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县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及贮藏技术

2020-11-02张慧芳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张慧芳

[摘 要] 马铃薯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马铃薯种植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马铃薯种植技术研究的日渐深入,马铃薯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但目前在马铃薯种植及贮藏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对清水县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贮藏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贮藏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107-2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气候温凉,耕地面积广阔,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产量高,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种植效益极为可观[1]。清水县政府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将马铃薯种植产业作为重要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马铃薯健康生长,引发大面积减产。因此,只有充分重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清水县马铃薯种植业持续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此外,马铃薯贮藏技术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给予足够重视。

1 清水县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1.1 选用优质抗病种薯

清水县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天引3号、陇薯5号、陇薯6号、新大坪、大西洋及青薯6号等。天引3号属晚熟品种,以其优良的特性可在山区和中部地带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可与陇薯5号、陇薯6号、新大坪、大西洋等品种合理搭配进行种植[2];陇薯5号、陇薯6号是二阴山区的主要种植品种,并可于青薯6号、天引3号合理搭配进行种植。

1.1.1 精选种薯。马铃薯种薯需进行严格筛选,将病薯全部剔除,选择优质种薯进行留种。播种前应将窖藏种薯置于干燥通风的室内,进行晾种与催芽晒种。小薯可以进行整播,薯块较大的需进行切块种植。

1.1.2 切刀消毒。在种薯切块过程中,必须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尤其要将其中的病薯全部清除。同时,要利用2把刀严格消毒轮换切块,种薯切块3~5个后,应及时换刀进行切块。切块过程中,应用75%酒精或3%来苏尔对种薯切刀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为10 min,以免种薯切块过程中造成污染。种薯切块时应保留2个芽眼,质量为30 g左右。切块后及时晾晒,拌种过程中可掺入草木灰,以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3]。

1.2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轮作

1.2.1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设置栽植垄,并科学灌水,增加土壤肥效。在适宜种植期内应提前进行播种,以减少病害发生,可在4月中旬种植晚熟品种,4月下旬抢墒播种中晚熟品种。

1.2.2 合理轮作。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忌连作,连作会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合理轮作极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马铃薯种植应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轮作,如不可与番茄、茄子等作物轮作,以免加剧病毒病和晚疫病的发生。可选择豆类与禾谷类作物进行轮作,提高马铃薯产量,降低和控制病害发生。

1.3 科学用药,控制病虫

1.3.1 晚疫病。这种病害对马铃薯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高温多雨时段,该病的发生更为严重,常常暴发性流行,会导致马铃薯出现大面积死亡,引发严重减产。在晚疫病防治過程中,应将中心病株及时消灭,用药剂进行防治,可将石灰深埋于中心病株周围,并喷洒药剂,避免病害进一步传播。此外,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用40%乙磷铝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每10 d喷施1次,合理交替进行用药,连续喷施两三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4]。

1.3.2 病毒病。蚜虫是导致此类病害传播蔓延的主要因素,会引发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减产50%以上。因此,在此类病害防治过程中,需及时进行蚜虫防治,可选择10%吡虫啉3 0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选用5%的抗蚜威2 000倍液喷施防治。发病严重时,可2种药物交替使用,每隔5 d左右喷施1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3.3 环腐病。环腐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也是引发马铃薯减产的主要因素,此类病害会导致马铃薯贮藏阶段烂窖,增加农户损失[5]。种薯带菌是导致此类病害的主要因素,种薯切块过程中易传播此类疾病,因此,切块时必需严格进行消毒,选择优质种薯进行切块。苗期阶段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此类病害,可用20%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用2%春雷霉素500倍液进行防治。

1.3.4 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害虫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主要的地下害虫。针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利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进行喷施,并深翻土壤,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 kg兑水15 kg充分混匀后,兑50 kg油渣进行均匀喷施,或与整地相结合在土壤中均匀撒施。

1.3.5 马铃薯瓢虫。瓢虫幼虫孵化阶段或者小幼虫防治过程中,可用2.5%功夫乳油4 000倍液喷洒防治,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施防治。

1.4 统防统治

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清水县乡镇农技部门应结合当地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通报,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宣传、指导。此外,应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马铃薯病虫害整体防治水平,为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马铃薯贮藏技术

2.1 贮藏特性

收获后的马铃薯薯块依然处于后成熟阶段,呼吸作用较强,会产生很多水分、热量和二氧化碳,马铃薯质量会明显减轻,由于热量的释放导致温度不断增高,特别是一些受伤害的薯块感染病菌后极易发生腐烂。在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初期温度应控制在15~20 ℃,相对湿度保持在90%。通过约20 d后熟作用后,表皮会明显木栓化,呼吸作用明显下降,进入休眠阶段,时间为90 d左右,但会受品种及贮藏条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0 ℃低温条件下进行保存,能有效延长马铃薯休眠期,马铃薯休眠期过后便进入萌芽阶段。

2.2 贮藏环境条件

2.2.1 温度。马铃薯贮藏初期阶段是马铃薯伤口愈合阶段,此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20 ℃,并将相对湿度保持在90%。马铃薯机械性伤口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避免氧气进入和微生物感染,应将温度控制在0~3 ℃。

2.2.2 湿度。马铃薯贮藏时湿度以90%左右为宜。如果湿度过小,马铃薯薯块质量会迅速减少,出现萎缩、变软现象;如果湿度过大,马铃薯块茎会过早萌发,形成许多须根,薯块表面会形成诸多水滴,极易引发病害传播,导致薯块腐烂。

2.2.3 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有效调节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温湿度条件,可增加氧气供应、减少二氧化碳,避免湿度过大而增加病害传播概率。

2.2.4 光照。在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应利用漫射光线进行照射,避免强光照射造成薯块快速失水。光照条件易导致马铃薯茄碱苷与叶绿素的形成,进而增加马铃薯毒性,导致马铃薯无法食用,降低其经济效益。因此,马铃薯必须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保存。

2.3 贮藏方法及管理

2.3.1 收获预贮。成熟阶段的马铃薯需尽早收获,收获应选择晴天进行,马铃薯挖出后应堆放在田间晾晒几个小时,再埋入土中开展预贮。

2.3.2 贮藏管理。①窖藏。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可利用窑窖或井窖进行储存,以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在窖藏过程中,温度调节只能通过窖口实现,因此早期贮藏温度不易降低。窖藏过程中应适量装入马铃薯,每个窖以3 kg进行贮藏为宜。天气寒冷时可将草帘覆盖其上,避免萌芽易腐烂。同时,对马铃薯窖内的湿度温度等进行合理调节,以提高贮藏质量。②通风库贮藏。这种储藏方式分为地上、地下以及半地下等几种形式。将马铃薯装入筐中进行码垛贮放,通风筒设置高度为1.5~1.8 m,间隔3.0 m左右。③冷库贮藏。利用冷库贮藏马铃薯,可采用堆藏、装入箱中进行堆码贮藏等,温度应控制在1~2 ℃,相对湿度保持在90%。④药物处理。用3.5%萘乙酸甲酯0.5 kg与30 kg细土均匀混合,撒在马铃薯薯堆上,温度控制在1~3 ℃。

2.3.3 运輸与包装。利用筐装,通过小型工具进行短途运输,中长途运输过程中可利用编织袋和麻袋进行包装,并充分做好防高温措施,避免马铃薯机械损伤,防潮、防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农业学校.蔬菜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雷玉明.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10(1):32-33.

[3]卢凯洁,赵多长,鲁爱军,等.2007年天水市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8(3):43-44.

[4]王拴福.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姬青云.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