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性的特点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

2020-11-02曾果果

音乐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课程体系音乐

本土民间音乐一般指带有鲜明地域性、生动体现当地特色文化并在这一特定地区内世代流传的音乐类别。一般而言,本土民间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都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见证地域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如果能够扎根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开展针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既可以培养一批文化继承人,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一、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源特点浅析

本土民间音乐顾名思义,一般是指本地区或生活在这一地区中的民族音乐。我国本土民间音乐的精华一般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是由于在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与变迁中,本土民间音乐在农村地区保存效果较好,相对而言存在稳定的文化继承人。从细分类型上看,本土民间音乐既可以按音乐风格划分为山歌、哭嫁曲、哭丧曲、超度曲,也可以按照研究乐器划分为唢呐曲和锣鼓曲等。除此之外,一些带有民间特色的说唱艺术或一些无法进行分类的其他类型音乐也被包括在本土民间音乐的谱系里。

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源一般指具备教育价值、能够被学校转化为音乐教育资源的或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服务的各类音乐资源的总称。这一概念既包括各地流传的歌曲、戏曲、器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也包括传统文字资源或音像资料等。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也成为了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源的载体之一。随着我国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力度的加大,将具有传承意义的、各地优秀的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源纳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内,能够推动这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并使其减弱在传承方面后继无人的压力。近年来,一些高校以前瞻性的思维,积极开展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的收集和研究,对传承和开发本土民间音乐这项工作而言起到了积极效果。

二、传承与开发本土民间音乐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本土音乐文化

地方高校在开展针对本土民间音乐的教学时,坚持以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为工作总基调,加大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外来优秀音乐文化的研究力度,以促进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对本土文化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实践中感知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并打开学生的审美思维,对学生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拓宽眼界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对学生进行初步熏陶,令学生对音乐语言进行一定积累,初步具备音乐实践的能力。

(二)有利于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地方高校不仅是开展高等教育的载体,也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开发的基地。一般而言,地方高校对本土民间音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决定了这一类型的本土民间音乐在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因此,地方高校对本土民间音乐的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地方高校开展的音乐教育在传承本土民间音乐方面责任重大。

(三)有利于拓展高校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加大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力度不仅能够起到传承和开发的作用,也是对高校音乐教育质量和实力的有效提升。开发本土民间音乐资源,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地方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局限性,也能充分利用未启用或已经闲置的地方音乐资源,丰富音乐教育课程内容,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三、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传承与开发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这一概念是一个全球流行的教育理念,近年来逐渐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崛起的需要而产生的,各国家和各民族在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在行动方法上进行了广泛尝试与创新。当下,落实多元化音乐文化教育已经成了国际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一新理念对开展音乐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引。这一路径能够充分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起到了推进作用。高校要注意实现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也要注意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合理融合,避免“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

(二)推动本土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近代开始,我国在开展音乐教育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设计时,受到欧洲模式的影响较大,而针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却少有研究,也缺少对相应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和教育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因此,高校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音乐教育方法进行修改,加大对本土特色音乐文化的提取和研究力度,全力推进本土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让课程教学和文化传承实现相对平衡。首先,要在人才培养层面进行目标细化,在课程方案中得以体现;其次,要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由于课程设置结果对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联,所以务必要认真对待;最后,要优化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认真响应上级要求,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并做好三级课程的统筹安排,让高校本土音乐课程能够遵循合理的路线开展,实现优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积极开发本土音乐教学资源

本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开发不仅仅存在于课程体系中,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和流程优化,使用适合地方文化的教学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领略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内心树立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具体而言可细分为三点:第一,要科学合理地挖掘音乐教材,并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音乐教育内容对本土音乐文化内涵的渗透,提取精华,相互促进;第二,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体会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除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增加,也能从文化层面上加深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第三,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本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展示平台,让学生不仅学音乐,更能用音乐,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中加深学习印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展示本土音乐作品,在实践中加强传承。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渗透,而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挖掘与研究,二者发展相得益彰。高校要继续承担保护和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为本土音乐的发展提供平台,加强对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的改进和优化,让学生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在不断实践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终实现学生对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导,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以创造条件促进本土民间音乐的渗透,完成传承与开发的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贵州省教育厅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地方戏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婷:《地方高校在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音乐文化问题研究》,《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2]许红萍:《微探本土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开发》,《戏剧之家》,2018年第15期。

[3]田梅榮:《本土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开发》,《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12期。

曾果果 博士、贵阳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间课程体系音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