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法”有效运用的“四策略”

2020-11-02陈李贵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落点器材研讨

陈李贵

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的首要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被学生直接感知的存在。这时教师应该针对知识点,有足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点[1]“教学方法”的研究实际上是探讨如何将“知识点”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操作性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可以从直观教学、语言提示、场地变化、器材辅助四个方面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一、运用直观教学:感知动作,建立正确表象

直观教学是将动作中的“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采用板书、挂图、模型、卡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感知动作的要领。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开始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此时教学方法主要应以“建立表象、明确概念,掌握要领”为主,借助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表象。动作连贯且不易分解的动作也适用于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

教学方法:首先研究教材内容,将课堂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直观化。以“判断球的落点”为例,根据击球部位、击球点、击球角度的不同,以“挂图”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击球动作,形成球的不同运动轨迹。其次选择合理的直观手段。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可以呈现不同的手段。如,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判断球的落点”,通过击打球的不同部位、不同角度,观看球运行的线路,以更直观地呈现球的落点远度和高度;若为了呈现“持球拍击球”的关键环节击球的用力顺序,则适合采用视频或教师直接示范的形式。最后巧妙运用直观教学法的时机,根据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时机、位置进行运用。如话题研讨案例中所呈现的“練习2:击打落地反弹球练习”中,教师为了向学生说明判断“落地反弹球”的击球点,采用挂图手段,讲解判断球落点方法:眼睛注视击球手击球点位置、球飞行角度和速度,根据抛物线运行轨迹(延长线)预判球的落点位置。同时教师利用挂图、辅助讲解让学生明确判断球落点的方法,体会动作练习的要领,从而建立动作表象。

教学建议1:明确运用直观教学法的目的,把握如何通过球的运动轨迹判断球的落点(结合击球部位、击球点、击球角度等),忽略持球拍击球的准备姿势、用力顺序等次要环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

教学建议2:确认直观教学法的呈现方式,若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则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练习;若采用直观的教具,则需要提前准备需要用到的教具,如,话题研讨案例所呈现的“练习2:击打落地反弹球练习”环节中,教师应把握好出示挂图的时机,这样才能避免因教具提前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的问题。

教学建议3:发挥直观教学法的效果。如,案例中有40名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大幅挂图,或者分4个小组安排4个挂图,结合教具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得每名学生都看得清楚。

二、运用语言提示:适时提示,突破教材重点

教师通过语言,将动作的要领、发力时机、动作节奏等“知识点”传递给学生,一般适用于动作即将发力时、动作节奏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操作性动作技能一般由多个动作环节构成,其中有一个影响整个技术的关键环节,教师可将关键环节的要领、发力时机、动作方法等用简短的语言,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重点。语言提示可以分为用力时机、动作要领、动作节奏的提示。

教学方法:首先分析动作中蕴含的“知识点”,特别是关键环节中的时机和节奏。如,话题研讨案例所呈现的“练习3:击打不落地球”中,在学生练习时需要快速将身体移动至落球方向,并做好击球准备动作。此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击打球后,回到原位做好下一次击球的预判准备。其次设计恰当的提示语言。在体育课堂中的大部分提示语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生成的,但如是动作的要领和发力的时机,可在课前做好准备。如,话题研讨案例中给出的“如何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如何移动为击球做好准备等”,这些语言可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用最少的语言让学生准确理解。最后在恰当时机使用语言提示。学生在练习时,需要教师的随时指导和帮助,教师需注意语言提示的时机,如,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就需要教师放大音量提示,甚至停止练习进行集中讲解。再如,只有个别学生需要指导,可靠近学生,在身边观察并进行提示。

教学建议:语言提示可以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收集并且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在教学中,可在动作的关键环节提示学生,让学生感知到教学重点。此外,剖析动作的关键环节,将动作中的“知识点”转化为语言,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如,话题研讨案例所呈现的“练习3:击打不落地球”中,教师在学生击球结束后,通过语言提示“归位”,为下次移动做好准备。语言提示法的运用要与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确保提示及时和有效。

三、运用场地变化:设计场地,发展空间意识

根据动作要素关联图谱(图1)的构造,动作要素一共有5层,最外层(第5层)“空间意识:身体运动到哪”包含路径、高低、方向、地点、延伸等,明确了在什么场景下运用操作性技能,包含路径、高低、方向等空间意识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场地变化,帮助学生明确空间意识,从而感知动作的“知识”。操作性技能在做动作时需要对器械发力,从而控制“球”的路径、方向、落点,其本身就蕴含着与场地相关的空间“知识点”。因此这类动作可以通过运用场地的变化,如,区域限制、线路提示、路径引导等。

教学方法:首先研究动作中对空间意识层面的要求,明确具体的动作路径、方向、高度等。如话题研讨案例中呈现的“练习4:1对1教学比赛”中,教师采用场地变化的手段,让学生在半块羽毛球场地内进行练习,可让学生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判断球的路径、方向。其次结合已有场地的规模、特点进行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用较少的变化,达到最优的效果。以上案例中,教师就利用了已有的羽毛球场地,从一块场地改变为半块场地。最后运用场地变化手段时,应向学生明确场地设计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感知具体的知识。如话题研讨案例中呈现了学生在半块羽毛球场地的空间内进行击球,有利于学生对球落点的判断和准确地移动击球。同时,无形之中学生需要控制自己的力量、方向、高低,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动作技能的学习。

场地变化策略可以通过区域限制的方法,让学生在规定场地内进行练习,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此外,场地变化还可以通过路径引导、线路提示等具体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初期形成空间意识。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空间意识层面)对场地进行限制,如话题研讨所呈现的案例中,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场地的范围限定为半块羽毛球场,若学生在学习初期,可以将场地范围限定为一块羽毛球场。

教学建议2:场地改变尽量在已有条件之上进行改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线条、标志等。

教学建议3:在运用场地变化手段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提示,以达到场地手段的设计目的。如话题研讨案例中,教师在场地要求上制订相应规则:必须将球击打在半块羽毛球场范围内。

四、運用器材辅助:改变器材,降低动作难度

操作性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图1所示,在学生没有达到“会”的程度时,他们在“空间意识:身体运动到哪”“影响:身体怎样运动”等方面的控制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可通过对器械大小、长短、重量的改变,降低动作难度,辅助学习者控制技能。如,撑杆跳时将横杆用跳皮筋代替,篮筐用自制的大篮圈代替,羽毛球拍用网球拍代替,等等。

教学方法:首先研究运动技能轮的构造,分析操作性动作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点”。如,球拍击球的动作,需要根据高度、速度、方向对球落点位置、落地反弹角度及轨迹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墙上增加一个“九宫格”图,辅助学生对落点的判断。其次组织学生做好器材辅助的示范演示,并说明运用器材辅助的目的。如,话题研讨所呈现的“练习1:对墙击打球”中,教师通过讲解3种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高度、速度、方向对墙打球,球反弹回来的高低、远近、快慢等,从而总结影响球落点的因素。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时要关注学生对辅助器材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安全练习的意识。

运用器材辅助手段可帮助学生感知运动方向、速度、幅度、距离等,从而降低难度。

教学建议1:明确器材改变的目的,一般而言初学者以降低动作难度为主,当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空间意识或者身体控制能力,可通过器材的改变增加动作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

教学建议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涉及改变器材时可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供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如话题研讨所呈现的案例中的球拍,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大小不同的球拍,以便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提升的空间。

教学建议3:注意改变器材后的效果。器材改变后的动作应对原来动作具有正向迁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喜和,陈昌福.课时计划中的知识点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20(2):62-63.

猜你喜欢

落点器材研讨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