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引领城市发展

2020-11-02李婷婷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

摘           要:本文以资源型城市铜陵市为例,运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首先,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述、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城市层面推动循环经济的模式,展示了我国在城市循环经济上取得的成果,也强调了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对资源耗竭的生态压力,引出了如何摆脱粗放式线性经济模式的思考。然后通过对铜陵市发展的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应着眼于本身的经济功能,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循环经济理念将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并针对一些内生性约束,提出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循环经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进而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可持续;城市发展

资源枯竭引起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重要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开发而成长起来的城市,并且长期为国家提供主要的生产资料,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引入我国,之后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中。目前,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内涵的界定、二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三是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体制创新的研究。随后由于城市资源的枯竭,生产力出现大量过剩,而被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全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是如何走出资源束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城市经济转变传统模式,实现可以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因此,我国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

一、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在美国诞生,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目前,国家发改委关于循环型经济发展的界说:“循环型经济发展是以资源高效使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和大规模放弃的传统增长模式”。

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三段进程。第一段进程:1998年到2002年期间的学者关注及理论知识初步研究;第二段进程:2003年至2016年初步萌发的理论应用和进一步探索;第三段进程:2016年至今的加快深化以推动经济市场多方位发展。2002年中共中央主张,要完成可持续经济发展,就要走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爱护自然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后于2003年,强调我国21世纪实施科学发展观中走循环经济之路的重要性。自此,通过各级政府的具体编制,循环型经济发展由理论步入了实战。习总书记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的推进资源综合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和物质消耗,完成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联系再一次明确了循环型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我国已建成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9个、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区101个、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区100个、循环化学转化园区118个、再制造示范区42个、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28个。

二、城市层面推动循环经济的模式简述

在中国,城市循环型经济发展主要有3种模式——企业的“小型循环”、工业园区的“中型循环”和城市区域“的大型循环”。

企业“小型循环”意为在一个单独的企业内部设置闭环制造,以洁净生产来实现无污染排放而减少排放量,此时,循环型经济发展管理相当于洁净生产、环保设计、环境认证和生态购买。

工业园区“中型循环”通过连接不同工厂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交换,使原工厂中废弃的气体、热量、水和物料成为下一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并尽可能拓展产业链条去完成资源的延伸、循环及综合利用,从而达到资源循环利用。

区域“大型循环”便从城市和地区的角度,建立包括生产和生活区在内的整体社会循环,利用生态设计规范和税收激励性政策等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微观和中观循环型经济发展战略。

三、资源型城市转变模式发展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城市发展,全国各省区相继涌现大批的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初制作为支柱产业。根据资源型城市确定的三大原则和动态、成因、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四个数量准则,我国确定了2002年118个资源型城市的分布: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达13个,为全国第一;山西省位居第二,有11个;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各有7-1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铁矿石58亿吨、原油55亿吨、木材20億立方米,在“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项目布局在资源型城市,约占总投资额的50%。由此可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前进过程中,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主要供应基地是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资源型城市,遇到了一连串经济和社会问题,如资源衰竭、城市发展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综合竞争力薄弱等。

总而言之,因为资源型城市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从而加大了城市的生态压力。同时严格约束的资源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出产经济增长模式之间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致使以开采和初制作为首要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进入停滞。如何摆脱粗放式线性经济模式,资源型城市不得不面对探索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以铜陵市为例

铜陵市作为历史上“因铜而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铜陵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金资源储量均居安徽省第一位。铜陵市是典型的因矿而兴城市,也是典型的因矿而困城市,这种长时间形成的“一铜独大”的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为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了一系列不好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铜陵市也认识到了长期以来制约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过分依赖单一资源、单一产业结构;二是生产方式粗放;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解决问题就必须“抓住铜、延伸銅、不惟铜、超越铜”,从而走上发展循环经济之路,踏入城市转型的方向。

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萌芽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环境污染治理为目的达到资源综合利用。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了首次跨越的标志为20世纪90年代,开启跨产业资源融合及全方位实行洁净生产。2005年,铜陵循环型经济发展实现了第二次跨越:铜陵有色公司入列试点企业、铜陵市入选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唯一的“双试点”城市,此时循环型经济发展正式纳入铜陵市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铜陵市也进入了“战略”发展阶段。“十二五”规划后,铜陵在高品质完成国家试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2011年“铜陵模式”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选为12个典型循环经济模式之一;铜陵循环型经济发展在2013年实现了第三次跨越: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循环型经济发展示范城市(仅19个)和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由此进入了“示范”建设阶段。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工业领域为重点突破,从而打造主导产业链带动升级是铜陵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由此分析发现其优先建立以硫、铜、石灰石等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以资源深加工制造、电子材料加工、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农业、社会各领域推进,形成双翼耦合共生的循环工业体系,实现生产促生活。 总体而言,公司的小流通、园区向城市的流通和较大的社会层面的流通,不断体现着点(企业)、线(产业)、面(城市)的延伸和实现纯技术向政策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完善。

紧接着铜陵在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模型创建电子商务平台以自然地将农副产品的销售与消费者服务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开始。这个阶段,铜陵根据铜都的特点,开始修建铜文化博物馆,翻修河道,建设景观铜都,开始实现循环型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有序结合。 在后期,通过循环型经济发展,将逐步实现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在不断地摸索与发展中,铜陵市走出了具有铜陵特色的循环经济支撑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而且创建了循环型经济发展升级版,构成循环带动、产业城市一体化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铜陵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变模式这一过程包含了资源、生态、企业、政府等诸多领域,是繁复的工程体系。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实事求是,以自身的特点为起点,走一条属于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败问题,才能维持城市经济长久发展;才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才能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五、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城市经济发展可持续

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物质的最大使用是循环型经济发展理念的核心。我国对循环型经济发展的认识和运用,远远不在于修补和善后,而是争取在源头设计上实现资源的百分之百利用。为达到城市循环型经济长久发展,得符合3个要求:(1)连接技术——保证各步骤有效结合。(2)政策创新——经济政策保证各步骤有利可得,并沟通企业处理存量问题与增量问题。(3)治理创新——保证自上而下治理模式与后劲十足的从下到上治理模式成功衔接。循环型经济发展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技术联动,技术创新也必须具备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不可对生态造成再污染;政策创新方面就须实现有效引导和定向扶持,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为各方带来经济利益最大化。另外,欧盟在最新出台的循环经济计划中着重强调了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重要性,而我国某些城市中发展的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行业,表明了治理创新对城市循环型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此,在我国各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之路上,循环经济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朱明峰.资源型城市发展拐点理论及其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01):12-17.

[2]周亚敏.循环经济模式引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2018(02):28-35.

[3]程会强,马玉荣,王海芹.循环经济引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J].青海科技,2016(06):34-37.

[4]王书琴,张荣秀,赵蕊芬.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03):5-6+13.

[5]田宇.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95.4-  ),女,汉族,安徽六安,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税务。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