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 决胜脱贫攻坚
2020-11-02陈红军
陈红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越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
脱贫工作成效卓著,党的领导厥功至伟。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都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民族复兴大业、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全面部署,确保了脱贫工作路线清晰、目标明确、政策合理、执行有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在党的领导下,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减贫目标计日程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关头,脱贫难度越大,越不能掉以轻心。脱贫攻坚倒计时,复产复工方开始,要实现脱贫目标,我们必须继续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坚定意志,鼓足干劲,奋勇拼搏,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
第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的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方面的领导。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就之前的成就而言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的巨大伟力,对之后的任务而言意味着关键时期更需要继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争取最后胜利。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扶贫攻坚的“四梁八柱”。要继续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继续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及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和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的配套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干部人才政策等,为脱贫攻坚提供全面的政策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打造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集中力量投入脱贫攻坚。必须将脱贫攻坚工作置于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贯彻执行中央精神、指示、政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在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地区、深入群众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投入精气神,调动人财物,发挥聪明才干和集体智慧,合理运用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保障兜底、社会扶贫等多种手段,扶真贫,真扶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扶贫工作方向正确、决策合理、行之有效。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是决胜脱贫攻坚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思想领导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懂得党的纲领和路线,懂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自觉贯彻执行。长期大规模持续性的脱贫攻坚作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中出现了“疲劳症”和厌战情绪,思想上出现了放松一下、减减压力、歇歇脚的想法。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思想上决不能放松、决不能动摇,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后退。
从自身来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强化理想信念,秉承奋斗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证自身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提高政治坚定力、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充分认识到攻克脱贫最后堡垒的艰巨性,抱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做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从外部来看,在脱贫攻坚中首先要抓牢理想信念教育,从根源上杜绝思想变质的内因。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党员干部容易产生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危险的形式多种多样,思想的动摇是罪魁祸首。思想防线必须警钟长鸣,主题教育应当常抓不懈,且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时刻警醒、时刻教育、时刻叮咛,增强不能放松的自觉。在脱贫攻坚中还要加强纪律监督,从监管上杜绝思想松懈的侥幸。脱贫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替,影响重大。对于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思想堕落、思想腐化、思想动摇、思想放松、思想懈怠、思想厌烦等,应严格查处,区分轻重缓急不同情况,教育、批评、整改、惩处等多手段并用,强化不敢动摇的震慑。确保刹住歪风邪气,攻克顽症痼疾,解决政治难题,消除各种隐患,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打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高素质脱贫攻坚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三,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是决胜脱贫攻坚的保证。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脱贫工作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消极腐败等。脱贫工作直接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扶贫干部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反感最剧烈。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干部队伍能够吃得了苦,干得了事,不褪色,不变色,脱贫攻坚就能够顺利进行,乃至事半功倍。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突出、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干部问题,选对人,用好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脱贫攻坚干部队伍非常重要,一线工作基层干部尤其非常辛苦,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考核、聘用、选派贫困地区领导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行政业务能力、基层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技能、吃苦耐劳品质、责任使命担当等要全面考察、综合考虑、重点比对、认真筛选。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工作、生活、身体、心理等各层面特别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在政策待遇上要适当给予倾斜,在日常工作上要充分给予信任,在一般行政事务中要尽量给予方便,保证扶贫干部有安心、安身、安业,乃至安家的良好环境,能够沉得下身,静得下心,稳得住神。同时也要管好抓紧,要严防扶贫干部忍不住艰辛、耐不住寂寞、熬不住清贫,扶了自己,贫了群众,坏了规矩,乱了纪律。在组织上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考察、评估,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了解扶贫干部的工作进展、群众观感,加强督查问责。尤其要特别重视、处理、查处应付了事、面子工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杜绝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等情况。
历史和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一定能面对一切风险挑战,胜利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18JD71009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