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公募玩法有何不同?
2020-11-02易强
易强
A股的沉闷,越发反衬可转债市场的活跃甚至疯狂。
根据Wind资讯,过去一周(10月19-26日),中证转债(000832.CSI)日均成交量为5459.42万手,是10月首个交易日(10月9日,1181.95万手)的4.62倍;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则分别只有0.94倍、0.97倍、1.18倍和0.74倍。
在中证转债297只成分债券中,过去一周涨幅超过10%的有42只,超过30%的有14只,超过50%的有8只,占比分別为14.14%、4.76%和2.69%,其中正元转债(123043.SZ)的涨幅甚至达到181.92%。
而在A股方面,即便以成交最为活跃的创业板指为例,在100只成分股中,同期涨幅超过10%的仅有3只,占比3%,其中涨幅最高的特锐德也不过12.70%。
不过,由于涨幅可观的可转债大多权重较小,例如,涨幅达到181.92%的正元转债所占权重仅为0.041%;而权重较大的同类债券表现不佳,例如,权重高达10.43%的浦发转债(110059.SH)同期涨幅仅为0.07%,权重排在第二位(占比8.58%)的中信转债甚至下跌了0.84%,因此,中证转债的同期表现与其成交量的活跃程度非常不匹配,以至未能远远甩开A股主要股指。
根据Wind资讯,过去一周(10月19-26日),中证转债涨幅为-0.349%,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分别为-2.55%、-2.52%、-3.92%和-5.73%。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二级市场投资板块,可转债未在短期内实现整体上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该板块仍有潜力。
过去三年跑赢上证
若将时间拉长,则截至10月26日,中证转债2020年以来涨幅仅有4.95%,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则分别为6.59%、26.46%、45.58%和35.61%。
而在2019年,中证转债全年涨幅为25.14%,跑赢上证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全年涨幅分别为22.30%、44.07%和43.79%。
若论过去三年(截至10月26日)的市场表现,则中证转债的涨幅为21.19%,虽不及创业板指的36.82%,却强于深证成指的15.34%,更远甚于上证指数的-4.29%。
理论上,可转债的“转股”特性使其价格主要取决于转股价值,而决定转股价值的因素主要在于转股价及正股价,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因此,当A股市场走牛(正股价格发生变动),可转债市场必然回暖(相关转债的价格亦必然联动)。
于是,投资者可以看到,当A股在7月份走出一波行情——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0.90%和13.72%,中证转债也实现了7.47%的涨幅。
在流动性比较充裕,同时又存在某种程度“资产荒”——例如A股陷入调整泥潭的背景下,可转债市场因“T+0”且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更容易受到热钱的追逐,最终使其价格偏离——甚至大幅偏离——正股。
这正是过去一周发生的事,尤其在10月19日至23日,“疯狂的奇迹”不断上演。
例如,10月19日至21日,蓝盾转债(123015.SZ)多次触发“熔断”,3个交易日内价格从172.46元上涨至408元,涨幅达到136.58%,其转股溢价率也由71.87%升至177.59%。
10月22日,正元转债更是以61倍的换手率创下176.41%的涨幅,其转股溢价率由4.64%飙升至170.58%,以至于当日晚间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连同正股正元智慧于次日开市起停牌核查。
10月22日至23日,智能转债(128070.SZ)上涨94.69%,转股溢价率由31.77%上升至161.46%。
根据Wind资讯,上述3只可转债2020年以来(截至10月26日)的涨幅分别为157.42%、181.92%和74.90%,同期3只正股即蓝盾股份、正元智慧及智能自控的涨幅分别为29.79%、39.01%和-8.83%。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种“疯狂的奇迹”,在2020年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再往前,例如8月7-11日,3个交易日内,横河转债(123013.SZ)上涨154.06%,转股溢价率由99.32%上升至420.63%。3月4日-9日,在4个交易日内,再升转债(113510.SH)由146.11元涨至401.26元,涨幅达到174.63%,其后又立即开始疯狂的下跌之旅,至3月24日,即其摘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20.19元收盘。
根据Wind资讯,截至10月26日,在两大交易所上市的305只可转债中,转股溢价率超过100%的有11只,超过50%的有40只,超过20%的有148只,纯债溢价率超过100%的有39只,超过50%的有99只,超过20%的有229只。
流动性是导致A股一度走牛的主要因素,它也是导致可转债市场日益活跃的主要推手。以可转债日均成交量为例,2019年下半年,这个数字是351.55万手,2020年上半年已增至1736.50万手,下半年(截至10月26日)已增至2207.01万手,同比放大了5.28倍。
连续四季加仓,混基兴趣趋浓
再以公募基金——流动性的重要提供者为例。
截至9月底,市场上的债券基金有1678只,净值合计26383.43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89%和6.04%。
在对可转债的投资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共有1859只公募基金持有可转债,持仓市值合计1247.25亿元,比2019年9月底增长了68.70%,已连续增长了四个季度。2019年上半年末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依次为680.49亿元、739.34亿元、936.56亿元、1095.91亿元。
自2019年上半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末,在各季末公募债券投资组合中,可转债的比重也整体呈上升趋势,占比依次为1.01%、1.09%、1.27%、1.25%和1.40%。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债券型基金,不少混合型基金亦持有可转债,例如,在中欧新蓝筹(166002.OF)的投資组合中,可转债(可交换债)占比达到10.84%,兴全有机增长(340008.OF)达12.34%,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SH)的持仓市值也有7619.88万元,占比0.13%。
而且,从数据上看,混合型基金对可转债的兴趣越来越大。
2019年年底,混合型基金持仓市值为190.60亿元,2020年上半年末已增至282.59亿元,增幅达到48.26%。在同期公募持仓总市值中,混合型基金的占比也从20.35%提高至22.66%。从另一个维度看,2019年年底,在持仓市值超过1亿元的167只基金中,含混合型基金35只,占比20.96%,到了2020年上半年末,这一比重提高到23.74%。
在持仓品种方面,出于流动性管理等因素考虑,公募更青睐规模较大的可转债。例如,截至上年年末,公募持仓市值排在前5位的可转债依次是浦发转债(110059.SH)、光大转债(113011.SH)、苏银转债(110053.SH)、中信转债(113021.SH)及顺丰转债(128080.SZ,已于8月12日退市);在中证转债的成分债券中,这5只债券的权重排名依次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二和第七位。
至于近期表现疯狂的可转债,例如前面提到的正元转债、通光转债(123034.SZ)、智能转债、蓝盾转债等,因其规模有限,公募持仓很少,甚至没有。根据Wind资讯,截至上半年末,公募未持仓正元转债,智能转债、通光转债及蓝盾转债的持仓市值也分别只有2000万元、17.93万元及5.06万元。
不过,尽管公募基金未必是可转债二级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者,但通过对存量市场的消耗,它有可能为野心勃勃的其他类型投资者或游资提供“炒作”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公募持仓占存量比重较高而转股溢价率较低的品种。
打压还是呵护?
无论如何,近期可转债市场不断上演的“疯狂的奇迹”,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证监会10月23日发布的一份文件指出:“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充分暴露出制度规则与产品属性不匹配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证监会发布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内容主要包括总则、发行条件与程序、交易转让、信息披露、转股、赎回与回售、可转债持有人权益保护、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附则等,共八章37 条。
其中,“针对部分可转债被爆炒的现象,本次规章起草对可转债的交易做了以下几方面完善”:其一是要求证券交易场所根据可转债的风险和特点制定交易规则,防范和抑制过度投机;其二是要求证券交易场所制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其三是防范强赎风险;其四是加强风险监测。
不过,从10月26日及27日可转债市场的表现来看,监管层的上述举措,与其说被投资者视为对市场的有意打压,还不如说是对市场的呵护与完善。数据显示,在这两个交易日中,中证转债实现了0.57%的涨幅,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幅分别为-0.72%和1.08%。
另据Wind资讯,截至10月26日,2020年以来表现最好的10只债券基金中,可转债主题基金占到6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