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与2021年备考策略

2020-11-02王春兰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鲍叔管仲高考作文

王春兰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20年高考十套作文题普遍采用材料作文,主要通过新材料的命题与应用性文体相结合的模式,让考生将个人在集体、社会中所面对的问题和思考书面表达出来。这些命题紧贴时代精神,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事件,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传递了当下社会普遍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较前几年,2020年高考作文题虽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但在审题立意方面限制性少了许多。如全国卷Ⅰ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读书会的发言稿,可任选一个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可写性较强,是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另外,2018年以来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如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素材被选入了半个月后的北京卷中。

所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的作文命题方式,也将是202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之一。

一、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1.%题型结构。

新材料作文最显著的标志是命题材料文体限制要求“四自”常规写作要求。

文体限制要求主要体现在命题材料巧设情境,聚焦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如2020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读书会发言稿,2020年全国卷Ⅱ要求写一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稿,2020年全国卷Ⅲ要求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文体写作形式,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的主持词。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今后这种综合命题材料应用性文体限制要求的写作模式将成为常态。

“四自”常规要求即“角度自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①“角度自选”指要依据材料内涵,以所涉及的对象为圆心,向不同方向展开,而不能像话题作文一样随心所欲。一旦选定某个角度,作文的立意与表达均要与此相关。②“自定立意”指文章立意要以材料内涵、所揭示的道理为立意点。③“自选文体”指考生可依据材料立意自由选择写什么体裁的文章,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则要符合该文体的寫作要求。如要求“诗歌除外”,考生非要写诗歌,那就不能得分了。譼訛“自拟标题”指考生根据立意,自定标题,标题要新颖。

2.%命题特点。

新材料作文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强化“自我”的感悟与思考。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强调写作时要有“我”的思考。当学生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需要“我”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推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去看待、思考问题,从而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如2020年全国卷Ⅲ: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好该作文题,需要考生打开“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思辨空间:首先,要思考“认识自我”的困难和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其次,要明确“认识自我的意义”;再次,要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要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思考“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外,考生要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

(2)开放性与限制性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高考作文都要求写作文体要明确,但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只要考生依据命题材料选择某个角度展开即可。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另外,更多强调“对人生的启示”“抒情议论”或“哲理”等内容。

202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虽立意角度较多,审题难度降低,但命题涉及的新材料来源呈现多元化组合的特点———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中外故事等。材料情境设置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现实性。如2020年全国卷Ⅰ: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该作文题限制性很明确。写作情境是常见的班级读书会,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也很明确;主话题是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中哪个感触最深;写作任务是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题目审题立意角度较多,开放性强。命题材料运用历史事件,暗含了许多可写的角度和立意。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最终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重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华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三人的这些特点、优点,每一个都可以写作一篇文章。考生若能仔细阅读材料给出的每一字句,并且具备跳出历史故事本身的视野,看到三人团结合作、共襄春秋伟业这一重大历史主题,就会使文章升华到更高的层面。

(3)强化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新材料一般传递给考生一个较为模糊的哲学原理,需要考生将事实材料涉及的观点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出适合自己表达的观点,然后再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例子,阐明或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4)审题难度降低。

由于这几年全国卷及分省命题的省份,在命题形式和写作要求上相对稳定,也就降低了审题难度,符合考生的心理预期。如2018年江苏卷的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材料内容丰富,立意角度较多。2020年江苏卷的命题材料由四句话构成,并分别概括且限定了材料的主旨,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

二、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1.%文体要入格。

“明确文体”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评卷中逐渐严格,考生要依据材料立意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2020年全国卷Ⅲ明确提出“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的文体要求,那么写作就必须符合书信文体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形式。其写作内容也要根据自己的擅长有所侧重。根据材料内容,文章适宜写成议论性书信体。所以考生在布局方面,结构应清晰,论证要有层次,既符合逻辑顺序,又要具有现实意义。

2.%精准扣题。

写高考作文,首先要结合命题材料的具体内容,确定命题材料涉及的“写作对象和写作话题”。如2020年全国卷Ⅲ的写作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为自己画好像”暗示寫作的对象是“我”的感悟与思考,文章重点内容应紧扣“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样立意才能精准扣题。

命题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命题的若干材料内容之间无论具有怎样的关系,都围绕着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题”,构成“互补性”关联。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前一则材料叙事,后一则材料说理;②前一则材料说“果”,后一则材料说“因”;③若干则材料叙述的现象所处时代虽不同,但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④若干则材料内容表述形式虽不同,如有诗词、图表、事件、新闻等组合在一起,但这些组合要阐释的道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些相同点或不同点就构成非常丰富的立意点。

命题材料所记叙的人和事,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是作文分析的重点对象。人物所说的话语往往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背景,或暗示本次作文的写作对象。忽略了命题材料关键的文字内容,就忽略了命题材料中的相互联系,缺乏自己的思考。命题材料的文字内容或其他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文写作的内容之一,不能脱离材料而写作。

3.%文中要有“我”的思考。

在写作中,一定要有“我”这个灵魂。主题是“我”的思考,内容要“从我做起”。这里的“我”,既指材料中涉及的“我”,也指写作者自己;文中无“我”的文章,一般得分不会高。

如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中,引导考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体现“我”思考人类面对共同危机的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发出中国声音。同时,2020年北京卷作文题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在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贴近现实生活的事件,厚植家国情怀;关注人类未来,拓宽国际视野;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聚焦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关注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素材,透过这些素材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等,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猜你喜欢

鲍叔管仲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鲍叔牙与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