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
2020-11-02谢长旺刘新梅
谢长旺 刘新梅
[摘 要] 课程思政的实质应该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效果。本文探讨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主要联系与区别,以《资产评估学》课程为例说明了课程思政的主要元素与实施路径,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论;实践;资产评估学
[基金项目] 防灾科技学院精品建设课程项目“《资产评估学精品建设课程》研究”(JPJS2018011)
[作者简介] 谢长旺(1977—),男,安徽黄山人,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新梅(1975—),女,北京人,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081-03 [收稿日期] 2020-03-2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018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明确,专业教师要将课程育人理念贯穿教案修订全过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从专业课上分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促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广大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习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出在立德树人上需要在6各方面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其中五个方面均涉及思想政治。
习总书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等六点期望,其中五个方面均为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课程思政的直接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提高品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奋斗精神。课程思政的实践目标就是不断培养学生拥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正能量”。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二者的共同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的任务,其他课程主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孤岛”,忽视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增强育人合力,各门专业课程都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工作形成协同效应。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主要区别
课程地位的不同。思政课程侧重于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支撑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因而在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对学生全覆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目标是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不可能像思政理论课一样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只能是“片段化”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结合着部分专业课知识点展开,不仅能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育方式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知识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思想品德、奋斗精神等元素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大优势所在,能让学生在專业知识学习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资产评估学课程主要课程思政元素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重要的思政元素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人格魅力、工作态度、点滴行为都会影响着学生,这些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教师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提前候课、用心讲课,在教学过程中衣着得体、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其次要严格课堂管理,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刻苦学习;再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努力认识每位学生,善于寻找学生长处和闪光点,适时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最后要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解答疑惑,做好课后辅导。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知识水平、敬业态度、关爱程度、人格魅力就是最重要的思政元素。
2.各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暂未取得学历(学位)的大学生可报名参加资产评估师考试,获得职业资格必将提升学生求职择业能力,这也是会计学专业學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在介绍资产评估师考试简介知识点时,详细介绍了资产评估师职业要求与发展前景,鼓励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做好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提高将来的职场竞争力。
在介绍复利计算公式,通过不良网贷的案例,让学生计算复利本利和,明晰复利与单利的区别。通过案例,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了不良网贷的高利贷本质,提高了识别和防范不良网贷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科学理念。在介绍收益法中收益率的确定时,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报酬率,而风险报酬率的确定与资产面临的风险是相对应的,收益率高也就意味着风险大。通过此知识点教育学生理性认识投资风险,不盲目相信低风险高收益,防止陷入类似“庞氏骗局”的金融诈骗。
在介绍确定资产实体性贬值率的使用年限法时,将名义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对比为人的名义岁数、实际岁数。名义使用年限是从购进到评估基准日的日历天数,而实际使用年限需要考虑使用负荷、维修保养情况等确定。通过以上对比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名义使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的概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加强身体锻炼、讲究个人卫生、拒绝不良嗜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介绍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时,功能性贬值是由设备功能落后引起的,经济性贬值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通过该知识点可以教育学生不仅要加强个人学习与能力培养,也要勇于适应社会变革与挑战。通过把物理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类比为人的相关寿命,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继承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对资产评估师的基本遵循、专业性、独立性等方面做出的明确规定,如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谨慎从业,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出具或者签署虚假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资产评估报告;要求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要求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职业形象,不得从事损害职业形象的活动。这些要求不仅是对资产评估专业人员的要求,而是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单位都必须这些原则,通过该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职业能力、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房地产价格特点时宣传“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无形资产评估时宣传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通过发掘利用这些思政元素,不仅起到润物无声的思政工作效果,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的内容,获得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双赢。而且随着不断总结、凝练与融合,可以有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
四、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主要建议
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
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调动各学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可以通过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要切实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教师“四个自信”,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学问、爱学生、会传授、做榜样,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2.抓住教学大纲与教案修订这个关键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即一切知识都具有“善性”,问题在于是否有发现的慧眼。绝大多数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利用课堂进行思政教育,但过去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是偶然的、即兴的,缺少总结、凝练与连续。而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教学内容与方法途径,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教案,才能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近一步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3.防止专业课思政化
专业课的主要功能是传授专业知识,可以在专业课上结合相关知识点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专业课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切忌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理论课,更不能每节课抽出几分钟讲解思政教育理论,变成“课程+思政”割裂模式。要开展课程思政,必须认真梳理专业课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植入点”,像电视剧、电影植入式广告一样,更加隐含地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