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分析研究
——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02徐素鹏苏小莉

云南化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化工

徐素鹏,苏小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冶金化工系,河南 济源 459000)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2015年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 “企业家速成教育”,单靠“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和几门创新性选修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课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3-9],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而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适用教材、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几方面进行阐述,没能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主导所在。笔者认为,专业一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实施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和创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支持,这些知识和技能是由专业课教师传授的。而大多专业课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前沿应用知识,但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相关能力欠缺,更不用谈创业实践经验,成为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个障碍,这就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有了新的标准要求,因此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素质能力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对后续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 “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它促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品质,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相关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从狭义上讲,“专创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就是要专业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以专业课程体系为载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兴趣,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相关能力,达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与以 “创业为核心”综合素质提升的双重教学目的。

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化工生产给人类创造了财富,生产了许多领域的必需的产品,而且产品种类繁多,同一产品经过多步生产,还可能有多种生产工艺路线。而且化工行业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较高;生产过程大约有1/3的原料转化为废物和污染物,污染环境;化工生产工艺多数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等,危险性大,因而 “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寻找新能源”“节能降耗”“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变废为宝”等一直是化工行业人研究的方向,促进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也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无疑对化工行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育,创新化工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化工行业传统发展模式做出贡献,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本文在理解 “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化工行业发展动态和就业动态变化,最后得出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表1所示。

4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素质及能力分析

通过分析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设计调查问卷,对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 “专创融合”教学进行调查,分析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教师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现状。见表1。

4.1 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丰富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都熟练掌握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与物理加工过程的原理、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主要设备结构及工作过程、主要设备操作及故障维护与处理、化工安全、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等专业知识,具有完整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4.2 实践教学项目开发、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大多数源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进而直接担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化工行业企业从业工作经历及经验,导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低;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或由于教学工作繁忙,或部分教师主观上不愿意,或化工企业不接受等原因,很少有教师深入化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进而影响了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使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开发受限,实践教学项目存在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实践教学理念滞后,进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受阻。

4.3 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

表1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工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课堂进行思考、探索与讨论,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化工理论和技能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实际的创新创业操作。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专业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部分教师创新意识薄弱,缺少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坚持固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少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创业相关能力等。

4.4 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几年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数量可观,但大都在理论基础和前沿方向研究,与地方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与地方企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这样就失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平台,致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路径受阻。

4.5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创业意识,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大部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课外实践活动或"第二课堂";或认为是对少数有创新创业潜能的学生开展的以创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企业家速成教育;或认为其同 《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为统一类,属于公共课程范畴;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通才教育,需要大量经营管理、金融学、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难以出效果;认为自己无创业经历完成不好 “创新创业”教育等。总之,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片面,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创业倾向,弱化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相关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其态度冷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在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冷淡的态度下,教师很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4.6 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及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创业相关能力欠缺,影响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或相关专业毕业,不具备创新创业学科背景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也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最近两年才有个别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级或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而且创新创业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多学科知识领域,专业教师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知识结构,这无疑会影响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师相融合的能力,其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个难点所在。

5 结论

本文在理解 “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和化工企业实地调研,得出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知识、专业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五个一级能力指标。然后针对能力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行调研,得出:目前大部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及实践经验缺乏,创业相关能力欠缺,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为后续进行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化工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