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凤工程,给我实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2020-11-02

女友 2020年10期

每年8月,红凤工程的官网上都会展示需要资助的应届女大学生的信息,资助人可以选择帮扶对象。今年,红凤生小小就在官网上寻找她的帮扶对象。每个红凤生都有一个爱心约定:当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就资助一位女大学生,将爱传递下去。对于这个约定,小小是这样理解的:“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保护了我们的脆弱与敏感,让我们知道,这不是扶贫,而是爱的传承,我所接受的,终将继续。”红凤工程给了小小更多的人生可能,也锻炼了她自立、自强的性格,并让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姐妹在和她一起努力和成长。

出镜:小小

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职于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主要工作方向是企业公益推广。受益于陕西省妇联发起的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公益项目“红凤工程”,她走出了贫困的家乡,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把公益爱心传递下去,完成了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

关键词:红凤工程 女童教育

心得:我希望女生能多多读书,读书是很多农村女性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途径。受过的教育越多,对工作、生活、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除了读书,没有别的机会

小小的家乡在陕西省安康白河县兴隆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黄姜、养蚕、挖草药,含辛茹苦地养育小小三姐弟。除去过年,家里基本没有买过蔬菜肉食,水果更不必说,最常做的饭就是清水煮面,又快又抵饿。村里和小小同龄的孩子,很多都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辍学去打工。初三时,小小也动了不参加中考,去职高技校学技术的想法,妈妈听后勃然大怒,坚持让小小上高中,她觉得高考才是唯一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

“妈妈是传统的农村妇女,一年四季都像个男人一样在土地上劳作,并照顾家里,所以她一直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不要像她一样,一辈子那么辛苦。而且我从小体质差,根本干不了重活,除了读书,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小小说。她整个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家、学校两点一线,除了寒暑假帮着家里干农活、照顾弟弟以外,一心扑在学习上,靠着贫困生补助、学费减免、奖学金等,勉强读完了高中。

一只“红凤”,带我去看世界

高考成绩出来后不久,学校老师联系了小小,告知她西安的“红凤工程”对应届高考的陕西籍贫困女大学生有资助,学校决定上报她的资料,开学前后就会有结果。小小的信息与2009级其他申请“红凤工程”捐助的女大学生的资料一起,挂在了红凤的官网上,并由红凤办公室向外公示。

离开学越来越近,就在小小以为自己没有入选红凤生时,接到了红凤办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她:一位礼泉的阿姨资助了她,每学年会提供2000元的学费。

助学金很快就打了过来,小小放下了心口的大石。她说:“阿姨每学年都会给我打2000块钱,她觉得我和她女儿一样,甚至表示如果我读研,她会继续资助我。”小小每学期结束都会给阿姨写信,并汇报这学期的成绩、生活感悟。

对于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村女孩来说,大城市的一切都是新鲜和陌生的。在北京,小小第一次见到双行道、第一次走进清华北大,开始接触学习以外的其他乐趣,并加入到“红凤北京”组织,认识了许多和自己一样的姐妹。

不仅是经济帮助,更是一场成长的救赎

在“红凤北京”这个大家庭里,红凤生们抱团取暖,感恩红凤工程的温暖,彼此间会给予最无私的帮助,她们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一起去郊外玩耍,每个人得到的救助,不仅是经济援助,更像是一场成长的救赎。

首先是认同感。“我那时战战兢兢、内敛卑微,融入感很低。身边的同学才艺兼备,而我只会学习,很害怕会被别人瞧不起。”小小说。在陌生的环境里,人更容易对“熟悉”的人和事产生共鸣,遇见红凤姐妹,消除了小小的大部分不安。

其次是成长。这份救助,不仅让她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还让刚进入大学的她们接触到了“助人”的理念,认识到“助人”行动是什么样的。小小开始思考学习以外的东西,和学校外的“救助人”建立联系,有了和社会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她说:“红凤办的老师,经常教我们一些工作的道理、生活的常识,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并组织我们参加志愿活动服务和回报社会。”红凤对于小小来说,是一扇门,也是一个机会。

大学时,小小就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比如去社区关爱孤寡老人,给他们读报纸、陪他们到小区遛弯;和同学下乡,去20公里外的留守儿童学校支教;沿着学校旁边的京密引水渠走到颐和园,沿途捡拾垃圾,做徒步环保志愿活动……小小觉得,她做的事情、面对的人、去的地方,或多或少有自己成长的影子。“我就像在重复自己少年的经历一样,慢慢探索和社会交流的方式。有時候,我觉得我并不是在做公益,虽然看起来是我在帮助他们,其实是他们解救了我。”小小说。

从“受助”到“助人”,找到内心的平衡

慢慢地,小小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获得的证书和认可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因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两次拿到了学校的品德优秀奖学金。小小发现,公益活动可以让她内心得到安宁,她说,“从‘受助到‘助人,我的双重身份,给了内心一种平衡。”大学期间,小小手头有很多兼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做公益,每天都安排得很满,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好朋友劝她把做公益的时间省下来去做兼职,但她知道,赚钱可以满足自己的部分生活需求,却不能给心灵一个归宿。

小小不仅在学生时代热心公益,甚至在工作后也选择了跨国集团的公益岗位。“进公司前,我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到公司有多个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学生、贫困山区儿童等受助群体的公益项目,内心已很感兴趣,并默默为它加了许多分。甚至一度想,从另一个角度,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项。”在这个岗位上,小小和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一起,先后为五百多名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三十多位大学生服务。

从“受助”到“助人”,并不是突然的转变,就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倾斜。大学时代的公益助人,更多是单次、短时长的志愿服务;现在的助人,会更多考量受助者的真实需求,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号召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并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影响力更大。尽管角色变了、身份变了,但小小所做的事情和过去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她依然是那个因为受教育而改变了人生的女童,心怀感恩,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