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多线叙事、科幻图谱与人文旨归
2020-11-02张侦顾臻臻
张侦 顾臻臻
神话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体现,代表了对人生的希望与憧憬,其对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arker·Taylor认为,作为神话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是自由度很高的虚拟产物,是一种能产生变化与曲解、偏离与伪装的重要模型,即使如此,它在想象空间上仍具有真实性。因此,作为神话的特殊形态和变种——好莱坞的世俗神话,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获得再生与复苏,它是美国人特有的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反映着美国人的生活理念、价值与意识形态。毫无疑问,有着“世界电影中心”之称的美国好莱坞,在创造世俗神话上有着非凡的能力。在绝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里,“美国精神”“美国梦”以不同的形式被拼装在各种华美的外表之下,被定格在五花八门的电影画面当中,被演绎成一个个世俗神话,并以独特的叙事手法传达给观众。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麦茨创立的“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电影在本质上,与“梦”有着惊人的相似。的确,从最早的《2001太空漫游》开始,到如今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它们的叙事皆是缝合着现实与梦想的裂痕,折射着人的欲望,表征着人的存在,为世界上苦苦挣扎的大众所遭受的困境和苦难提供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而作为好莱坞时间线最长,跨度最大的世俗神话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的叙事方法更值得影评人考究。
一、多线叙事的世俗神话故事构架
《星球大战》是一系列起始于1977年的美国经典世俗神话电影,至今已拍摄8部。该系列影片的拍摄顺序非常獨特:四五六部在先,上映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而从1999年到2005年,又以“前传”的思路拍摄了一二三部,在2015年和2018年,又分别在前传的基础上拍摄了第7部《原力觉醒》和第8部《最后的绝地武士》。先拍的前三部讲述的是一个相对俗套的“逆袭”故事,伴随着父子情仇和最后的救赎;通俗地讲,就是儿子反抗父亲,最终父亲幡然醒悟拯救儿子并且重新回到正义的怀抱;而后拍的几部,则是以倒叙的手法来讲述父亲是如何走向歧途的。《星球大战》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系列电影之一,1977年对于世界电影史来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星球大战》的上映,正式宣告好莱坞最大的“印钞生产线”——世俗神话电影,即大众口中的科幻电影,开始统治票房。而《星球大战》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如电脑合成技术、运动控制摄影等都成为了电影制作的新标准。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亦一飞冲天,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特效公司之一。[1]
除了“逆袭”这条叙事线,《星球大战》还拥有第二条主线,即共和国与帝国两种制度的斗争,银河共和国被阴谋家推翻,又被起义军挽救。这一点不难理解,在好莱坞的各类世俗神话电影中,正义与邪恶永存。无论是《星河舰队》里太空军在P星球上大战虫族外星人,还是漫威公司《复仇者联盟》里超级英雄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侵入者,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皆是电影叙事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强烈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星球大战》里的正义,卢卡斯为了做到标新立异,特意将其模糊化与抽象化,例如绝地武士军团,虽然他们在影片里算正义的一方,但对共和国来说却是更大的威胁,他们超越于世俗制度之外,靠一些神秘力量左右时政,这种不受约束力量的存在十分危险,导演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设定帕尔帕丁对抗绝地武士的时候打出的旗号是“防止民主被破坏”。
该片的题材包括了太空背景和战争场面两个要素。在创作第一部之前,卢卡斯从赫伯特、阿西莫夫等人的科幻小说中借鉴了良多,也将地球上的沙漠、极地、火山、雨林等景观各自摆在一个星球上。至于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投石机、海湾战争的直升机技术也都被卢卡斯搬到了太空背景下。[2]虽谈不上天马行空,但足以看出卢卡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为好莱坞后期的世俗神话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拍摄经验。
二、新科幻样式的叙事特点
(一)推崇个人主义的叙事逻辑
好莱坞世俗神话的一些叙事特征,可以在美国早期经典电影《淘金记》里找到雏形。[3]男主人公Charlie,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乞丐,通过不断冒险与奋斗,最终寻得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跻身上流社会,并收获了爱情。在该片,创制者有意突出了个人奋斗,毋庸置疑,在传统的美国文化里,个人主义的叙事方法与逻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能力无限放大在美国人眼中具有神圣的意义,因此世俗神话这个题材才会被好莱坞电影反复编写与放大。《星球大战》主人公卢克,这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从叙事的开篇即能获得多数观众的认同,当观众们看到电影中一个小人物因自身努力而成功时,在强烈的认同感驱使下,心灵便会得到抚慰和满足。这亦是世俗神话电影在叙事上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与其他世俗神话电影不同,《星球大战》系列的叙事非常独特,它采取了倒叙的方式。从第一部开始到第三部写的是先行者卢克对抗他的父亲,在此处设置了悬念,其父之前明明也是先行者,为何会被黑暗力量所引导,中间又发生了什么?这就出现了后面的第4部等故事,到2015年推出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又出现了各种伏笔,为何要寻找卢克,新的天行者到底是谁,公主的儿子为何会受到黑暗势力的影响,可谓一环套一环,激起了观众极大的好奇心。
(二)凸出细节的文本类型交错
《星球大战》的细节处理相当细腻,与另外一部类似的影片《星际迷航》中的未来社会的乌托邦的设想与技术性细节相比,《星球大战》虽然同样以科幻巨作成名,但考究其情节,却能发现,它的文本类型十分暧昧。[4]从1977年的《星球大战1》开篇的西部风景描写和小男孩成长的叙事,到借鉴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格斗与剑术,再到中国武侠电影中观众最熟悉的大师和训练师。除了宇宙中太空战斗的场景外,许多不同类型文本的交错和混合使这一系列电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系统,并为之后的世俗神话电影开创了新的科幻样式。至于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绝地武士与西斯武士的光剑,其相关知识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丰富——巴丽斯·奥菲走进水晶洞窟,用原力选出一块适合自己的水晶,跟随导师的指点,再用原力将水晶装入光剑的剑柄,得到属于自己的光剑,从而完成绝地武士的训练。影片在光剑的细节处理上颇为用心,甚至设定不同的“剑式”来反映使用者不同的内心世界,尤达大师的“阿塔鲁”,配上他小而灵活的身材,令诸多对手难以抵挡;来自海洋星球的诺图兰人基特·费斯托坚持使用原始的“希乔”,反映出他“上善若水”的性格等等。由光剑表现出来的战斗风格,乃至绝地武士的性格,为“衍生宇宙”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这也使得光剑一度成为《星球大战》标志性物件。
《星球大战》作为一部科幻片,固然融合了许多寓言神话,但电影的重点并不是其中的科技和未来想象部分。其故事发生在一个未知的星系中,与现实时空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与此同时这个时空有着完整的历史架构和社会设定,各类生物、机器人和外星人等都被融入故事当中,且作为其物理和超自然基础的“原力”亦贯穿全局。虽然光剑、太空航行、克隆等其他元素赋予该片科幻的影子,但《星球大战》系列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叙事是以家庭、亲人和师徒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这也是为什么影迷们更愿意用“史诗”和“传奇”来形容这个世界的原因。
而从视听技术层面上来看,卢卡斯团队也同样做到了完美无缺。《星球大战》系列在特效方面素来都是开世界电影之先河。从最早的电脑动画,再到全数字拍摄,电影的制作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最新的前传电影返璞归真重新挖掘实体特效的潜力,无人会怀疑这个系列的技术水平。为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卢卡斯在拍摄第二个三部曲时,没有选择数字摄影机,而是坚持用35毫米胶片来拍摄,拍摄场景也没有使用绿幕而是选用了实物道具——为了让电影回归30年前的感觉。影片有不少画面都能达到风景摄影的水平,而威廉姆斯的配乐更可以脱离电影,成为当代名曲。二者结合起来,让电影的叙事变的无比吸引人,其中有几个经典的镜头——卢克独自跑到院外,眺望塔图因的落日,背景音乐从惆怅转向激昂。暗示了主人公一定会告别平凡,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星球大战》的虚拟世界在卢卡斯影业和众多科幻人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细腻。甚至很多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人物或物品,都有了各自的官方故事。这对于星战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强劲的势头,而对于“星战”的影迷来说,是一个越来越趋近于真实的“精神家园”。
(三)世俗电影叙事法则下的人物刻画
《星球大战》系列中涌现了诸多代表性角色,几乎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人物,这些人物为剧情的丰富、叙事的展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里的黑暗君主帕尔帕丁,又名达斯·西迪厄斯,是影片中的邪恶代表,由伊恩·麦克迪阿梅德扮演;这个兼具阴险毒辣和老谋深算的角色在几部前传中是银河帝国的首领,直到电影的第6部,他在银河系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死亡和破坏是他的代名词,这也使其成为了电影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另一个角色Leia是前三部电影的女主角,但遗憾的是,她也是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唯一重要的女性角色,她在电影中的形象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自从在《星球大战1》中第一次出现,她便成为了威严的象征,作为帝国的议员,也是正义军的首领,她拥有同丈夫汉·索罗一样的勇气,以及同哥哥卢克·天行者一样的爱心;而尤达这个动画人物的塑造在科幻电影中开创了先河,在20世纪80年代,看到一个木偶般的生物加入《星球大战》的世界,观众多少会感觉到一点不和谐。然而,尤达大师在整部系列拥有巨大的能量和崇高的精神,他机智过人,能力超凡,在前传中一直是绝地长老会的领导者,与帕尔帕丁决一死战,最终把卢克教导成最后一位绝地武士。此外,他还具有非常可爱的外观和精湛的技艺,使这位近千岁高龄的大师成了该片中最喜人的角色之一。
最符合好莱坞世俗电影叙事法则的,还是电影的主人公卢克,毕竟在这种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科幻电影中,主角光环是不可或缺的。卢克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他只是一个来自塔图因的农家孩子,期望摆脱艰辛的生活,之后遇到了尤达大师和欧比旺,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卢克获得原力,开始了冒险之旅。在电影正传的三部曲中,马可·哈米尔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在复杂世界中拥有自身善恶观念的孩子;在其后的正传电影中,他从一个天真的农家男孩成长为一名能独自面对帕尔帕丁的绝地武士。《星球大战》没有色情的画面,没有残酷的暴力镜头,纯粹描绘了一个少年人的冒险故事,卢克完成自己的使命,发现生命的奥秘,拯救宇宙免于毁灭,他具有男性的魅力,也希望得到心爱女人的欢心。如此完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银幕中,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青睐,而这也为电影的叙事提供了先天有利的条件。
三、深刻的人文主题开启世俗神话叙事
电影叙事是从文学中演变而来,同时又融入了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5]而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灵魂,也是电影叙事的根本依据,这一点其与文学叙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原力贯穿了整个“星战”系列,而原力到底是什么?在原著中对其有一段很好的描述:它在树和树之间,在树与宇宙飞船之间,它介于一切之间。这种形而上学的解释,立刻把原力概念提升到了哲学高度。追求这种带有宗教含义的力量,也让绝地武士那种修道士般的生活方式有了合理的解释。将原力的黑暗面与光明面作为冲突对象,比共和和帝制的政治二次元对立更适合表现人物性格。因此,以原力为主题的叙事就此展开了。“你越去追求力量,越会被这种力量所控制”,这是《星球大战》所传达出的最核心思想。在三部前传里,阿纳金被原力的黑暗面征服,并非他贪财恋权,而是因为他深爱亲人,后悔自己没能救出母亲,又惧怕进一步失去妻子。像许多年轻人那样,他用“必须”“绝对”之类的枷锁框住了自己的灵魂,在追求绝对力量的过程中滑入深渊。因深爱至亲而堕落,这是十分深刻的人文主题,对主流观众来说亦能产生很大的共鸣。而对于其他导演而言,《星球大战》的上映则带给他们很大的启迪,他们中的一些人带着从星战中得到的启示进行创作,促成了一大批经典世俗神话电影的诞生;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等影片,皆借用了《星球大战》中不同文明间相互碰撞的主题元素,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结语
如果说《星球大战》在口碑和电影商业上的双丰收,对于世俗神话电影本身是一种启蒙;那么,这个时至今日一直在成长的虚拟世界,即是科幻界难以超越的传奇。
《星球大战》的故事,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它的叙事40年来一直带给观众惊喜。我们无法预见这个虚拟世界还会谱写出怎样的传奇,但可以确定的是,它給了一群热爱科幻的粉丝们一个可以让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在这个充满冒险和英雄精神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卸下繁重而无聊的俗务,短暂的仰望星空,寻找内心的安宁。
参考文献:
[1]邹凯.科幻“原力觉醒”的基石[ J ].武汉电影学报,2018(11).
[2]何厚今.星球大战:从启蒙到传奇[ J ].厦门艺术,2018(09).
[3]陈美佳.好莱坞电影中的叙事空间塑造研究[ J ].中国电影艺术,2016(14):18-25.
[4][美]罗伯特·汤尼.美国科幻电影的新浪潮[M].林冬梅,译,2015:25.
[5][美]大卫·博德维尔.好莱坞的叙事之道——现代电影中的故事与风格[M].谢冰冰,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