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2020-11-02孙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与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其中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讲,是一次强大的升级。但如何合理地结合互联网来辅助教学,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如果要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来辅助教学的话,也会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是二者相互协作,互相促进,并且在微课堂的概念下展开全新的教学视角,旨在提升大学的音乐教育水平。
一、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教育事业共同相辅相成产生的一种新概念,主要特征表现起来有其独特性。首先课程内容别具一格,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精炼特征。与传统课堂区分的一点便是课程微小,大部分的微课程時间都在15分钟左右,但在15分钟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技术呈现出高度凝结的知识点 课堂主题鲜明,学生学习效率高,并且多媒体的形式学习起来也不容易感到枯燥,在此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微课程一般都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大数据技术结合学生的学生需求,灵活分配学习时间,根据学生大众化的学习需求来定制。并且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学习。第三,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学生不懂的时候通过回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反复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将微课程的理念结合大学课堂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水平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督促着音乐教育水平的发展。随之改变的也是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思想的传播。微课堂的教学形式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并且能够完全落实探究性学习、自觉式学习以及互动式学习。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也为微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平台上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课堂上学到审美理论,以及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最终提升课堂音乐教育的水平。
微课堂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式音乐教学模式,并且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学生培养出较为融洽的学习氛围。但是课堂也具有一定的局域性,现阶段的网络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善,而且过度地推崇网络教学,势必会对传统教学模式拥有较大的冲击,而微课堂理念渗透在音乐教学当中,必然也会使传统教学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了科技创新时代变迁的精神。所以目前的微课堂理论教学需要扬长避短,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并发挥科学技术的长处,是为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并且促使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1]。
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传播能力,通讯技术便捷的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微课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与教师能够在微课堂上进行资源共享,学生也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角色的转变,树立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教师能够整合先进的教学资料,分析学生需求,从中根据学生需求来制定特色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课程。而微课堂理念的发展整合了大学教育中的精髓,也能从一方面督促音乐教育的改革[2]。
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为主角与中心,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来开展新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方式适合大规模的班级指导教学并完成教学目标达成优势,但是这种情况下,教师一个人需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所以在面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很难普及并且照顾到。所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来推行音乐教育的发展,并在音乐教育中提供全新的思维,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思想挑战。
三、大学音乐教育微课程模式分析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无论是传统音乐课堂还是线上教学课堂,教师都是课堂的主角,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理论、新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科的老师从中不断学习,并且掌握相应的技术。新的教学模式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所以整合微课程与传统教育模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技术层面上确保老师能够完整掌握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而教师也应该主动去支持微课程的普及与推广,以及去发现微课程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3]。
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音乐课堂教育相融合,构造拥有软件和硬件为一体的微课程互联网体系。学校也应该从中给予资金支持与软硬件设备支持,在足够资金与设备的情况下打造微课程网络体系。另外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合理规划与规范,在标准合乎情况的情形下实现课程技术的完美提升。也可以利用公开征集的方式,征集优秀的资源,新式的技术,良好的想法,并且将想法与技术融合到大学音乐教学资源体系中。学校除了要增加资金设备的投入,也需要在制度上对于课程制作流程以及课堂形式规范进行完善。通过制度的形式保证微课堂形式的正当性,也确保为课程体系具有整合性与融合性。
微课堂最大的优势是在于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网络状况与教学设备状况已经可以达到完全覆盖,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也让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达到了充分的完善。可以说几乎100%的学生都熟练,使用各种学习APP,而宽带的覆盖,电脑的普及,也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随着国家对于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一般的音乐学院都足以拥有制作微课课堂的能力,而教师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学院具有完备的技术条件与专业条件。通过微课堂的形式强调1对1的教学,并在实践课教育中采取1对1的教学方式照顾到同学们独一无二的教学需求[4]。
音乐课堂教育具有不一样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的课程教育,音乐教育需要学生根据自我需求来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并且课堂播放设备也可以当做一种新媒体,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的特性来表达课程理念,而音乐教育就非常需要多媒体的表达,通过网络课程教育的优势,在时间空间方面保证学生成本。让学生自发的通过课余时间学习,让课堂成为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场所,在教学资源搭配的方面组织学生开展音乐赏析,音乐视频观赏等活动,并通过直播课堂的形式来进行补充。
微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重点需要攻克一些网络技术,同时也需要保证储存空间的容量与安全性,在学生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并且不允许课堂内容丢失。重播的过程中要保证视频质量和视频传输速率,并且大部分的微课堂教学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在不影响音频质量下采用较少的储存容量。
最后也需要建设健全相应的课程标准,由各大高校来分散开展建设,保证课堂资源共享,并结合高校之间的优秀专业课程来保证资源,不会浪费,大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微课资源标准与内容规范,达到和建设良好的微课共享机制,保证微课课程服务标准,为高校音乐建设指明方向。面向全国高校进行课程选拔,选拔一批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音乐师资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做优质的微课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婧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5期。
[2]王莎莎:《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10期。
[3]王茜:《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戏剧之家》 ,2016年第223期。
[4]张琳:《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黄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孙鹭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