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分析
2020-11-02蔡晓晴
摘要:《飘》这部经典作品,以女主角斯佳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美国历史为背景,描述了斯佳丽对艾希礼的幻想与自欺的爱情历程,以及为这样虚幻的爱情所作出的牺牲及付出的代价,同时,作品也多角度地描述了斯佳丽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作品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
关键词:《飘》 斯佳丽 虚幻 坚韧
《飘》这部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出生于美国南部的新生代城市亚特兰大,是美国南方人。该小说主要以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经济史为背景,被翻译成35种语言,75年来在全球出售了上亿册。[1]其英文原版、译本中文版,笔者已经看了多遍,经典作品似一壶陈年佳酿,经岁月的炉火烘烤愈发醇香扑鼻。其中,女主角斯佳丽的经历尤其令人回味。
一、幻想与自欺的爱情历程
小说《飘》开篇第一句话:斯佳丽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被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她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同时又不自觉地显示出她任性的、精力充沛的生活。在她的身边,常常被一群男人所簇拥着,这些男人争着向她大献殷勤。当斯佳丽在听到自己欣赏的男人艾希礼和媚兰的婚讯时,她却丝毫不能接受,甚至还要欺骗自己:“艾希礼不会,不会爱上媚兰,因为,他爱上了她(斯佳丽)!她(斯佳丽),是他所爱的人——她知道这一点!” [2]这些语言对斯佳丽的刻画,更为集中地强调了斯佳丽带有自我欺骗的倾向性,且带有一部分幻想,她没有去客观地考虑她和艾希礼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情,更没有去认真思考她对艾希礼是否真的很感兴趣。
这种带有幻想、自我欺骗性质的爱情比一个虚构的爱情风险要大很多。这种带有幻想及自我欺骗的倾向性在斯佳丽所属的阶级中蔓延开来:艾希礼“出身于这样一种人,他们把空闲时间用来思考,而不是行动,用来编织色彩鲜明的梦,而这些梦与现实毫无关系”。在艾希礼和媚兰结婚的这个时刻,斯佳丽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她的“生活是那么愉快,不可能失败,而漂亮的衣服和明朗的脸庞就是征服命运的武器”。[3]但到了小说尾声,斯佳丽也不得不承认,艾希礼除了在她的想象中之外,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飘》沿袭了《堂吉诃德》和《包法利夫人》的小说传统,嘲笑了小说中那一脉朦胧的、时断时续又不绝如缕的浪漫主义思潮,同时也嘲讽了小说人物的幻想与自欺。这种痛苦的产物之一就是早期斯佳丽所表现出的孩子气的自私,这种自私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她,直到小说那个苦涩的结尾。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在瑞德·巴特勒告诉她“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能终生背着谎言的重负在貌似体面的幻灭中过日子”时,斯佳丽才蓦然清醒地意识到,她忽略了瑞德的付出与情感,若是早些了解他的话,那她就绝不会失去他了。她骨髓里渗透着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正是她父亲杰拉尔德这样一名爱尔兰人具备的明显特征之一。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她依然还是认为她肯定能够让瑞德再次回到她身邊,她认为没有哪个男人是她不能得到的,只要她想得到,就一定能够得到,一如当初她坚定地认为艾希礼一定不会跟媚兰结婚那样。
二、为虚幻的爱情付出代价
斯佳丽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富足的庄园主家庭,母亲爱伦智慧、优雅、善良、无私,父亲杰拉尔德大度、豪气、精明,斯佳丽自身魅力无限,受到父母万般宠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些都使她逐渐形成了自私、傲慢甚至有些跋扈的个性。她不愿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拘束,追求自由,包括追求自由的爱情,她性格外向,毫不避嫌、游刃有余地和众多追求者调侃,这些都引起了其他人的冷眼冷语,但她自己觉得无所谓,她无忧无虑,活得自在潇洒。[4]尽管如此,她的生活还是因为爱上艾希礼而发生了很多变化。
艾希礼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贵族家庭,地位显赫。艾希礼与斯佳丽两个家庭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地位,两家彼此之间也常互相往来。可能是因为艾希礼从没有像其他男人那样围绕着斯佳丽大献殷勤,所以,斯佳丽反而对艾希礼有一种独特的情愫,只是,斯佳丽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当斯佳丽听说艾希礼要跟媚兰结婚时,她感到不能接受。她向艾希礼表达自己的爱,自始至终,她对艾希礼的爱都执着、狂热,但却始终未被艾希礼接受。
为了这份爱,她在亚特兰大等待艾希礼圣诞归来,哪怕自己母亲爱伦喊她回塔拉,她也不肯,以至于后来回到塔拉时,母亲已经去世,这成为她的终身遗憾。为了这份爱,在亚特兰大,别人都逃走了,她却在隆隆炮声中冒着生命危险兑现她当初答应艾希礼的嘱托:“替他照顾媚兰”,她虽然害怕炮弹炸过来,但依然对快要生产的媚兰不离不弃,在找不到医生为媚兰助产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亲自为媚兰成功接生,随后将媚兰母子带回塔拉。为了这份爱,在被摧毁的塔拉家园,她放下贵族小姐架子,干脆利索地挽起袖子像奴仆一样亲自下地干活以恢复农业生产,含辛茹苦照顾媚兰母子,甚至艾希礼战后归来,都依附着她生活。为了这份爱,她这样一个从小被别人伺候着长大的富家千金,为了保护媚兰母子的周全,竟然果断开枪打死了前来侵犯的人。为了这份爱,她后来在亚特兰大经营木材厂,也是为艾希礼考虑颇多,甚至想把店交给艾希礼经营,让他有更多钱,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怕艾希礼离开自己。
为了艾希礼,她爱得简单、纯粹,甚至不顾别人的闲言碎语,长期忽略了瑞德的情感,这一点一点地伤了瑞德的心。直到媚兰去世,看到艾希礼失魂落魄、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她才蓦然明白自己和艾希礼之间并不存在爱情,这爱,恰似水中之明月般虚幻,徒给她增添了烦恼与辛酸;这爱,使得精明能干甚至有些自私、蛮横的她,尝到痛失真爱瑞德的无尽后悔及剩下孤身一人的凄凉光景。
三、一成不变的坚韧不屈
在家庭遭遇变故后,原来一直作为她的依靠的母亲死去,父亲精神失常,家里只剩下三个奴仆,两个妹妹病重,刚从亚特兰大一路艰辛逃回来的斯佳丽,虽然饥饿、疲惫交加,很想睡上三五天,但是她没有,她知道她得撑着,得考虑如何支撑起这个家来,包括养活媚兰母子。[5]她不去投靠父母的家族,因为,她觉得身为奥哈拉家的人,是绝对不会接受任何人的怜悯与施舍的。她要强大,要用双肩去扛起家庭的重担,而且,刹那间,她觉得自己的双肩完全可以承担任何重担。
作为一位自小养尊处优长大的、美丽的千金大小姐,当她衣衫褴褛饿着肚子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走,被路上的石子扎破脚时;当她饿得几乎来不及把萝卜上的泥土擦干净就迫不及待地吞下半个,却被辣得反胃呕吐时;当她站在塔拉这片红土地上向上帝发誓“绝不会再挨饿”时;当她决定将那位被她开枪打死的来犯者埋在花园葡萄架底下一个角落的时候,她的倔强越发凸显。偶尔斯佳丽也会觉得辛酸,但一想到这样对她的生活毫无积极意义,她便不愿去这样想,不去浪费这个时间。塔拉这片红土地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主持家政,说一不二,极其权威,她不感慨造化弄人,不屈服命运的摆布,她勇敢前进,为了赚取更多钱,她甚至在那个鲜少女人,尤其是有身份的女人经商的时代选择了经商。
为了实现她在塔拉这片红土地上所作出的誓言,她甚至不惜用手段将自己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弗兰特,虽然她一点儿也不爱他,只是因为弗兰特经营门店赚了钱,斯佳丽想,若是妹妹跟弗兰特结婚的话,对塔拉没有一点好处,但若是她跟弗兰特结婚的话,对塔拉可就很有帮助了,所以,面对妹妹的哭闹,她表情镇定如常,没有一丝羞愧,不管有没有人理解她。在瑞德最终转身离去时,她虽然难受,但并没有绝望,此刻的她,依然相信一定有办法使得瑞德重回塔拉。
所有生活和情感上的顽强与倔强,全是靠着她骨子里散發出来的、与生俱来的坚韧不屈达成的。为了达成心中的目标,她不妥协,不做作,毫无顾忌,勇往直前。
斯佳丽的人物形象自小说出版以来,一直充满争议,人们对其有褒有贬,说法不一,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也许正是因为该人物并不完美,给小说《飘》这部经典之作增添了几分魅力色彩,恰如维纳斯的断臂之美一般。多年来,小说《飘》脍炙人口,一直畅销全球,翻拍的电影,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银屏效果,极受全球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喜爱。它不仅是关于女主角斯佳丽的个人爱情故事,而且是美国历史上强有力的一部社会小说。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戴侃,李野光,庄释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36.
[2]张文星.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13(21):136-137.
[3]胡莉萍.《飘》中斯嘉丽与梅兰妮的女性形象比较[J].才智,2014(25):252-254.
[4]卓杨,刘羽荣.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J].电影文学,2016(09):148-150.
[5][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黄建人,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蔡晓晴,女,硕士研究生,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