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及防治措施

2020-11-02王国蓉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王国蓉

[摘 要] 本文对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护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白龙江林区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68-2

白龙江林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区,森林面积分布广泛,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及流域生态安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森林资源过量开采,导致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林分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减退,加之人工林结构单一,抵抗病虫害能力不强,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难度加大[1]。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结合白龙江林区实际,笔者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1.1 发生特点

1.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种类多,影响严重。云杉叶锈病、落针病发生严重,占全区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60%左右,目前主要的病虫鼠害达到415种,尤其是云杉叶锈病、云杉落针病、落叶松落叶病、云杉球蚜、云杉大小蠹、云斑天牛等40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对林区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影响很大。而且病虫害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阻碍林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1.2 同时发生2种和2种以上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在一些高海拔的林区,叶锈病、落叶病对当年生的云杉针叶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人工云杉幼林健康生长,导致云杉幼林大面积死亡。叶锈病、落叶病以及狭冠网蝽、蛀干害虫等在低海拔地区共同发生,引发植株大量死亡。

1.2 发生原因

1.2.1 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原则进行造林,特别是利用单一的树种(云杉)营造纯林对造林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同时,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林木长势不佳极易发生各类病虫害问题,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1.2.2 林业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由于过度采伐原始林,林业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产生了很大改变,一些林区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单一结构的人工林抵抗力明显不足,导致病虫害问题时常发生。而且近几年林区温度不断升高,加之干旱及暖冬天气影响,致使林木生长衰弱,越冬病虫害基数较大,为病虫害的暴发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病虫害问题发生较为严重。

1.2.3 林内卫生状况差。受资金因素及政策因素影响,对林区幼林抚育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致使一些人工林密度很大、分化严重,存在大量的衰弱木、风倒木及枯立木,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卫生状况不佳,导致病虫害发生、蔓延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

1.2.4 防治意识亟待提升,完善的防治措施缺乏。森林病虫害发生时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还具有多变性及渐变性,有时很难被发现,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导致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被错过,加重病虫害危害程度。不了解偶發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不得当,不仅会延误防治时机,而且会引发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1.2.5 防治资金缺少。由于天保工程实施后,防治资金非常有限,而且森林病虫害发生后,通过逐级上报形式来获取上级防治经费,对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病虫害传播蔓延。由于经费的限制,森林防治体系及预测保系统不完善,缺少先进的病虫害防治仪器,技术培训不到位,利用落后的技术手段进行防治严重影响防治效果[2]。

1.2.6 新技术引用滞后。在防治林区病虫害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尤其是云杉叶锈病、落叶病发生较为严重时,常利用一些烟剂进行防治。整体来看,缺少综合性防治措施,一些新技术应用存在很大不足,化学药剂应用不合理,导致大量天敌被杀死,还增加了病虫害的抗药性,极易引发病虫害,对林木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危害。

1.2.7 自然条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限制。林区山高林密,交通条件较差,缺少林区公路养护费用,导致公路设施得不到及时养护。病虫鼠害发生时,防治技术人员及药剂器械难以及时抵达病虫害发生地点,造成防治时机延误,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增加防治难度。

2 白龙江林区常见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及原因

2.1 云杉落针病

人工中幼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病株率达到100%,感染指数在90%以上。尤其是一些高海拔地区,二三年生针叶感病林分叶片全部脱落,引发植株大面积死亡,而且病虫害迅速蔓延,特别是十年生以上人工云杉林几乎全部感病,林业有关部门组织多方力量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来控制和减少林分病株率,最初感染病株逐渐降至10%以下,同时感病指数降至10%以下。然而,这些病害主要通过子囊孢子进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点多面广,防治难度较大,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而得不到有效控制。

2.2 落叶松落叶病

这一病害是白龙江林区主要的病害类型,而且在白水江、洮河、舟曲和迭部等很多林区发生程度不一。华北落叶松是林区主要人工林营造树种之一,而且华北落叶松分布已经基本达到上限,树势生长较弱,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如今,在云山落叶病防治过程中,主要利用安林一号烟剂进行防治,亟待增加其他防治方式。

2.3 狭冠网蝽

狭冠网蝽是云杉叶部主要害虫类型,造成此类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林区通风透光不良、潮湿阴暗。通过广泛的化学药剂防治,这种害虫的蔓延扩散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当前林区人工林仍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4 蛀干害虫

由于大量采伐天然林,生态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加之频繁发生叶锈病和落叶病,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危害,一些人工林没有得到及时抚育,还存在很多风倒木、病死木及衰弱木未得到及时清理与销毁,滋生天牛、小蠹类蛀干害虫对林木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威胁。

3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联合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管护能力,加强人工幼林抚育管理,及时清除林区的各种病虫害木;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加强混交林营造;选择培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树种,加强保护病虫害天敌。通过生物、物理等手段防治森林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化学药剂应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2 利用化学措施防治病蟲害发生严重的林区

可以人工释放杀菌烟剂、杀虫烟剂,结合叶面喷洒生物制剂,防治云杉线小卷蛾、狭冠网蝽和落叶松叶蜂。人工拔除孤立疫点,应用内吸剂对树干进行喷洒,并释放寄生蜂,来防治光臀八齿小蠹、云杉大小蠹等蛀干害虫[3]。

3.3 进一步强化森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森林病虫害各级测报网络建设,构建监测数据的现代化、信息化传输网络;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对专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加强培训,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整体素质。

3.4 将检疫、检验工作充分做好,对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以及蔓延加强控制

杜绝重疫区调运苗木,并进一步提高苗木检疫工作水平,将两证查验制度充分落实,没有通过严格检验以及未对产地检疫合格证进行颁发的苗木,不可以出圃,将检疫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做好,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与水平[4]。

3.5 重视科学研究,提升防治水平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应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科研攻关,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认真研究与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3.6 强化宣传措施,提升全民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对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广泛的宣传,让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等各个方面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议事日程中充分纳入森防工作,做好群防群治工作[5]。

参考文献

[1]任忠诚.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J].吉林农业,2018(6):97.

[2]何慧婵.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10):172.

[3]康俊楠,李晓建,付丽.探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8(6):50.

[4]左玲瑞.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10):200.

[5]季凤华.关于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10):183.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