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

2020-11-02袁中伟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袁中伟

[摘 要] 落叶松生长过程中常受诸多病虫害侵扰,尤其是落叶松尺蛾发生发展迅速,时常暴发成灾。落叶松尺蛾在较短时间内会将大片落叶松树叶啃食光,对落叶松的正常生长影响巨大,甚至会引发大片林木死亡。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对落叶松翅蛾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提出通过营林措施以及人工、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防治,控制落叶松尺蛾造成的危害,从而推动林业发展。

[关键词]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72-2

1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尺蛾每年发生1代,一般在枯枝落叶中通过卵的形式分布于土层下5~15 cm处进行越冬,第2年5月中旬孵化,幼虫历时30 d左右,共5龄。1~4龄幼虫经历天数没有明显差异,末龄幼虫经15 d进入老熟阶段,吐丝下垂或顺着树干爬向地面潜入土中进行化蛹。化蛹阶段开始时期为6月下旬,预蛹期12 d左右,蛹期总长度为70~85 d。成虫羽化阶段为9月底,羽化时间多在早晨,成虫羽化后经过30~60 min便可飞翔,且存在明显的趋光性。羽化后的雌虫向树干爬行,雄虫则找寻雌虫进行交配,交配两三天后雌虫便会产卵,雌虫每次产卵75粒左右,遗卵量约10粒[1]。雌虫常常集中进行产卵,一般多在落叶松树干部位老翘皮及球果果鳞部位进行产卵,主要表现为堆状特征,产卵期一般为25 d左右,雌成虫寿命在9 d左右,雄虫3.5 d左右。6月中旬是卵孵化盛期,此时幼虫刚刚孵化,十分活跃,可在周围松叶上进行取食,还可吐丝下落到灌木叶片中进行取食。植物叶片被落叶松尺蛾幼虫为害后,会出现白斑。落叶松尺蛾一生共经历6次脱皮,进入7—8月后会钻入土中化蛹越冬。落叶松尺蛾的发生、危害与环境因素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越冬阶段的落叶松尺蛾虫蛹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阳坡相对较少,且同一坡面上中腹部分布较多。

2 落叶松尺蛾防治方法

目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主要防治方法为化学药剂防治,短时间来看效果非常理想。但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林木病虫害,会杀死很多有益生物,而且长期应用化学药剂防治会增强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难度。因此,在加强幼林抚育的基础上,应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对林木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森林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人畜造成危害[2]。虽然化学药剂防治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应采取化学药物防治手段快速控制病虫害发生蔓延。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选择与应用药剂,规范化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避免病虫害成灾。针对落叶松尺蛾的防治,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2.1 营林措施

2.1.1 合理育苗。在造林过程中,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优质树种开展种植工作,并科学选择种植季节及种植时间。同时,加强对苗木的管理,为苗木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空间,为其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树木自身抗病虫能力,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2.1.2 科学造林。在造林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调查与研究林区造林地现状,充分研究与分析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3]。此外,要重视营造混交林,科学合理地搭配各种树种;要在林区形成阻隔病虫害发生蔓延的重要阻隔带,减少和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避免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1.3 加强育林。控制人畜等不良行为对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为树木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修剪林木并进行合理的抚育间伐,避免树木由于腐朽而加剧病虫害的入侵,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1.4 实行成林抚育。加强成林抚育,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成林抚育工作时,需充分考虑林木树种各生长期的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特征等各方面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林抚育;应适当进行砍伐,清除林区濒死木及遭受自然灾害损伤的树木,从而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人工林完全成熟后,应及时合理砍伐促进苗木更新,并及时清理采伐基地,保持卫生,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2.2 人工防治

在秋季与早春时节,应在树冠以下周围土壤中进行挖蛹,将落叶松尺蛾越冬蛹挖出集中杀灭,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虫口密度。落叶松尺蛾幼虫阶段具有假死性特征,而且具有吐丝下垂的特点。对此,可将塑料薄膜铺于树冠周围地面,用手摇动树干,将吐丝下垂的害虫集中杀灭;还可将塑料薄膜绑于树干基部,避免害虫上树为害。落叶松尺蛾发生较为严重时,可利用人工手段对落叶松尺蛾进行捕杀。

2.3 生物防治

加强对落叶松尺蛾天敌的保护;在控制林木害虫方面,病原微生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选择应用苏云金杆菌,对二三龄落叶松尺蛾幼虫进行防治;也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喷洒防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

2.4 物理防治

落叶松尺蛾成虫发生阶段,可将诱虫灯设置在林中及林缘部位,对成虫进行诱杀。

2.5 化学防治

2.5.1 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喷施可防治落叶松尺蛾低龄幼虫和成虫,如用80%敌敌畏1 500倍液、50%杀螟松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10%氯氢菊酯乳油4 000倍液喷施防治。以上药剂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但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配比,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施防治。

2.5.2 烟雾防治。烟雾防治采用的药剂主要有80%敌敌畏乳油、4%高效氯氰菊酯。烟雾防治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主要为烟雾机,其动力主要为共振脉冲喷气机,能形成高速高温气流,进一步烟化烟雾剂,通过烟雾机迅速扩散农药,进而对落叶松尺蛾进行防治。烟雾防治不仅防治效果理想,而且污染较小。在一些交通不便、林木生长较高、水源不充足的区域,应用烟雾防治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烟雾防治手段对落叶松尺蛾进行防治时,应选择试验点中的不同地块开展烟雾防治试验,避免防治过程中由于其他方式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应用高效氯氢菊酯烟雾剂防治时,可分别按照1∶20、1∶30、1∶40、1∶50的比例进行配比喷施防治;应用敌敌畏乳油烟雾剂防治时,主要按照1∶10、1∶15、1∶20、1∶30的比例开展喷药防治工作,不同浓度的各种药物均喷施1 L,并选择在05:00—07:00进行喷药防治。对比分析发现,选择高效氯氰菊酯4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虫体死亡率达到100%,同时考虑经济成本,相较敌敌畏乳油防治,氯氰菊酯成本更低。

3 结语

落叶松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诸多病虫害侵扰,尤其是落叶松尺蛾,林分郁闭度较高时造成的危害更大,郁闭度达到0.85时会导致林木全部受害,对人工纯林的危害更为严重。为有效防治落叶松尺蛾造成的危害,应加强营林管理,构建完善的病虫害检测体系,将预测预报工作充分落到实处。针对落叶松尺蛾高发区域,应进一步强化监测,增加监测点,严密监控此类害虫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科学利用防治手段,提高落叶松尺蛾防治水平,避免落叶松尺蛾对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3]杨旺.森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4]周仲铭.林木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