类村庄。此类村庄应充分利用距离城镇距离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的生产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重点保城市“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米袋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业效益。另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的景观文化功能,在打造城市“后花园”的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3 特色保护类村庄——景观文化功能提升型

《意见》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这类村庄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区域特色,有发展观光旅游业的天然基础,整治目标是通过提升耕地的景观和文化功能,打造集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区,让游客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农耕文化科普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发挥耕地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达到耕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

3.4 搬迁撤并类村庄——生态功能提升型

《意见》将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此类村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是通过生态建设措施,提升耕地的生态功能。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应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采取生物、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在农田质量提升的基础上,重点治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更好地发挥耕地生态功能对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淇韬,孔祥斌,辛芸娜,等.基于利用效率限制的县域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3):292-299.

[2] 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等.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8):42-47.

[3] 温良友,孔祥斌,辛芸娜,等.对耕地质量内涵的再认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3):156-164.

[4] 孔祥斌,刘灵伟,秦静.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8,63(8):856-868.

[5] 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859-868.

[6] 何青泽,谢德体,王三,等.重庆市北碚区耕地多功能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1):79-87.

[7] 王成,彭清,唐宁,等.2005~2015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与权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4):590-599.

[8] 彭建,刘志聪,刘焱序,等.京津冀地区县域耕地景观多功能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6,36(8):2274-2285.

[9]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探讨[J].地理研究,2014,33(3):403-413.

[10] 陈印军,肖碧林,方琳娜,等.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7):3557-3564.

猜你喜欢

农区
河谷农区春青稞高产品种(系)规模生产示范结果与分析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八十三团农区放牧促增收
农区舍饲养羊须做好的五个环节
泰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日喀则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及产业发展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
巴彦淖尔市农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研究
巴彦淖尔市农区饲养巴美肉羊技术
实现农区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