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家人
2020-11-02苏有郎
太阳出来的时候,天边的云彩红彤彤的,映得大地一片灿烂。夏天的日出总是很早,不等农民们起床,太阳就已经升起很高了。
华北平原农田里成方成块的玉米呀棉花呀西瓜呀,郁郁葱葱,流绿溢翠,处处生机勃勃,弥漫着每个小村庄。
“嘿嘿!上班,挣钱;挣钱,上班!”
一大早,河北省威县固献乡孙河北寨村的智障人孙新同,就早早地起床,催着父母上班。
孙新同父亲孙保兴睡得正香,被儿子吵醒,看看表:“才6点,天还早哩!”
孙新同只是傻傻地笑着,嘴里自言自语地重复着:“嘿嘿!上班,挣钱;挣钱,上班!”
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孙保兴心里满是宽慰和幸福。
孙新同今年21岁,自小智障,从没打过工——谁会要这样一个智障者呢?
谁也没想到,一个月前,孙新同竟然有了工作,月薪1680元,竟然与普通人挣得一样多。孙新同高兴得不得了,每天早早地就起床,惦记着去上班。
一家人吃过早饭,孙保兴愉快地对儿子说:“新同,走,咱们上班去。”
孙新同高兴地说:“好!上班!”
孙新同和母亲爬上父亲的小电动三轮车,到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
孙新同是个不幸的孩子,出生10天,就发高烧,医生说他患有先天性小头塞,没法治。1岁多了,他还不会说话,明显比同龄的孩子反应迟钝。小学上了三年,他只认了三个字——孙新同。眼看着再上也是徒劳,父母就让他上特教学校。他在学校上了半天,中午只是坐在课椅上发呆,不吃不喝不说话,父母只好放弃学校教育。为给他治病,父母找遍了医生,毫无效果。他来德青源上班,如果没有父母带着,根本不行——他的智力只有四五岁小孩的水平。
孙新同的母亲马金秀,未出嫁时就患有胃病,无法干重活儿。屋漏又逢雨。13年前,孙新同那被人称为“壮小伙”的父亲孙保兴得了脑梗塞,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右臂右腿活动不灵活了,趿拉着半个身子,走路困难,话也说不清楚,成了废人。也是天不绝人,马金秀的胃病竟然不治自愈。为维持全家的生计,身单力薄的马金秀独自去外地打工。不料,马金秀只打了两年工,就患了胆结石,为做手术,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彻底没了经济来源,日子陷进泥潭。
今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各村扶贫干部要摸清疫情期间因无法打工而返贫的人员。
孙新同家的情况引起了扶贫干部谷树勇的注意,谷树勇通过乡主管扶贫工作的武装部长闫庆军,介绍马金秀去德青源工作。作为扶贫干部,谷树勇对德青源还是了解的,它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自2000年创办以来,德青源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助力扶贫事业。他们实施的“金鸡扶贫工程”,已在全国建成32个国际标准生态园,总投资百亿元,满产后可带动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不出谷树勇所料,德青源负责人当即答应接受马金秀,第二天就让她上班了。
马金秀到德青源干了一个月,丈夫孙保兴看这活儿自己也能干,就找到谷树勇说:“谷书记,你给德青源说说,看我能不能也去那儿上班。”谷树勇说:“我问问闫部长。”
但谷树勇又担心地说:“你这体力,工钱可能是30块,也可能是20,你可别嫌少啊!”
孙保兴说:“钱多少无所谓,只要人家肯要咱就行。”
谷树勇给闫庆军打电话:“能不能让保兴也去公司打工?”
闫庆军心里也没底:“就他这身体,我可不敢打包票。”
谷树勇说:“你问问人家,给人家好好说说。”
谷树勇至今手机里的微信对话还留着。6月9日11点48分,他给闫庆军发微信:“孙保兴想去德青源上班,他腿有三级残疾,可以让他去上班吗?”
闫庆军回信:“我问下吧。”
当天中午12点6分,闫庆军就回了微信:“让孙保兴去德青源报名吧。”
于是,孙保兴也来到德青源。干了没几天,孙保兴感到,这些零活,如果自己带着儿子,儿子也能干。如果儿子也来這儿工作,家里就又多了一份收入。他试着问了一下谷树勇。谷树勇试着问了一下闫庆军。闫庆军也试着问了一下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刘卫华。没想到,刘卫华说,只要他们自己觉得能干,就来吧。德青源本来就是国家扶贫项目,只要是贫困户,都会尽量安排。
就这样,孙保兴一家三口,都到德青源上班了。
这可是他们想都没敢想的好事儿。
孙保兴感叹道:“在这里,也就是锄锄草,扫扫地,并没啥重活儿,比起俺家的农活儿轻巧多了。每月1680块工资,对俺这样的半残劳力来说,蛮不错。”
夏日的阳光强似烈火,地似蒸笼,热得人喘不过来气儿。树上的知了“知儿知儿”不知疲倦地叫着,叫得人更加燥热。
刘卫华看天气太热,嘱咐专门负责派活儿的组长苏朋肖通知民工们,今天下午四点上班,天气凉快了再干。
下午三点不到,孙保兴一家三口就来到园区,跟苏朋肖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天热点儿没啥,尽管安排活儿吧。”
苏朋肖说:“刘经理说了,四点才开工,先到树荫下歇着去吧。”
孙保兴说:“没事,俺还是赶紧锄草去吧。”
苏朋肖见劝不住,只好由他们去了。
孙保兴一家的工作热情,刘卫华心里清楚。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高达37度,农田里更高,刘卫华不放心,给苏朋肖打电话:“记着让乡亲们歇会儿,别热着他们。”苏朋肖说:“知道,已经提醒过他们了。”刘卫华还不放心,又专门说:“安排活儿要根据各人的情况。你去地里转一转,勤看看他们。”
在这些打工者里面,有五个人,由于没文化和智力问题,脑子里没有时间概念。不管苏朋肖把他们安排到哪里锄草,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干。半晌天时,苏朋肖常去劳动点查看,不是怕他们耍滑偷懒,而是怕他们累着,到点不知道下班。
刘卫华再三强调:“他们少干点活儿没关系,别累着。”
我与刘卫华谈及公司的情况,他说:“威县是我们公司‘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国的第一个试点县,2016年2月成立了公司,目前养鸡200万只,用工1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人。像孙保兴这样的情况,在德青源很常见。在我们公司所招录的工人中,有不少和他家类似。国家提倡扶贫要扶志,我们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给他们报酬,可以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压力,振作起来,不要被人生的困难压倒。”
“这个扶贫项目,已经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重点推广的产业扶贫工程,并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随我一同采访的威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华补充介绍。
我们来到孙保兴的家。他家有五大间房子,是1998年建的,那时他还没患病。房长近20米,高约5米,宽7米多,那是真真的五大间房子,与左邻右舍的房子比起来,气派了许多。
从他家房子可以明显感到孙保兴曾经的能干,我们不禁称赞孙保兴:“你真能干啊!”孫保兴自豪地说:“我这个房子刚盖好那年,在全村是一流的。”
马金秀打开一个西瓜让我们吃,我们不好意思让她破费,推让道:“不用客气。”
孙保兴可能看出我们的意思,说:“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吃个西瓜还不算个事儿。吃吧。”
谈及孙保兴家里的情况,他说:“我的老母亲今年89岁了。前些年,我和家属都得病,多亏我的母亲身体好,家里的农活儿和家务全靠老人。那时,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家里加工插花,每天总共才挣十来块钱。虽然国家给予了不少照顾,但总不如有份工作好。人活着,咋能总靠国家照顾呢!”
提起在德青源的工作,孙保兴说:“像我们这样的劳力,干这样的工作,挣这样的工资,以前想都没敢想。没想到我的傻儿子还能跟我挣一样的工钱。就我家目前的生活状态,超出了我的想象。”
听到我们谈话时说起他,孙新同只是傻傻地咧嘴笑:“钱,挣钱!”
马金秀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女人,在一旁面露微笑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
孙保兴他们的组长苏朋肖,魏家村人,今年63岁,也是贫困户,来德青源工作已经两年。在这里干活儿的这20多人,都是固献乡与枣元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主要负责养鸡场大院里种的四五亩玉米地、七亩向日葵和两亩半菜园的锄草,大院卫生,路肩培土,以及打扫拉粪车撒在路边的鸡粪。
孙保兴说:“我们上午8点上班,11点下班;下午3点半上班,6点半下班。一天上班6个半小时,中间还让歇半个小时。这个养鸡场面积1000多亩,组长考虑到我的腿不方便,不派我去远地方,只在近处干。从家到公司,骑电动车15分钟。平时干活儿,公司也不催着让干快点儿啊什么的,也不累,再不好好干就对不住良心了。”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孙保兴一如既往地开上小三轮电动车,带着妻子,带着儿子,迎着朝阳出发。
(苏有郎,河北邢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孙犁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奖、河北文艺振兴奖等各种奖项数十次。代表作报告文学《好人乔奎国》《国树》等,出版有《苏有郎纪实散文》《观音菩萨之谜》《白雀庵史话》《为“天下粮仓”上金锁》等著作多部。)
编辑:尉迟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